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永玺

    进入盛夏,乘着全市次级交通枢纽建设的东风,元坝区农村路网工程捷报频传:大朝至剑门关油路铺筑全面完成,国道212线元坝至永宁段56公里道路升级改造全线动工,通村公路完成水泥路铺筑40多公里,全区交通重建累计已完成投资14000多万元……国道、省道、区内环线路,现代化的交通路网,连通了城里和乡下,连通了山里与山外,通到了村庄,还通到了户。便捷的交通,方便了群众出行,更带动了群众致富。

    “要是路方便,哪会吃那苦!”

    日前,记者来到元坝区射箭乡板石村3社,“你看我们现在条件多好,出门上个广元,脚板都不得粘泥。”71岁的母登陆高兴地说。社长黄远林介绍,全社36户人,水泥路通到了每一户。在一个相对偏远、经济又不富裕的山村,村民为什么能下这样大的决心来修路呢?

    母登陆讲了一个小故事:那一次,他背梨子去广元,天不亮就出发了。走到半路摔了一跤,脚受伤了,梨子撒了一地,又错过了班车。

    “要是路方便,我们前两年就扩大养猪规模了。”养猪大户胡桂华接过了话茬。

    “为了修好路,再苦也值得!”

    “宁愿苦干,不愿苦熬!”板石村3社村民形成共识。2007年,他们推举55岁的黄远林任社长,主要目标就是要尽快修通村道路。

    “为了修好路,再苦也值得!”黄远林说。项目资金不足,他们就开村民会议筹集。有的卖猪,有的卖粮。为节约开支,他们自己投劳,自己买材料。黄远林开着自己的面包车,成天在工地上奔波。为了抢工期,他们把伙食团就搬到工地上。“战晴天,斗雨天,时间不够加夜班。”母登陆说。

     板石村3社仅仅是元坝区农村公路建设的一个缩影。如今,这一个个关于“路”的故事在全区广为流传,而一条条公路就在这些故事里不断向前延伸。

    据统计,自“十一五”以来,元坝区累计已建成通乡油路、水泥路80公里,在建98公里;建成通村水泥路350公里,在建115公里;建成农村桥梁22座;建成客运站14个;建成小码头7个。全区群众在农村公路建设中自发投劳30多万个,自愿筹资1000余万元。至年底在建项目完工后,全区农村公路建设累计完成投资将达到3.6亿元;全区通达油路、水泥路的乡镇(街道办事处)将达到27个,占总数的93%,通硬化路的村将达到50%。一张干支相连、四通八达、便捷舒适、安全畅通的农村公路网络正悄然织就。

    出行更方便,致富门路宽!

    “现在出门太方便了,打个电话,车可以开到家门口来接。”母登陆说。据了解,元坝区已经组建成立了农村公交客运公司和永兴城乡农村客运公司,推行公交化、片区化运营等灵活的经营模式,全区乡镇客车通达率达到97%,开行农村客运班线27条,日发农村客运班车160班次,环线路和宝轮至昭化农村公交车顺利运行,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坐上“方便车”。

    在射箭乡红花村6社的村道上,司机胡开兴正在收猪。该村村主任胡文贤说,现在交通方便了,乡上已经沿路规划了生猪养殖园区。说话间,碰上4社村民刘能业,他用摩托托着两筐蔬菜准备到场镇上去。原来他在集镇上开了一家饭馆,家里还种了蔬菜,养了20多头猪,“如果不是路方便,哪里能照顾到两头哦。”他说。

    在板石村3社,村民们发展劲头更足。母开云在妻子娘家承包了8亩地,以前要走一个多小时的路现在骑摩托就10多分钟。母登陆新修了圈舍搞起了生猪养殖,胡桂华决定再新增8孔圈舍扩大规模。

    目前,元坝区正以加快建设广元次级交通枢纽重要节点为契机,完善全区干线交通和农村交通,扩大农村交通运输路网规模,提高城乡通达度,促进城乡产业特别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