四川省旺苍县把国家实施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号工程、政治工程、民心工程来抓,成为了全省样板县。今年四月,在全国“村村通”建设管理电视会议上,国家广电总局领导对旺苍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紧接着省广电局又在旺苍召开了全省“村村通”建设管理现场会,总结推广旺苍的经验。旺苍县有哪些做法和经验,效果如何呢?笔者进行了专题调查,现将调查情况作以简述:
一、基本情况
旺苍县位于四川盆周山区北缘,米仓山南麓,北与陕西宁强、南郑县接壤,东与巴中市南江县相邻,幅员2976平方公里,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5.12”汶川大地震重灾县,辖35个乡镇,3个街道办,352个行政村,13.2万户,总人口4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8万人,2009年GDP40.28亿。农民人均纯收入3457元。旺苍地理情况特别,“七山一水二分田”,沿省道202线西东走向为狭长的槽谷地带,称为中部河谷走廊,分布7个乡镇,工业、企业、商贸集中于此,是人口聚居区。走廊两边呈北高南低,南边属深丘,10个乡镇;北边属高寒大山区,18个乡镇,南北两山28个乡镇是典型的纯农业区。
2005年底,全县仅有5.1万户安装了有线电视,除去1.2万户农民擅自购买地面卫星接收设施看上电视外,还有7万多户仍然是广播电视的盲点户,白天人看人,晚上人看灯。这7万多户中,北山18乡镇就占了约6万多户。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状况呢?一是自然条件差。北山高寒山区,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居住分散,当地有一句顺口溜:“一眼看得见,走得惊叫唤,这山到那山,要走大半天”,自然村之间距离一般都在3-4公里以上,远的达10余公里,檬子乡最远的户距达20公里。提起发展有线电视,干部群众调侃说:“不要说拉闭路线,就是用葛麻藤也要拉几火车皮才连得拢,山区发展有线电视,把豆腐搞成肉价钱”。二是经济落后,县乡财政还属于吃饭财政,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困难大。老百姓分摊有线电视建设费和维护费,户平一次性投入就要达到千元以上,远的要达几千元以上,边缘地区农民还承受不起。因此,现行谁受益谁负担的投入体制下发展有线电视,在这些地方现阶段是无法实现的。
现在农民群众吃、穿不困难,困难的是文化、教育、医疗、交通、信息等问题。这几者相比之下,文化、教育的需求可能还处于第一位,其余需求次后,因为人不可能天天生病,也不可能天天出行,只生病和出行对这二者才有需求,而能传递文化娱乐信息的广播电视是天天离不开的。金溪镇中坝村六社远离人户的一片茂密的树林湾里,独居着一家4口人,男的在外省打工,一个女孩在邻县南江县城读高中,14岁的小儿子在南江乐坝镇读初中,家里只剩下一个女主人。由于广播电视未通及那里,一天劳动后,夜晚陪伴她的只有一盏孤灯、一条狗、几头猪、一头牛,剩下的就是阴森恐怖的这片树林。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今天,边远山区农民还这样缺乏广播电视实在令人不安。这样的情况在旺苍北部山区绝不是个案,而是还有数万户,这就是现阶段要解决的农村重大民生问题之一。
二、主要做法
面对如此重大的民生问题,自“十一五”起,旺苍县委、县政府抓住国家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惠民工程的契机,把 “村村通”工程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号工程、民心工程和政治工程来抓;作为灾后重建的重要项目来抓;并采取了强力措施予以推进,其主要做法是:
1、列为县长工程,逐级落实责任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把“村村通”惠民工程作为“一把手项目”,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和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政府办、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监察局、县广电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对该项工程的组织领导。
二是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县委、县政府把此工程列入民生工程的重点项目,纳入县级相关部门和乡镇承诺目标管理,每年初由各乡镇长、相关部门一把手与县长签定目标责任书,实行问责追究制,县委、县政府的督查办、目标办跟踪督查督办。形成了一把手挂帅、分管领导牵头,相关部门、乡镇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科学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建设
一是摸清底数,制定规划。县广电局组织专人对全县20户以上的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盲村”和已实施“村村通”工程乡镇的“返盲”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向县委、县政府提交了旺苍“村村通”建设项目规划建议书,经县委、县政府批准后,按整社推进、整村推进和整乡推进的步骤和要求详细制定了实施方案。
二是广泛宣传,统一认识。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和《今日旺苍》等媒体大力宣传实施村村通直播卫星项目的现实意义、指导思想和实施方案。把基层干部群众的认识和行为统一到服务“村村通”项目建设上来,形成上下联动、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环境和氛围。
三是组织培训,抓点示范。县广电局组织了专(兼)职安装队伍,并集中进行技术培训。先期在高阳、嘉川、三江、化龙等乡镇建设示范点,利用示范效应,再由点到面,全面推开。
四是高标准建设。坚持五统一,即统一安装标准、统一安装防雷地线、统一颁发许可证、统一粘贴标识、统一检查验收。注重把好六关,即安装队伍准入关、安装技术关、工程质量关、安全施工关、设备管理关和检验验收关。这些措施和制度,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赢得了用户的满意。
3、规范管理程序,保证设备安全
一是严把设备进出关。国家配送的直播卫星设备运抵旺苍后,一律由县广电局社管股、计财股负责人一起验货收货并建立设备入库台帐。项目实施乡镇在领取设备时,必须经社管股开据设备出库单,分管领导审核、主要领导审批后,再由社管股、计财股相关人员共同验发设备。与此同时,将机顶盒生产序列号、加密序列号、智能卡号全部扫描存入直播卫星规划用户登记信息库,并同步上传国家直播卫星用户管理中心,杜绝设备流入市场非法出售现象发生,确保了设备管理安全。
二是阳光操作,接受社会监督。县广电局把分配到乡、村、社的项目设备,如数在县内媒体向社会公示。乡镇人民政府以社为单位,对项目实施点的设备套数、受益农户、开工时间、完工时间、安装人员、举报电话等张榜公示。每个点的项目实施竣工后再次予以公示,让广大用户充分知晓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达到全程透明。
三是建立登记签字制度,实行连环监督。每套“村村通”直播卫星设施安装后,受益户和施工人员必须准确填写用户安装登记表并签字,再由工程点所在的村民小组长、村主任签字,村委会、乡镇广电站签俱质量验收意见并加盖公章,最后由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签俱意见盖章,形成连环监督。
四是严明纪律,逗硬考核奖惩。县广电局制定、印发了《村村通直播卫星建设标准和管理实施细则》、《村村通直播卫星建设质量考核办法》。把“村村通”项目建设纳入局内和各乡镇广电站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凡设备流程管理不规范、安装质量不高,涉及的部门和个人一律不能评先选优,凡违反设备管理流程,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将扣发年度津贴。同时,是事业编制身份的人员年度考核定为不合格等次,是公司和局招聘人员的解除劳动合同。对于完成任务突出、工程质量高、服务好的部门或个人给予相应表彰奖励。
4、落实建设资金,保障工程实施
县财政十分困难,难以足额配套建设资金。县委、县政府仍然采取有效措施,落实了工程建设资金。一是协调物价部门,按照总局领导的讲话精神,办理了直播卫星接收设备安装维护临时收费许可证,允许收取每套设备50元的安装维护费,缓解投入压力。二是严格资金管理,实行统收统支。对收取的安装维护费资金存入银行专户,实行专帐管理,做到了专款专用。严格支出管理,县广电局统一核定了支出项目和标准,凡项目支出必须先申报,经审核批准后才能报销。
5、完备信息资料,做好后期服务
为确保村村通设备的正常运行,达到天天通、长期通的目标,县广电局建立了此工程信息资料库和维护服务体系。
一是做好基础信息资料工作。在直播卫星项目规划时,以村为单位申报,以乡镇为单位将规划用户登记造册,统一录入用户基础信息资料库。
二是各乡镇领取设备时,将每台设备“三号”扫描到信息资料库中。设备安装完后,分批将用户信息上传到国家总局直播卫星用户信息管理中心。确保用户信息不出差错。
三是建立村村通设备维修服务体系。县广电局成立了村村通直播卫星设备维护管理中心,各乡镇设立了维修联络点、各行政村设立了维修联络员。明确维修点和联络员的职责,落实了必要的维护费用。维护中心可经常通过电话,向用户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调换有故障的设备,以保证山区群众能经常性收听收看到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
三、实际效果
2007以来,旺苍县实施“村村通”惠民工程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到2010年10月,共建成“村村通”惠民工程点1865个,其中,建成“村村通”有线电视联网点435个;建成“村村通”直播卫星点1430个,增加联网有线电视用户5200余户,安装直播卫星地面卫星接收设施17008套,共解决了36583户农民收看电视的问题。全县电视盲点户已由“十一五”初的7万多户下降到2万多户。同时,还利用灾后重建资金建设开通了全县352个行政村的同频广播。实施“村村通”工程后,电视覆盖率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广播覆盖率提高了近40个百分点。
在经济效益方面,刺激了消费,拉动了内需。用户购买电视机以及主管部门在建设方面投入的资金共1亿左右。
社会效益方面,既满足了边远山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同时广播电视的宣传鼓动、教化、启迪以及它迅捷的信息服务功能,其巨大作用不言而喻。党的方针、政策、科技知识、市场信息能更加快捷地进入广大边缘山区,深受农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四、结论
旺苍的实践证明,“村村通”项目实施建设确是中央的一项重大惠民之举,人民群众欢迎之举。建好“村村通”就是解决农民群众的重大民生问题。通过“村村通”惠民工程建设,充分体现出县委、县政府执政为民的理念。在“十二五”期间,各级党政应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规划,实施好直播卫星“村村通”惠民工程。
(旺苍县广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