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经济运行趋势牵动着各方的神经,作为反映国家经济运行状况的晴雨表,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变化吸引着世界各国的目光。

  一季度我国经济保持了正增长,而全社会用电量却是负增长;GDP增长而贸易量却同比下降较大。这两个看似“矛盾”的问题引发了一些疑问。一些国外媒体再次戴上“有色眼镜”,对中国经济数据的真实性产生质疑。然而,事实究竟如何?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接受了媒体的采访。

  “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犯盲人摸象的幼稚错误。”这位负责人用一句话回答了看似“矛盾”的问题。“拿经济总体增速与部分能源消耗增速的数据进行对比,犯了总体与部分对比的错误。实际上,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1%,而同期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增长3.0%,与经济增长保持了同方向的变化,不存在不吻合的问题。”他针对国外媒体提出的“中国今年一季度GDP增速同石油需求数据不吻合,同电力需求也不吻合”的质疑时如此表示。

  对于经济正增长而发电量负增长的现象,早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有关方面也在对此进行研究。事实上,这种现象并不是我国独有的“专利”。数据显示,美国2001年电力消费下降3.6%,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8%;1991年电力消费增长5.0%,但国内生产总值下降0.2%。日本2003年电力消费下降1.3%,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8%,在1980、1982和2001年也曾经出现电力消费下降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情况,而在1998和1999年则出现电力消费增长而国内生产总值下降的情况。韩国1980年电力消费增长5.4%,而国内生产总值下降1.5%。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分析了1992-2008年发电量与经济增长数据变化图表,认为在经济增长下行时,发电量下行的幅度更大;当经济增长上行时,发电量上行的幅度也更大。1998年GDP增长率由上年的9.3%回落到7.8%,发电量增长率则由上年的5%回落到2.8%,发电量增长水平远低于GDP增长水平,回落幅度则大于GDP。2008年的变化趋势也是如此,GDP增长率由上年的13%回落到9%,而发电量增长率则由上年的15.8%回落到5.6%,回落幅度大于GDP,增幅则已明显低于GDP。这说明用电量与经济增长之间有密切关系,但也存在明显差异。

  张立群认为,生产结构变化是用电量与经济增长数据不一致的重要原因。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指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今年一季度产业结构变化较大,用电量相对较少的第三产业增长较快。数据显示,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超过第二产业2.1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42.7%提升到44.3%,已经超过第二产业中工业的比重。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一季度的46.0%下降到今年一季度的44.1%。

  另外,主要高耗能行业生产及用电量增长放缓,而用电相对较少的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一季度,用电量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3%左右的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比上年同期回落了12.5个百分点。用电量则由2008年一季度的增长13.2%转为下降3.7%,下降幅度超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电量降幅1.1个百分点。一季度,信息化学品制造同比增长15.5%,化学药品制造增长14.0%,生物、生化制品制造增长17.2%,通信交换设备制造增长34.7%,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增长11.0%,均大大超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1%的增长速度。

  更值得关注的是,尽管经济是正增长,用(发)电量是负增长,但两者变化趋势是十分吻合的。去年以来到今年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回落,相应的发电量也持续回落;1-3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速出现回升,同期发电量增速也出现回升。因此,以个别时期个别数据的特殊性来质疑数据的真实性,有失偏颇。

  针对外界对另一组数据的质疑,即今年一季度GDP增长6.1%同贸易量同比下降大约20%不相一致,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说:“两个数据都没错,但拿两个没有完全对应关系的正确数据相比就不对了。GDP的增速是投资、消费和国外需求增速的综合结果,因此GDP增速与三大需求中的某一需求如国外需求增速方向不一致是正常的。如在某一需求出现下降,但其他需求增长更多的情况下,也会出现GDP的增长,更何况贸易量还不包括服务项,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外需。”

  事实上,我国及时采取刺激内需的措施,在外需不振的情况下,投资和消费这“两驾马车”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据介绍,初步测算,今年一季度投资和消费共同拉动GDP增长6.3个百分点,国外需求负拉动0.2个百分点。

  诚然,经济数据的统计可能会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统计部门也在不断修订一些经济数据,但是以偏概全则是不可取的,会对我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带来影响。对此人们应该正确分析。(记者 庞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