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
彰显中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中共广元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罗 强
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举国动员迅速展开一场世人瞩目的抗震救灾攻坚战,并取得了伟大的阶段性胜利。这场胜利不仅是人类力量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的集中表现,同时也以“反应快速、有效组织、周密部署、切实保障”的特点再次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了世界人民的一致尊重与广泛好评。中国的抗震救灾工作,以其鲜活而感人的事迹赢得了西方媒体的关注,同时也向西方社会用行动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的朴素真理。毋庸置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地取得抗震救灾工作的有力保障,是强大的中华民族战胜一切困难的思想指针。
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邓小平同志说过,社会主义的一个优势,是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抗震救灾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也指出,“这场抗震救灾斗争充分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地震发生后,党中央立即作出部署,迅速成立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并创造性地把指挥部设在灾区,把抗震救灾作为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各有关部门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各种救援队伍火速赶赴灾区展开救援,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举全国之力参与抗震救灾工作。在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党中央一声号令,全国上下闻令而行,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专业救援队伍、医务工作者、志愿者从四面八方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为了救援工作的高效进行,国家战略储备物资紧急调运,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立体救援,数量巨大的帐篷衣物、食品药品、机械设备源源不断驰援灾区。从中央到地方政令畅通、步调一致,各部门服从大局、密切协作,形成了克服困难、战胜灾害的强大合力。在短时间内,中国政府集结了十几万解放军和武警官兵,近10万医疗卫生人员,20多万志愿者,还有大量的先进技术装备和救灾物资。这种应对特大自然灾害的动员能力,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可能具备,这种全民动员、军地结合、各部门协同作战的动员能力只有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实现。
面对特大地震灾害,在中央的领导下,各级党委快速反应、果断决策、大胆创新、有力指挥,充分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四川省广元市是“5·12”地震的极重灾区,突如其来的灾害让青川县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各基层党组织也严重受损。然而灾情就是命令,在外部援助力量尚未到达之前,广元市委迅速启动抗震救灾应急预案,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抗震救灾指挥部正副指挥长,靠前指挥,组建6大工作系统,成立13个工作组,党政领导带队迅速查灾救灾、全力施救,全力抢修供电、供水、通讯等设施,及时发表广播讲话,畅通地震信息,稳定人心。与此同时,为了最大程度地集一方之力就地投入救灾工作,全市公安、武警、民兵预备役、救援抢险队伍迅速整合投入一线,市、县区各大医院也被组织起来,数千名志愿者参与救援行动,水、电、通信等部门全力抢修受损设施,各方力量快速有效地投入抗震救灾工作中来。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保障了抗震救灾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抗震救灾工作是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和最大的政治,在各级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当地人民很快从灾难的惊慌中镇定下来,积极配合党和政府的救援部署展开自救与互救。这种发动群众积极开展自我援救的救灾方式,本质上是一种有效合理地集中社会力量,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科学抗震救灾模式。正是这种从中央到地方的动员能力使得中国人民在无情的自然灾害面前努力实现了将损失减到最少。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国共产党在这场特大灾害面前能够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共赴国难。刘云山同志指出,“一个国家处理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能力,往往是衡量其制度优劣的重要尺度,中国制度模式显示出强大生机与活力,具有无比的优越性。”抗震救灾的事实再次证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应对巨大灾难和突发事件时能够举全国之力办大事,这正是中国政治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观念,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是党的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也是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它既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 也是我国政治制度的精髓。在地震灾害中,人民的生命得到及时抢救, 受灾群众生存条件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不仅得到了体现,也彰显了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在抗震救灾中,党和政府始终把人民生命放在第一位。四川大地震一发生,党中央、国务院就作出了坚定不移的救生决策,明确指示: 第一位的任务是救人,只要有一线希望,有一点生还可能,就要尽百倍努力。决不抛弃,决不放弃。为了救人,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立即组织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医疗卫生人员,以最快速度赶赴灾区,夜以继日地奋战,全力抢救被困人员,一遍又一遍地展开“地毯式”搜救。
广元市委、市政府把抢救群众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在中央和省指挥部的直接指挥下,组织协调了36支共2万余人的救援小分队,全面覆盖青川县36个乡镇286个村,实现了救援力量全覆盖,累计从废墟和困境中搜救出3274人。特别是营救出被困164小时的石坝乡村民王春邦,被称作“生命的奇迹”。除了抢救群众生命,如何妥善安置受灾群众,更体现着党委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和重视。地震发生不久,广元市提出确保实现“三个一”要求和“三个全覆盖”目标:守住一个底线(不出现大的疫情,不饿死一个受灾群众),力争一个目标(各方面工作争创一流),保持一种状态(各级干部要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不畏艰难,广大人民群众要团结友爱、自强不息);实现受灾群众“五有”、防疫、群众工作“三个覆盖”。为了加大防疫工作力度,广元市组织协调7000多名医护人员在最短时间内进入到每个重灾区乡镇和村组抢救重伤员,并出动医护队伍69174人次、消毒杀菌1.62亿平方米。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广元出动公安民警2万余人次,组织广大机关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深入到群众当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实现了灾区无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确保了全市人心安定,社会稳定。
灾后重建工作直接影响着数以万计的受灾群众的生活。基于此,在大规模搜救工作基本结束时,广元市市委市政府及时作出“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迅速恢复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秩序”的部署。切实加强电、煤、油等原材料调运调度工作,迅速恢复各类商贸企业、工矿企业生产,并加大招商引资与承接产业转移力度。居者有其屋是灾后群众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对于这个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广元市市委要求广大机关干部、职工利用双休、节假日到帮扶乡镇帮助受灾农户义务建房,自带干粮,不在农户家吃饭,帮助农户特别是缺乏劳动力、残疾等困难户加快建设进度,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到6月3日,全市设安置点532个,过渡安置群众16万户55.5万人。
以人为本作为我党的执政理念,贯穿于这次抗震救灾的全部过程和各个方面。从抗震救灾中“只要一点生还可能, 就要尽百倍努力”的对被困人员的全力营救,到通过实现“三个一”要求和“三个全覆盖”目标来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到组织大规模的防疫和思想心理疏导工作,再到市委市政府及时作出组织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迅速恢复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秩序”的部署,这些实实在在的以人为本的观念和行动,使这次抗震救灾成功地做到了最大限度、最快时间整合社会资源,及时抢救被困群众的生命,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受灾群众的生存条件, 也进一步彰显了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三、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总是在历史进步中不断得到丰富、在灾难考验中不断得到升华。在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党和人民非但没有退缩,反而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从容、自信投入到抗震救灾的洪流中去,众志成城,戮力一心,充分体现并极大地弘扬了民族精神。面对灾难,广元市各级党组织一直坚持高效运作,靠前指挥,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快速反应,沉着应对,实现了以最快的速度落实党中央的各项指令,群策群力保证了抗震救灾工作的伟大胜利。正如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所说:我们的工作要求特别讲大局、特别讲付出、特别讲实干、特别讲纪律。广元广大党员干部从抗震救灾一开始,就喊响了“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面对生死抉择,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用党性和责任书写对人民的忠诚,彰显了共产党人的本色。基层党组织更是在大灾面前,表现出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灾情发生后,各部门积极应对,沉着应战,相当多的党员干部主动请缨要求加入到抗震救灾第一线去。他们不畏艰险,直接面临生与死的严峻考验,仍然本着舍小家顾大家的思想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与时间赛跑,与死神争夺,奋力展开扎实有效的救援。同时,各级领导机构严格按照上级部署,要求各部门在处理抗震救灾信息时一定要公开透明,坚持及时准确公布救援进展。每天坚持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受灾情况、伤亡人数和救援进度,电视台、广播电台坚持直播,第一时间进行报道。并且广泛听取有关专家的意见,实行民主理性科学决策。虚心听取各界群众的批评和建议,及时改进工作。高效,公开的政务工作使群众看到了一个切实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做实事的核心领导群体。身先士卒的模范带头作用,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刻影响了此次抗震救灾工作的全过程,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在灾难面前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这些力量融汇在一起,展现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民族精神,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和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民族品质。
在此次抗震救灾中,人民群众与党中央保持了高度一致,全民参与,万众一心,不怕流血牺牲,不畏艰难险阻,用实际行动捍卫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重要成果,高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了千千万万个英雄模范,用群体力量共同塑造了伟大而坚韧的民族之魂。年轻一代在这场“充满韧性的战斗”中,用理性、责任与坚定表现向人们展示了作为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特有的风采。活跃在抗震救灾最前沿的年轻军人、公安干警、消防战士、医护人员和新闻工作者以及众多的青年志愿者,大多都是所谓的80后,甚至是90后,他们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姿态,危难当头不恤其身的爱国主义精神,刚强有力的行为能力,成为了“爱心与希望的传递者、光大者,成为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弘扬者”(刘云山语)。天灾人祸检测出了一个民族的思想品格、道德素养和精神力量。当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姿态和务实的行动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去的时候,国家的力量也就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彰显。这也正如有的媒体所说,有了抗震救灾的磨练,有了生与死的锻造,年轻一代大有希望,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大有希望。
在这次自然灾害中,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用有力的行动向世界展示出了高尚的情操与道德力量,展示出新时代下的民族心,责任感与战斗力,进一步磨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进一步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再次表明,高扬人文主义精神,强调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构筑和谐共生的道德力量,是中国政治制度始终保持独特优越性的重要因素。考验不可预知,只要我们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政治体制,继续坚持不懈地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就一定能够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一定能够无所畏惧、团结一致书写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新的更大的壮丽篇章。(转自《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