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新闻网(记者 任小昌 柳桂华 侯静) 2008年8月20日,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第100天。
100天,一段不寻常而特殊的岁月,给青川乃至广元注入非同寻常的内涵,为历史留下了极为特殊的一页。就在这天,记者来到极重灾区青川县,沿途的所见所闻见证着青川人灾后重建的坚实步伐,见证着青川人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
自强不息 自信满怀
一排排漂亮的活动板房,配套设施齐全,一户一间,人们生活井然有序。这是青川县乔庄镇上坪集中板房安置区。据这里的负责人介绍,仅这个集中安置区就有活动板房1万套,安置了近4万名受灾群众。
在这个安置区的E区,一个新开的米粉店生意很红火。“我家原来住在县城,被地震摇垮后,从住彩条布临时棚到帐篷再到板房,搬了三次家,我是6月20日第一批从帐篷里搬进板房的。”女老板强开蓉说,目前每天有200元左右的收入。据青川县工商局提供的信息,目前该县已恢复城乡商业网点1522个,餐饮店452个。
与米粉店临近的30号里,刚参加完高考等待录取通知书的郑洵正在收看奥运会节目,小伙子报考的是四川外语学院,已上录取线。这次是郑洵地震后第一次回家,他和父母一样,对未来充满信心。他深有体会地说:“板房区的邻居们很和谐很团结,谁家有事,都会来帮忙,让人感到很温馨,很幸福,很和谐”。
充满希望 坚定前行
与活动板房建设一样如火如荼的,是农民的自建房热潮。来到青川县黄坪乡,61岁的石长寿和爱人正在自建过渡房里做饭。他描述地震当晚是“天当被,地当床”。但第二天,他们就领到了乡上分发的用来搭临时棚的彩条布。“10天后帐篷来了,6月中旬,政府给每户补助的2000元发下来,我们就买材料自建起了过渡房。”
据随行的该乡乡长韩素萍介绍,乡里1582户受灾群众,全部建起了过渡房,有300户已开始修建永久性住房。
有关统计表明,青川县已有近7万农户在政府帮助下,动手建起过渡房。在安置模式上,采取县内统筹安置、县外异地安置、教育寄读安置、投亲靠友和企业援助安置五种安置模式。到8月12日,过渡安置率达到了100%。同时,部分有条件的乡镇受灾群众的永久性住房已经启动,其余的地方正在抓紧备料。
栉风沐雨 昂扬奋发
这几天,青川黑木耳、天麻、香菇等28种山珍商品,摆上了浙江省龙都市场旗下的56个超市柜台。
“销势很好,黑木耳、茶叶已经断货。”该市场总经理沈滨说,下一步龙都市场将组织青川的128种特产商品全面进入浙江,争取今年销售额达到600万元。青川种植山珍的10万灾区农民将直接受益。
100天时间里,青川在各方的大力援助下,陆续抢通了路、电、水、通讯和广播电视。紧接着,他们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全面完成“双抢”;23家规模企业初步恢复生产;恢复城乡商业网点1522个,餐饮店452个。8月8日,56名浙江规划师进驻青川,拉开了灾后重建序幕;8月12日,浙江援助青川的第一个交通项目——酒家垭隧道正式复工……每天都在发生巨变,每天都不断前行,震后的青川生命力更加蓬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