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5·12”特大地震过去了一个多月,下午6点过,记者一行在重灾区的青川县白家乡采访,随处可见热火朝天的灾后重建场面。

祥和的佛山村

  从广元出发,在剑门关一下绵广高速,路就变得崎岖起来。由于天色已晚,记者一行决定操近路。司机名叫黄涛,是白家乡的一个矿场业主。地震发生后,他把自己刚买的车主动开到乡政府当起了志愿者。看得出来,这条小道他很熟悉,一路颠簸,他总是稳稳地掌握着方向盘。路越来越难走,沿途到处都是地震造成的塌方和滑坡,路边还堆着大大小小的石头,现在看到的景象都还是那么的触目惊心,可以想象地震当时是怎样的山崩地裂,山石乱飞。

  车子七弯八绕,来到了白家乡的佛山村。村主任何乃雄正在组织村民有序地领取救灾物资,猛虎师的一个连队正在帮村民搭建过渡房,官兵们一个一个晒得黝黑黝黑的,营房边上,一面面党旗和五星红旗正迎风高高飘扬。村主任何乃雄介绍说,地震发生当天下午3点,5个村组干部就集中到一起,抢救受伤人员,转移受灾群众,查灾情,组织人员冒着余震不断抢修公路,直到现在还没有人休息过一天。

  一处民房山墙上一副大型的樱花宣传画吸引了大家的眼光,乡党委书记黄桢富告诉记者,佛山村以种植樱桃闻名,去年已经举办过一届樱花节,这次地震,许多樱桃树被毁掉了。不过我们还会种更多的樱桃树,樱花节我们还会办下去,会比地震前办得更好。

夜访受灾户

  晚上八点过,记者一行终于到达了白家乡政府所在地。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四周黑黢黢的山只见轮廓了。吃过晚饭,乡党委书记黄桢富放心不下临时转移下来的几个组的村民住宿,要去看看,便一同前往。一路行来,不少农户还在叮叮当当地敲着,仔细看,当地老百姓就地取材,用树干、竹子、牛毛毡、石棉瓦等材料正忙着搭建过渡房。黄桢富叮嘱村民要搭牢靠,能防雨、防风、防晒。

  “黄书记放心吧,我们自己住的房子我们会搭好的,住他个三五年没问题。”村民们笑哈哈地说。

  来到一处临时安置点,这里是马村紧急转移出来的一百多人,大家都住在帐篷里,黄桢富一一查看,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在一处集体厨房里,一溜并排放着许多锅。“要特别注意安全,小心火灾的发生!”黄桢富特别提醒随行的村主任。

指挥部里的输液者

  回到乡政府所在地,已是晚上十点过。在乡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帐篷里,沙发上躺着一个人正挂着液体打点滴,脸上写满了疲惫和劳累。询问一下得知,他就是乡抗震救灾指挥中心办公室主任、卫生防疫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52岁的李德银。

  自地震发生以来,他每天都坚守在指挥部,没有回过一次家,每天都要工作近20个小时。50多岁的人身体实在吃不消了,可是没有时间让他休息,更没有时间让他去医院好好检查一下,只有把液体挂在了他办公的帐篷里,边输液边工作。就是挂液体,白天也没有时间,也只有等晚上。

  “家里还有78岁的老母亲和55岁的老伴,在地震发生那天妻子也受了伤,可是我没有时间回去看她们,因为还有更多的人需要我们去关心。到现在家里还没有搭建过渡房,实在没时间啊!”谈起家里的事情,李德银脸上满是愧疚。

齐心协力重建家园

  第二天一大早,记者一行去几个村查看过渡房建设情况。沿途一路看去,小麦和油菜都已经收割完毕,地里的玉米透着绿意。村民正在积极地搭建过渡房,乡上和村上的干部在现场指挥协调。地震过后,该乡出现了很多处地质灾害,有的地方出现裂缝达一米宽几公里长,乡村组干部及时把受地质灾害威胁的老百姓搬迁到安全地带,搭起了过渡安置房。

  在马村,猛虎师的官兵们正和当地老百姓一道,热火朝天地搭建过渡房,小伙子们一个个满头大汗,却没有人歇一歇。

  在风景区荞鱼洞,记者看到虽然余震还没过去,但全乡的重建家园工作已经在全面展开。

  “白家乡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干果产量高。重建家园,我们将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让更多的人知道马村贡米,荞鱼洞,银溪樱桃节……”随行的乡党委书记黄桢富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记者 刘文龙 任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