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小城镇的发展成为一种历史选择——承载吸纳农业人口转移,治疗“大城市病”,让人们诗意地栖居。
成都黄龙溪古镇,千年水运古码头,桨声灯影夜不收。365天,游人如织。
东南,200公里外的自贡仲权镇,唐宋年间就有燃灯赏灯习俗,每逢元宵佳节,流光溢彩。
往北,200公里外的绵阳青莲镇,诗人李白在此度过青春岁月,当地洋溢浓郁的文化气氛。
它们,是四川的特色小镇,也是四川“百镇建设行动”的试点镇。
2013年,四川启动“百镇建设行动”,选取300个小镇重点培养,以百镇带千镇发展。2017年6月,首批省级特色小镇名单公布。
四川的特色小镇总体建设情况如何?怎么建设好小城镇?9月14日,记者专访了四川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解读特色小镇的“四川实践”。据悉,到2020年,四川将培育创建1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
小镇之特
坚持“小而美”
不建宽马路大广场
位于甘孜州南部的香格里拉小镇,地处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脉中段,扼守亚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门户,是金沙江流域大香格里拉国际精品旅游区的核心区,这里自然风光优美,民族文化异彩纷呈,被列为全国第二批特色小镇、四川首批省级特色小镇。
“小镇建设,必须坚持走科学宜居,坚持‘小而美’的理念,避免照搬照套大城市模式。”从特色小镇的建设原则上看,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必须研究建立有别于大城市的小城镇规划建设标准规范。
他介绍了两点,布局上尊重小镇现有格局,不搞大拆大建,防止过度工业化和房地产化;空间上维系小镇宜居尺度,不盲目建高层建筑,严禁建设不便民、造价高的宽马路、大广场、大公园。
“小城镇,正因为其规模小,人口少,街巷尺度适宜,乡土气息浓厚,才成为小城镇。”在他看来,这正是小城镇的独特之处。
小镇之优
生态资源丰富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
目前,四川有2000多个行政建制镇,得益于川蜀丰富的地形特质,这些小镇散落于平原、山地、丘陵、河谷、高山之处,自然风光旖旎,随手翻开,就是一幅丹青画卷。
毫无疑问,自然生态优势在其发展中至关重要,这也是小镇能成为人们“心之所向”的原因。而生态优势与经济发展,事实上也能相得益彰。
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以国外举例说,人们因为小镇的自然生态、田园风光来到小镇、定居小镇,它的生态宜居也吸引了不少科研机构、知名企业、基金总部等新型经济要素的聚集。
“自然生态环境,不仅是资源,还是资本,更是财富。”他强调,四川的小城镇建设,要突出“四个注重”:注重保护山水格局,强调“显山露水”,真正让小城镇“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注重营造绿色空间;注重塑造生态景观;同时,注重发展绿色产业,严格控制落后淘汰产业向小城镇转移。
文化传承
保护耕读文化
避免毁古镇建新镇
保持生态自然优势是关键,而传承历史文化,也是建设特色小镇的重点。
“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才能明白未来往何处去。在当今城镇化加快推进的势头下,现代人渴望‘记得住乡愁’只能在小城镇和乡村中实现,这是小城镇的优势和特色所在。”在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看来,重发展轻保护、重物质轻文化等问题,导致部分小镇的文化根脉遭到破坏和伤害。
因此,传承历史文化,要成为四川小城镇建设的重点。具体而言,有三点:保护耕读文化,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民族文化。
“在建设中,要注重保留田园生活、营造乡土景观、传承耕读文化,系统保护小城镇街巷格局和建筑风貌,避免走‘毁古镇建新镇、毁老街建新街’的老路。”他进一步解释,在传承历史文化上注重加强对24个国家级、56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及历史文化景观要素的保护利用,要培育一批以民族文化和非遗民俗等精品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小镇,真正让小城镇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鲜活载体。
基础设施
“3+N”发展
小城镇要实现大服务
未来,四川特色小镇的发展将呈现什么特色?
“发展类型上,呈现“3+N”的特色。”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解释,“3”是特色工业、商贸物流、旅游休闲3种模式;而“N”是衍生出的生态宜居、文化创意、科技教育等各种主题。
要实现这些,无疑着力的重点首先是基础设施,要补齐道路交通和公共服务短板,促进“小城镇”实现“大服务”。
事实上,从2013年启动“百镇建设行动”开始,四川就在大力推行“9+N”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标准化配套工程,这些配套工程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中也将持续下去。
“到2020年,四川将培育创建1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生态宜居、文化创意、科技教育、现代农业、旅游休闲、商贸物流、特色工业各种类型都会有。”该负责人透露,四川目前已经出台了《关于深化拓展“百镇建设行动”培育创建特色镇的意见》,同时将成立由省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四川省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大力推动特色小镇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