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阳  四川日报记者邹渠徐凯钱晞7月8日晚10时,一声沉闷的爆炸声在青川县石板沟堰塞湖上响起。近200吨炸药,使“5.12”大地震形成的全省第二大堰塞湖———石板沟堰塞湖逐渐消失。消灭它的,是一支能打硬仗、打苦仗的队伍。
  “给老百姓做事,能多做就多做点”
  烈日下,河水奔涌,6台挖掘机在堰塞体上不停挥舞长臂。武警水电部队十一支队副参谋长王淑建指挥数十名战士正在进行炸药填埋。旁边,数名战士跳入湍急的河水中,进行水下爆破的装药作业。
  “今天将进行最大规模爆破,成功后,这里的抢险工作就快结束了。”7月8日下午,被阳光烤得黝黑的王淑建对记者说。
  “5.12”大地震,使青川县红光乡石板村马家梁的一面山轰然倒塌,形成1000多万立方米的蓄水,成为继唐家山堰塞湖后的第二大堰塞湖,下游3个乡镇16万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
  从5月23日起,十一支队官兵冒着余震威胁,来到石板沟,分三个阶段对濒临溃坝的石板沟堰塞湖进行排危除险。
  王淑建6月14日来到石板沟,负责施工指挥。之前,他参与了什邡市石亭江上游6个堰塞湖的排险工作。
  石板沟堰塞湖的排危除险施工难度大:坝体顺河长160多米,大量碎石中夹着巨大的石块,许多地方连大型挖掘机都没法“啃动”。
  “只能实施爆破。由于担心左岸陡峭的山体垮塌,开始爆破时,我们一次使用4、5吨炸药,但无济于事。后来发现左岸山体坚固,我们加大了用药量,从陆地爆破到水下爆破,多管齐下,终于把这块硬骨头给啃下来。”王淑建说。
  王淑建在什邡抢险时头部受伤,到了石板沟,他照样身先士卒,每天一大早就带队上工地,晚上十一二点,还与大家一起研究工作方案。“给老百姓做事,能多做就多做点。”
  这支队伍,个个是英雄
  “你是一个不称职的丈夫。”7月7日晚,十一支队4中队中队长邓生荣突然接到已怀孕7个多月的妻子的短信,疲惫的他一时不知对妻子说什么好。
  特大地震发生后,正在河北参加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邓生荣奉命到四川抢险救灾,先后转战唐家山、映秀电站、石板沟堰塞湖。奔走于救灾第一线,施工现场手机没有信号,邓生荣无法给妻子送一句问候,报一声平安。他告诉记者,“我们中队连续8年被评为标兵中队,2006年还被评为全国先进中队,这个队伍里的人都不能落后。”
  石板沟堰塞湖左岸要实施爆破,河水湍急,炸药无法送过去。连接右岸与左岸的,只有一座在地震中垮掉一半的钢丝索桥。
  “是共产党员的站出来。”中队长下了命令。共青团员王迪跟着党员们站出来。大家3人一组,背上26公斤重的炸药箱,分批上桥。桥在空中晃悠着,随时都可能掉入汹涌的河水里,王迪与战士们双手抓住钢丝绳,小心翼翼地攀行,终于将6吨炸药送到对岸。
  有14年军龄的老兵陈国乐是一名挖掘机手。“面对危险,打头阵的总是他。”7月7日,在石板沟堰塞湖工地上,陈国乐驾驶的装载机差点陷入泄流槽里,他凭着勇气和技术,硬是将装载机开了上来。
  年轻的班长杨广,将班里的抢险工作组织得井井有条。水下爆破作业,他带着战士跳进水里摸索着装药,一干就是五六个小时。记者问他苦不苦,他笑了笑:“是有点苦,但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
  有这样的官兵,难怪有出色的战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