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记者在青川县井田坝大桥施工现场看到:平静的白龙湖上,到处是忙碌的身影,工人们在绑扎钢筋,搬运水泥和沙石,浇筑混凝土,挥汗如雨......不停旋转的吊塔向人们宣告“我们正在加紧抢修震毁桥梁”。
青川山高坡陡,谷深沟狭,溪河交错,真是“行路难,难于上青天”。“5·12”特大地震使青川交通“雪上加霜”——道路损毁926公里,桥梁损坏126座,青川在震后30多个小时内成为了“孤岛”。
“加快灾后恢复重建的步伐,交通必须先行!”青川县委县政府和浙江省援建指挥部明确提出。
“三纵三横四连”构筑公路网
据介绍,青川县公路交通网络按照“三纵三横四连”的主骨架进行总体布局,同时兼顾重要县乡道和通村公路。“三纵”即国道212线罐子沟至邓家河段、国道兰(州)-海(口)线青川段、剑(阁)青(川)公路乔庄至金子山段;“三横”即成-绵-广高速公路青川段、省道105线沙州至分水垭段、县道青(川)平(武)公路转嘴子-马鬃关段;“四连”即青溪-唐家河、前进-凉水、板桥-骑马-观音店-白草、黄坪-瓦砾-茶坝-楼子。重要县乡道是指在县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处于重要地位的农村公路。通村公路按照产业优先、人口集中聚居地优先、资源优先的原则统筹安排,分步实施。
抢通“生命线” 提高干线等级
剑(阁)青(川)路是目前青川与外界相连的“生命线”。青川和援建方经过多次抢通保通,剑青路已全面修复,铺上了油。
“凉水场镇这段路人多弯急,是交通事故频发地段,准备穿山打洞,黄坪乡下坪社这段路是个大弯,准备取直改道,还可以腾出300余亩的土地……”青川县交通局局长介绍着这条路的情况。
“路好了,确实减少了很多交通事故,还节约了时间。”剑(阁)青(川)路上,一位拉砖的赵姓司机说。“以前这段路走得很是艰难,路况不好,一不小心就出交通事故;过往车辆多,堵车更是常有的事;建材不能按时运到……”
打造“生命线”就是要提高干线公路等级。国道212线、省道105线青川段、乔庄-金子山、凉水-前进等道路标准达二级。对碑垭-磨刀垭等资源路进行升级改造。
随着县城建设的启动,新规划总长3公里总投资约4000万的青川县入城干道也已开工,城区段工程按城市次干道标准设计,路面宽13-24米,局部采用路拼桥(在河面上架桥造路)增加道路宽度,路面铺沥青混凝土。路两侧进行绿化,实行雨污分流,地埋燃气、电信、给水、高压线等。这些做法在青川城市道路建设中都还是首次。
省道105线井田坝大桥位于青川县沙洲镇内,横跨白龙湖,是陕西、甘肃进入四川最便捷的通道,是省道105线上极其重要的控制性工程。特大地震灾害中,井田坝大桥完全垮塌。
浙江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明确指示要将井田坝大桥重建作为援建项目的重点工程。该项目由浙江省交通工程建设集团对口援建,全桥长220米,宽9.5米,主跨2-75钢筋混凝土肋拱,总投资3500余万元。
“工程拟于明年5月12日前完工,现在已经完成了灌注桩、承台的浇筑”工程负责人朱加根介绍说。
青川县其他通乡、通村公路也正在恢复建设中。加快通乡公路路网建设,实现通乡公路黑色化,重点建设竹园至下寺、黄坪至茶坝等通乡公路共203.37公里。同时,对通村公路按四级标准改造,并新建1336.9公里。
“眼见这路一天比一天好,我们坚信,明天的生活一定更美好!”青溪镇堰坪村村支书杨启寿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