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2009年5月21日,瞭望天安门前正在进行大修施工的长安街上车辆行驶井井有条。 中新社发 廖攀 摄
编者按:今年十月一日,中国人将通过阅兵、游行、联欢等方式庆祝中国“六十岁生日”。那一刻,数以十万计人群的汇聚之地,将是“神州第一街”长安街。
长安街,是一座高企地标,是中国最具象征意义的政治空间之一,承载着中国人的公共政治生活。中国六十年发展累积的蓬勃张力涌动在长安街上,即便是最细微之处都蕴含着中国六十年历程的复杂与深厚,让每一双想读懂中国的眼睛,不约而同望向这里。
今日起,本社推出《中国经络》系列文章,在对六十年长安街的注目礼中,解码这条令外界熟悉又陌生的中国经络,敬请垂注。
中新社北京八月十日电 题:长安街正“变脸” “政治经络”添人情
中新社记者 德永健
“神州第一街”长安街心脏地带的天安门邮局,开张一个月以来几乎天天爆满。在这个五十平方米左右的邮局里,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们争相购买纪念邮票和明信片,特别是让工作人员免费盖上与天安门相关的邮戳。
当国庆六十周年庆典即将来临之时,正在“变脸”的长安街不止是在天安门第一次设立固定邮政服务网点。从今年三月末至今,长安街自一九七八年后的第四轮大修正加紧施工,内容包括拓宽道路,更新便民设施,美化街边绿地,乃至换上可承载近四十吨装备的重型井盖。
一九四九年后,长安街作为中国“政治经络”的显赫有目共睹。中心区域的天安门广场是中国在世界最具象征的标志,最宽一百二十米的街道,几番延展后的百里长度,百万人组成的游行队伍一度在这里浩荡经过。
今时,外界眼中专注于加大、加宽、加长的长安街除了继续保证政治用途,正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富人情味和亲切感,在繁华壮观与生动细致、在“讲政治”与“为民服务”之间寻找微妙平衡。
“平时怎样给大家创造更方便、更舒适、更人性化的环境应该成为长安街的努力方向,但作为‘神州第一街’,长安街首先要满足阅兵、游行、集会等政治功能,这点毋庸置疑。”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郑光中教授强调。作为建筑大师梁思成的学生,郑光中参加了自一九六四年起的历次长安街规划。
为了保证政治用途,长安街注定对一些变化说不。比如规划人员一度设想在长安街地下通道修建包括咖啡厅、餐厅、厕所等便民设施的商业街,但最终出于安全考虑而放弃。“所以现在长安街的地下通道干干净净,连一个角都没有,站上去可直接望到对面,包裹一类的东西放上去一眼就能看到。”郑光中说。
此外,把守长安街中心区域的东单和西单路口至今只有“平面立交”,而无常见的立交桥,成为长安街独特一景。郑光中解释,不修立交桥主要是考虑到阅兵,因为参加阅兵的装备一般从东单集合,西单解散,如果两个地方修了立交桥,将给这些装备的行驶造成麻烦。
长安街承担的政治任务赋予了它中国政治地标的身份,但在没有阅兵、游行、集会等重大活动的平常日子里,当人们用普通街道的标准去打量长安街时,它难免显得有些“不近人情”——旅游大巴不允许通过,路边座椅太少,内急时找不着厕所……
满足这些略显琐碎的诉求、让自己更富人情味成为近几次长安街大修的主要方向。一九八七年大修,长安街长期被重型车辆碾压出的车辙、坑包得到平整;一九九七年大修,长安街全线铺上了既耐高温又抗严寒的优质沥青,天安门广场前的石板路也被修缮。
一九九九年为迎接国庆五十周年的大修同样着眼于“亲民”。郑光中回忆,当时耸立在街边的广告牌被撤换,非法违章建筑被拆除,街边的绿地、喷泉、座椅及雕塑有所增加,经过一番修缮整治,长安街的美化和亮化程度大为提高。
据北京路政部门早前介绍,预计八月末完成的今次大修将把西长安街路段拓宽,实现道路全部双向十车道,缓解长安街交通拥堵,沿街电话亭、阅报栏、垃圾桶、公交站牌、休闲座椅会被统一更换,街道两侧的国槐、银杏等行道树也将被更换或补植。
虽然相关部门在努力,但郑光中希望长安街“为民服务”的步伐还能更大一些。在他看来,现在长安街两边的绿地比原来多了很多,但多数能看不能用,里边罕有为过往民众提供休息的地方,希望未来可以在一些不那么敏感的地方安排休闲设施,让长安街绿地发挥“看用兼顾”的最佳效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长安街现在已经变成一条更具人情味和亲切感的多功能街道,这是事实;我想以后长安街的变化还会沿着这个方向行进,恐怕不走这条路也不行。”郑光中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