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民生
◆截至目前,我市已全面完成12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245个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过去只在城里才有的体育设施,如今已在我市农村大力推广开来。

◆2008年8月1日,全市学生全面复课,2009年秋季开学,90.53%的学生进入永久性校舍上课,2010年全部学生进入永久性校舍上课。

◆三年来,全市城乡新增就业20余万人,常年转移输出劳动力80万人以上,实现劳动收入40亿元以上。扎实推进养老、医保、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建设,参保153.79万人,参保率达到90%以上。

◆近年来,全市享受“两免一补”的义教学生达1899119人次,享受“两免一补”政策资助资金达91404万元。

社会事业重投入   幸福指数渐提升

记者   刘怀英   赵恒

    灾后重建三年来,全市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稳步推进,一组组数据就是一串串音符,记录下市委、市政府三年来对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农家书屋把知识送到老百姓身边

    “只要有空,我每天都来这里看报,学新的养殖技术!”利州区大石镇红岩村农家书屋自成立以来就人气颇旺。

    9日,村民姚弘一边在书架上挑选图书一边告诉记者:“在这里我学到了许多东西。累了,就到书屋外的院坝上去锻炼锻炼,政府去年又免费给我们安装了这么多的健身器材。这是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文化体育民生工程给我们农民带来的实惠。”

    据悉,城乡综合文化站建设是“十一五”期间国家实施的重大文化建设工程,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目前,我市已全面完成12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245个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过去只在城里才有的体育设施,如今已在我市农村大力推广开来,让群众沐浴更多的“公共文化阳光”。

   小书屋、大智慧,越来越多的功能丰富着居民们的文化生活。

就业再就业不再难

    “没想到,我下岗多年,靠吃低保过日子的人,政府还能重新给我安排工作,现在我又能自食其力了,家庭生活得到了改善,还给政府减轻了负担。”11日,已从市棉纺厂下岗多年,如今在劳动大厦路口当义务交通员的张玉高兴地告诉记者。

     三年来,全市城乡新增就业20余万人,常年转移输出劳动力80万人以上,实现劳动收入40亿元以上;扎实推进养老、医保、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建设,参保153.79万人,参保率达到90%以上,形成了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连续7年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增幅达135%。先后筹资5亿多元,妥善解决了企业改制、征地拆迁、军转干部等18类历史遗留问题,惠及7万多名城乡居民,为全市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截至2011年9月底,全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项目完工669个,完工率100%;完成投资36295万元,占规划总投资的100%。其中:县(市、区)就业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完工8个,完成投资19382万元;街道(乡镇)服务中心完工243个,完成投资8330万元;社区服务站完工84个,完成投资966万元;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完工334个,完成投资7617万元。

让贫困生生活充满阳光

     12日中午,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杨玉红走进学校食堂,掏出政府资助的打饭卡在机子上轻轻划了一下,食堂工作人员就递上了一份可口的午餐套餐。

    打饭卡是政府资助的。像杨玉红一样享受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贫困生活补助和助学金的在广元有5000人,生活补助每人每年1500元,国家助学金每人每年2000元。近年来,全市享受“两免一补”的义教学生达1899119人次,享受“两免一补”政策资助资金达91404万元;2007年5月,国务院又颁发了《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四年来,广元中职一、二年级在校学生享受此项政策资助的人数达168123人次,资金12654万元。

    据统计,我市3月1日春季开学所有中小学生在永久性校舍上课。截至9月30日,学校灾后恢复重建阶段性目标任务已基本完成,全市共开工学校及校点599所,开工率100%,基本完成恢复重建项目学校588所,竣工校舍356.9万平方米,全面完成校舍维修任务;完成设备购置403万台(套、件),图书294万册;完成投资60.40亿元;落实灾后重建资金54.32亿元。重建后的学校设施完善、功能齐备,特色鲜明,成为广元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点评

    在震后三年的灾区,处处都能看到新气象新风景,处处都能看到百姓开心的笑脸。地震带来了灾难,带来了损失,但新生活带来的幸福却在灾区洋溢。地震过去三年了,记者深入灾区采访,悟到了灾区变化背后的真谛,那就是:“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重建始终”,全市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通过“两免一补”、就业促进、“社区图书室”等惠民工程,全市社会文化事业突飞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