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了打工子弟学校,我们去哪上学呢?
法制晚报记者 林晖 摄
上万名孩子一夜失学
北京,打工子弟学校又被关停了,遍及3个区的上万名孩子在即将到来的新学期面临被迫被选择。
据相关政府部门给出的解释,大兴、海淀、朝阳区的近30所学校是因为种种“安全隐患问题”被叫停的,按照《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的有关规定,校园面积至少要达到15000平方米,校舍总使用面积至少3587平方米,体育场地应当满足相应学校规模所需的至少200米环形跑道等。
“显然,对我们这种缺少资金的学校,这是永远过不去的坎。我们成立的时候你们就默许,一有政策就用这种理由叫停。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一位校长语带不满。
“今年6月底,学校因为合同纠纷,被村委会停水停电。”海淀区红星小学谢校长说,随后,校方和房东接到海淀区法院的电话,房屋与土地将被强制收回, 村委会的人则当场将房屋拆毁。
尽管叫停不符合办学标准的学校,理由充分,但问题的关键是,谁来为孩子们安置好他们的下一张课桌。截至目前的消息,只有朝阳区教委表示,已经做好准备,不让一个孩子失学,海淀区和大兴区则没有对学生的安置办法给出明确回应。
16日,当记者赶到位于海淀区东升乡的新希望小学时,校舍只剩下一地瓦砾。
同样是16日,几位学者打算就农民工子女教育权益保障展开研讨,记者赶去旁听,却几次被通知改换地点:
中午12时许,会议地点从城西一处大厦改到城北一所大学。
13点15分,大学方面迫于压力不愿提供地点,于是,会议改到一所民营书店。
13点40分,记者再次接到通知,“书店也不行了”,会议被迫取消。
取消了的会议无法打消人们心中的问号——打工子弟,北京如此大,为何放不下你们的课桌?
为城市出力却不能在城市上学 印象中,这并不是第一次。早在2006年,北京市就曾经在海淀区、石景山区等区县关停239所打工子弟学校,当时近10万名学生的上学问题受到影响。 这次,当“关停”的政策再次出台时,换的是另外一批学生、愁坏了另外一批家长。 “我们都是为北京出力的人,我们的孩子却没办法在这里上学,我想不通。”长期在北京做保姆的苏阿姨说。 记者注意到,关停的消息刚出现在媒体上时,不少人的反应是“不能相信”。 “‘同城待遇’不是去年就实施了吗?为什么还是有学生无法进入公办学校上学呢?”一位读者在论坛留言。 因为,在已出台的法律和政策中,我们不难看到“解决问题”的表述: 2006年出台的《义务教育法》将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问题写入法律:“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2009年年末,中央财政下拨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奖励资金20亿元,专项用于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补充公用经费和改善办学条件。 2010年,北京“同城待遇”启动,按照规定,打工子弟入读公办学校,可以和北京孩子一样享受免费义务教育。 然而,尽管目前已经在政策层面上为农民工子弟提供了在城市就学的通道,但这个通道并不畅通。 “我的朋友想给自己的孩子转去公办学校,可学校说要‘捐款’,将近两万元钱,其实就是借读费。”从四川来京务工的徐先生说,他朋友的孩子最终也没能去成公办学校。 落在统计数字之外的学生 2010年末,来自北京市教委的消息,在公办校借读的打工子弟比例正逐年提高,2011年可达70%,三年内将提高到90%。 尽管比例在不断上升,但还是有一部分打工子弟不可避免地落在数字统计之外。原因何在? 不少人认为,原因可能在“五证”上。 “五证”指的是,家长或监护人持本人在京暂住证、在京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在京务工就业证明、户口所在地乡镇政府出具的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全家户口簿等证明、证件。 “‘五证’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是一道高门槛。”多名学校负责人坦言,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家长,大多是菜农、商贩、临时工、拾荒者,也许根本不能做到“五证”齐全。 |
[NextPage]
在采访中,记者还发现,一些外来务工子女性格内向,他们的父母忙于生计,无暇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这些孩子性格敏感、普通话不流利。在父母眼中,他们“成绩不够优异”,“宁愿待在办学条件较弱的打工子弟学校。”
“无论是无法进入公办学校,还是融不进城市的氛围。无论是哪种原因,打工子弟学校都为九年制义务教育作出了贡献,无缘无故被关停,我实在不理解。”一位打工子弟学校校长颇为无奈。
让外来务工子女感受城市温暖
城市之大,难道真的找不到更多的课桌?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权益如何保障?在采访中,不少专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廉思认为,打工子弟学校的存在有其合理性。“政策有‘禁’的一面,就应该有‘疏’的一面。由于资源配置的问题,可能公立学校无法接纳那么多外来务工子女,但是,打工子弟学校条件又有限。政府应该从卫生、教室环境、师资等方面给予帮助,让那些跟随父母来到北京的孩子体会到更多城市的温暖,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太元则表示,打工子弟受教育问题应尽快就地解决。因为,不就地解决就意味着增加“留守儿童”。
既然有了同城待遇,为什么还有打工子弟学校的存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如果政府投入足够,这些学校就不应该存在。”
熊丙奇认为,打工子弟学校大多校舍条件简陋,卫生条件、师资条件都相对较差。按照政府依法办学的标准,政府有权力对不达标的学校进行取缔。但是另一方面,政府在义务教育阶段投入不足,公办学校又不能完全容纳这些孩子,因此,这些学校只能“纠结地存在”。
“关键问题还是增加义务教育阶段的投入经费。如果政府能保障这些孩子全都进入条件较好的公办学校,相信关停打工子弟学校将不会再有人反对。”熊丙奇最后说。
截稿时,记者从新华网获悉,北京市教委16日表示,将要求相关区县全力做好所有孩子的就学方案,把保证每个孩子有学上作为工作底线,确保愿意在京上学的孩子一个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