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之城振翅高飞
——震后三年广元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

记者   盛伍

     广元,武则天故里,被誉为“凤之城”。

     凤翔广元,贯看古今,今朝更豪迈——低碳城,感恩城,山水阳光城……崛起于川北大地。

    时间荏苒,从解放到改革开放,从建市到西部大开发再到灾后重建,纵观风雨发展历程,灾后重建三年广元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优,群众幸福指数全面提升。

资源转化  引领发展新跨越

     凤凰涅槃,旧貌换新颜。

    三年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全面完成,曾伤痕累累的广元,不仅实现了“原地起立”,而且实现了“发展起跳”。

    震后的2009和2010年,GDP年均增速高达15.5%,创历史新高!

    数据让人备感振奋:GDP从2008年的236.5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321.87亿元;工业增加值顺利跨入百亿之列;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2009年突破10亿大关的基础上,2010年达到16.73亿元;粮食总产量在遭受极其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依然实现“八连增”;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地震后并未止步不前,从3164元到2010年的4036元……

    2006年,全市实现了“二产超一产”,2009年又实现了“工业超农业”的历史性跨越,2010年,实现“二产超三产”。

    灾后重建的2009与2010年,全市工业经济的增长速度都在20%以上,增长速度一直位于全省各市州前列。今年前10月,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一直保持全省第一。

    喜看今日广元:“最现代的是医院,最坚固的是学校,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喜人的是产业,最满意的是群众”。

低碳探路   发展质量更优

     重建中,广元探索了后发地区经济跨越发展的模式——低碳发展。三年间,广元将“碳”卖到世博会、亚运会,低碳理念深入人心。

    “我们和发达地区比什么?比生态、比民生指标的增长速度、比老百姓的幸福感。低碳经济不是不发展或者慢发展,而是又好又快地发展。”市委书记罗强掷地有声。

     2010年广元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64天。2006年至2010年,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0.11%。经济增长了,单位GDP能耗却下降了。“一升一降”彰显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便民公共自行车方便了上下班,又没有尾气排放”。2010年8月,广元市便民公共自行车投入运营。全国首个地方人大为“低碳日”立法、低碳婚礼、熄灯一小时、环境交易所……低碳发展,是广元在灾后重建中的创举,更是后发地区实现赶超的必由之路。

   低碳广元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民生为大   群众幸福感增强

    三年来,关注民生、重视民情、顺应民意,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步伐从未停步。

    民生总关怀。行路难、饮水难、看病难、交通拥堵、安居难……纷纷迎“难”而解。

    民生无小事。2009年,市委、市政府强力开展“三个万套”保障性住房工程。去年又将保障性住房建设确定为十大民生工程之一,全市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比目标任务多完成2098套,建设速度位居全省第一位。

    仅2010年,全市民生工程投入就达81亿多元。

    社会保障保民生。灾后专项就业援助,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免费救助地震伤残人员,新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

    目前,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完善,五项社会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新农合参合率达95%。

    从2008年7月26日收到第一封信开始,书记市长信箱共收到网络信件3.6万件,办结率99.5%;共收到感谢信2000余封。

    3.6万件,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它承载着厚重的社情民意,寄托着314万广元人民的殷切期盼。

    千年“凤之城”不古,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优美、充满生机活力的青春广元正展现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