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我市灾后恢复重建任务重、压力大,只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科学重建,就一定能三年重建家园、五年实现跨越。
解读人:李天满(市发改委主任)
解读时间:8月18日

 

广元新闻网记者   肖志元

主题一:发展的基础和面临的契机

     市委书记罗强在市委五届九次全会上指出,全市当前的形势面临非比寻常的战略机遇。

     解读:近几年来,我市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00亿大关,增幅在连续三年12%以上的基础上达到14.3%,创建市以来新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二产先后超过一产和三产,工业即将超过农业,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今年一季度全市经济整体开局良好,运行呈现速度更快、质量更好、结构更优、高开高走态势,主要指标均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 GDP达到44亿元,增长14.5%,比去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创建市以来同期最高纪录。

    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给我市造成了极其惨重的损失。地震灾害对我市城乡住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有形资产造成巨大破坏,短期对GDP增长有较大影响,长期对经济社会发展将带来新的契机,为我们弥补原有的城乡布局、基础设施和生产力布局及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缺陷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总体来看,地震灾害对我市的影响呈现当年重、二年轻、三年基本消除的特点,且极重灾区青川县人口仅占全市8%、GDP仅占全市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占全市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仅占全市3%,对全市经济总量影响有限。

    同时,我市灾后恢复重建和加快发展面临着更加有利的环境和发展机遇。国家和省在财政、税收、金融、土地和产业发展方面将给予强有力的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浙江、黑龙江两省、澳门特区和省内的宜宾、泸州、自贡、攀枝花四市已全面启动对我市的对口支援工作,三年内对口支援投入将突破100亿元以上。通过政策支持和项目推动,我市发展条件将得到质的提升,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资源转化战略将深入推进,支柱产业将日益壮大,统筹城乡改革试点将提供强大发展动能,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将大大增强。

主题二: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科学重建

    市委书记罗强在市委五届九次全会上指出,全市灾后恢复重建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取向,紧紧围绕“全面夺取双胜利、重建美好新广元”的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因地制宜、统筹推进,把住房重建、基础设施重建、产业重建和生态重建结合起来,把物质家园重建和精神家园重建结合起来,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资源转化战略为突破口,以改革开放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改善民生、富民强市为目标,集全市之智,举全市之力,建设经济加快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民安居乐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广元。

    解读:科学重建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科学合理进行重建分区。在认真分析评估地震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及其长远影响的基础上,全市灾后恢复重建分为三大区域。以青川县大部分地区,朝天区、旺苍县和利州区北部山区为主的西北部生态脆弱区,重构人口、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新格局,以生态环境建设为核心,发展生态旅游业和农林特色产业。以市城区和各县区公铁路沿线区域为主的中部河谷走廊地区,是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的重要区域,在恢复重建中,将实施点轴开发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着力发展关联度强、附加值高、就业容量大的产业和项目,率先建成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域。以苍溪县、剑阁县、元坝区大部分地区和旺苍县南部地区为主的南部低山丘陵地区,坚持产业互动、城乡相融,构建以畜牧、烤烟、优质水果为主体主导的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和天然气综合利用基地。

    科学合理进行城镇布局。城镇重建原则上以原地恢复重建为主。西北部生态脆弱区城镇重建要合理避让,防治地质灾害,控制规模,建设特色生态城镇;中部河谷走廊地区要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功能,适度扩大规模,增强产业和人口吸纳能力;南部低山丘陵地区要优化城镇体系结构,重点建设片区中心城镇和部分发展条件相对较好的城镇。

    科学合理进行产业布局。中部河谷走廊区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畜牧、蔬菜、水果业;南部丘陵区重点发展畜牧、水果、优质专用粮油、烟叶、茧丝绸;北部高山区加快推进山区林业综合开发,重点发展畜牧、林业、干果、茶叶、中药材和反季节蔬菜。

    以广元经济开发区和县区工业集中发展区为载体,坚持走集约集聚发展的路子,加快推进有色金属、能源、电子机械、食品饮料和建材等5大优势产业发展,培育壮大医药、纺织和化工等3大骨干产业,加快建设广元电子军工产业基地、广元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产业集群和广元青川——川浙合作产业园。

    以“广元城区”为中心,提升完善广元市区旅游服务设施,加快“广元——九寨沟旅游精品线路”建设,以“剑门蜀道文化旅游带”为依托,打造“青川山地湖泊生态观光与乡村休闲旅游区、旺苍米仓山奇山异水旅游区、苍溪红色旅游与乡村休闲区”。

主题三:三年重建家园、五年实现跨越

    市委书记罗强在市委五届九次全会上指出,全市灾后恢复重建的主要目标是:三年重建家园、五年实现跨越。三年重建家园,即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灾后重建的主要任务,受灾群众住进永久性住房,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正常轨道;五年实现跨越,即通过五年左右的时间,逐步消除地震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经济总量翻番,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再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

    解读:三年重建家园,全面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完成城镇居民和农村受损房屋维修加固和重建任务,确保受灾居民住进永久性住房。全面恢复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重要基础设施,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优化布局,提升功能。优化城镇体系布局,完成受灾乡镇恢复重建,全面恢复重建城镇道路、供水、供电、供气和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基本建成青川新县城。优化调整农村居民点和村庄,恢复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和生产设施,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全面完成教育、文化、卫生、广电、体育、科技、人口和计划生育、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恢复重建,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按照“一主、三加快、三强化”的发展思路,不断优化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强力实施资源转化战略,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实现集聚集群发展。有效治理各类地质灾害,加强灾害预测预警能力,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修复。

     经济社会实现加快发展。到2010年,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经济结构更趋优化,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全市生产总值322.71亿元,其中一产业76.51亿元、二产业138.61亿元、三产业107.5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2.04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3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7.9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3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79元。

     五年实现跨越,经济总量翻番。统筹城乡发展步伐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联动推进,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发展实效全面显现。城乡建设进程加快,要素合理流动。基础设施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形成两条干线铁路和两条干线高速公路交汇的双“X”型交通骨架,建成安全、优质、可靠的电力和通信网络。加速形成以畜牧业、林业和特色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新格局,深入推进工业强市,大力实施资源转化战略,全面提升三产发展水平,基本建成连接西南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物流商贸中心和产业基地。

     到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44.93亿元,比2007年翻一番,其中一产业87.79亿元、二产业219.42亿元、三产业137.72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4.94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1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0.4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3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7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