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07年

  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208.5亿元,同比增长14.3%。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60.5亿元、74.5亿元和73.5亿元,分别增长5.2%、24.2%和12.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6.77亿元,增长32.6%;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47.95亿元,增长32.7%。工业增加值、工业利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均比2004年翻了一番。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速均超全省平均水平。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增速加快、质量提升、结构趋优、后劲增强、民生改善的发展态势。

  一 、产业培育力度不断加大,持续发展能力稳步提高

  工业强市战略强势推进。实施工业项目388个,完成投资36.16亿元,增长37.8%。安驭120万只汽车轮毂等17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高金食品异地搬迁技改等15 个新上项目加快实施,中钢川碳2.2万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等21个项目前期工作正式启动。有色金属等七大特色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2.6%,提高19.8个百分点。广元被列为省重点发展天然气制油产业区。新培育规模以上企业52户、产值过亿元的重点企业16户。全部工业增加值实现55.5亿元、增长26%。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预计降低6%;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26.6%,提高2.8个百分点。

  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投入“三农”资金12亿元、增长41%,兑现支农惠农财政补贴资金5亿元。粮食产量实现138.1万吨、增长4%,油料产量实现15.8万吨、增长2.9%。实施生态小康新村204个,建设生态小康示范户4.2万户、沼气池2.33万口;新(改、扩)建水利工程11000处。新建农产品基地217个,新发展林果、蔬菜等特色经济作物28万亩。新培育规模以上龙头企业25个,规范发展专合组织47个,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面53.7%。畜牧业总产值实现54亿元、增长10.5%,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2%。劳务收入实现37.78亿元,增长27.6%。

  第三产业加快发展。集全民之智,举全市之力,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苍溪梨博园、红军渡创AAA级景区达标,南河湿地公园功能进一步完善,昭化古城创AAAA级景区一期工程完工。旅游总收入31.14亿元,增长47.72%。新华文轩等12个物流项目进展顺利,国美、苏宁等知名企业进入广元,老城商业区和沿江餐饮娱乐休闲带建设初具规模,川陕甘农产品批发市场启动建设。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5.6亿元、增长17.5%。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232.5亿元,贷款余额137.8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8.2%和7.9%。保费收入6.23亿元,增长44.9%。

  二、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一批拉动力强、支撑作用明显的重点项目进展顺利。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38.4亿元、增长22.48%,创历史新高。紫兰坝水电站、广元至旺苍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及110千伏配套工程等项目竣工投产,苍溪元坝1井、旺苍龙17井天然气钻探试气成功,广(元)巴(中)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广(元)陕(西)界高速公路全面开工,亭子口水利枢纽、兰(州)海(口)高速公路广元至甘肃界段和广元至南充段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固定资产投资跃上百亿元新台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0.4亿元、增长29.6%,增速居全省第八位。绵广高速公路广元连接线加宽改造工程、剑(阁)青(川)公路凉水至乔庄段、剑(阁)南(部)公路剑阁段等项目建设完工,国道108线剑门关隧道、省道302线剑阁段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建成通乡油路(水泥路)414公里、通村公路1926公里。万源大桥等项目全面竣工,滨河南北路改造、景观廊桥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整治背街小巷29条;全市新增建成区面积2.9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1.4个百分点。

  三、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发展活力逐步显现

  各项改革扎实推进。市场化配置资源逐步规范,土地、矿权出让收益3.42亿元。四川电子军工集团注册成立,原市纺织厂破产遗留问题逐步解决,国有商贸企业改革全面启动。“四位一体”公共财政框架初步形成,乡镇债务得到有效控制。全面完成以县为单位的农村信用社统一法人社组建,小额贷款试点、农村资金互助社、村镇银行试点和农业政策性保险等农村金融改革积极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开局良好,山区林业综合开发率先启动。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48%。

  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
  科技创新能力有所增强。
  卫生改革逐步深入。
  文化、广播电视、体育、计生等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

  五、富民惠民活动扎实推进,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十大惠民行动”全面完成。全市共投入惠民资金15.3亿元,惠民行动96项指标全部或超额完成。新增就业2.8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8%。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9.01万人。城镇10.05万人、农村10万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符合五保条件的10049人全部纳入财政供养;新(改)建农村中心敬老院25所。免除了36.35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为10.4万余名贫困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了4.3万余名贫困住校生生活费。开发整理土地10.1万亩。完成渡改桥55座,新(改、扩)建农村客运站31个。6883名绝对贫困人口越过温饱线。建成农村饮水工程4298处,解决了18.2万人饮水安全和饮水困难问题。宝电、升钟库区6万多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六、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保持稳定和谐

  政府工作不断改进。
  社会保持稳定和谐。


2008年

  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实现49.1亿元,同比增长14.6%,增速居全省13位,创建市以来同期最高。1-4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9.2%,增速居全省第9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3.4%,比全省平均增速快19.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5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7%,增速居全省第9位;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3.2%。

  正当全市人民信心倍增、团结一心、奋力加快发展的关键时候,突如其来的“5·12”特大地震及持续不断的强烈余震,给我市造成了极其惨重的损失,其破坏程度之重、人员伤亡之多、救灾难度之大、救援和恢复重建之难,前所未有。

  灾情发生后,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迅即反应,果断决策,靠前指挥,周密部署,沉着应对,把抗震救灾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组织一切力量解救被埋群众,争分夺秒转移被困群众,累计从废墟中解救出3274人、因地质灾害隐患安全转移35.14万名群众。截至6月22日,已过渡安置87.3万人;及时组织生产自救、恢复重建,全力维护社会秩序,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各项工作,全市社会稳定,人心安定,抗震救灾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当前抗震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以人为本,把抗震救灾作为当前中心工作,把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作为重中之重,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巩固和扩大“三个一”、“三个全覆盖”成果,以安置促恢复,以恢复促重建;强化政策研究与对接,积极开展恢复重建工作,采取非常的措施,付出超常的努力,以更加顽强的精神、更加迅速的行动、更加密切的配合,奋力夺取抗震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抗震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受灾群众100%妥善安置,全面完成灾后重建规划,先期启动一批重建项目。全市生产总值实现225.23亿元,增长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780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20元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低于上年实际涨幅,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5%、1.5‰以内。

  一、以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为重点,全力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一)千方百计加快安置房建设,尽快妥善安置受灾群众
  (二)坚守灾区不发生大的疫情底线,全力抓好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治工作
  (三)严防死守,坚决杜绝次生灾害造成人员伤亡
  (四)认真落实和研究各项政策措施,积极扶助受灾群众

  二 、加快恢复重建进程,奋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着眼长远,以规划引领灾后重建
  围绕“1+9”灾后重建规划体系,紧密配合国家和省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制定我市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认真研究对接新的财税、金融、土地、产业政策及对口支援、社会募捐等措施。规划编制要科学论证、突出重点、强化责任、统筹兼顾;既注重近期恢复重建,更注重中长期发展提高;既注重科学性,更注重可操作性,确保灾后重建规划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二)坚持把项目投入作为恢复重建的重要抓手,不断增强加快发展的动能
  力争有更多好项目、大项目落户广元。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力争实现154亿元以上,增长28%。
  优先恢复重建学校、医院、供水、民房等与受灾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设施和生活设施。抓紧抢修受损道路、桥梁,着力推进10个首批重点交通重建项目前期工作。
  重点抓好广(元)巴(中)高速公路、广(元)陕(西)界高速公路和苍溪航电工程建设;加快兰渝铁路和兰(州)海(口)高速公路广元至甘肃界段和广元至南充段、广元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海螺水泥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年内开工;争取亭子口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年内开工;努力做好天然气开发利用、武引工程二期、成都经广元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广元港、广元至九寨沟快速通道等项目的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广元机场复航。

  (三)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高效恢复工业生产
  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排危除险进度,帮助条件具备的企业在7月底前全面恢复生产;力争年底前全市工业生产能力恢复到震前水平,工业增加值实现60.49亿元,增长3.8%。
加快推进重点工业项目。
着力培育重点骨干企业。
  创新招商方式和工作机制,更大规模地引进项目、资金和技术,提高招商引资项目的履约率和成功率。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力争达到65亿元。

  (四)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加紧恢复农业生产
  突出抓好农业生产力的恢复,一产业增加值实现64.16亿元。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着力培育畜牧、林果、蔬菜、优质专用粮油等优势特色产业。
  以生态小康新村建设引领受损农房和农村基础设施修复重建。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五)以商贸流通和旅游业恢复重建为重点,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全面恢复商业网点,尽快恢复正常营业。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4.5%以上。

  (六)着眼支持恢复重建,切实做好财税金融工作

  (七)恢复提升公共服务功能,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八)着力改善民生与维护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三、紧紧围绕抗震救灾和加快发展大局, 大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一)切实转变作风,努力提高执行力
  (二)继续解放思想,努力提高推动力
  (三)推行阳光政务,努力提高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