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5年9月至2006年4月,5名中国四川省官员分别在美国佐治亚州和明尼苏达州接受理论培训,并进入州政府部门“顶岗实习”。赵世勇是四川省农业厅总农艺师,顶岗实习中担任明尼苏达州农业厅厅长助理。期中,他诧异地发现,农业厅厅长和市场处处长一同出差考察,各订各的宾馆,各打理各的事情。“处长根本不管厅长”。(《中国青年报》7月26日)
美国的“处长”为何根本不管“厅长”?按照赵世勇的“逐渐理解”,是因为美国的“处长”认为:你是雇佣我的上级,“I’m working for you”,那我把职责范围以内的工作干好就是对你最大的负责。至于鞍前马后的事,并不是我的职责。因此,“处长根本不管厅长”,作为处长,认为理所当然,我也相信作为厅长,也会坦然以对。
由此,我突然想起现任山东临沂市委书记李群在《我在美国当市长助理》一书中曾讲到的一个故事:有一天,他看新闻,得知美国副总统戈尔到了纽海文市。但市长JohnDestefano置若罔闻,只管做自己的事。他惊奇地问市长:“戈尔来,你为什么不出面?”不想市长更惊奇地反问他:“我为什么要出面?”后来李群当市长助理时间当长了,这才知道,在美国,下级官员根本没有恭迎上级官员到来、给上级官员安排食宿、陪同检查工作、一同观赏风景、一起参加娱乐活动一说。李群说,不说是来了副总统,就是总统来了,市长也一样的不出面。
看,在美国,下级似乎“很不在乎”上级!出差,“处长根本不管厅长”;副总统下基层,州长连面也不露。这,对于国人而言,听起来像听“天书”,甚至少有人相信。因为在我国,这样的事很难、甚至说是绝对不可能发生。在机关单位,我经常听到这样的观点:一个人在机关干的奋斗目标是什么?那就是职位的步步升迁,努力从科员、副科员,一步一步升迁到副处长、处长,甚至更高级别;一个人怎样才能仕途顺利、步步升迁?那就是不断得到上司的赏识与提拔。并且,我国很多官员的虚荣心与“官本位”意识似乎已植根骨髓,接受下属的阿谀奉承与曲意迎合,那是心安理得,否则,上司会惊诧,会不适应,进而记恨。比如说一个处长与厅长出差,处长假如不是点头哈腰,像保姆一般鞍前马后伺候厅长,厅长在震怒之余,给处长扣上“无理”、“不懂事理”、“怠慢领导”等一大堆“帽子”,回来就让处长“靠边站”,等同于宣布他仕途的完结。所以,在我国,类似“处长根本不管厅长”行为,不是不能,而是不敢!所以,在我国有些地方蔓延一种畸形、扭曲的“官场潜规则”:下级不对工作负责,而对上级负责;上级提拔下级,不看政绩,而看下级如何对待自己。
在美国,“处长根本不管厅长”成为无意识的惯例,其实是一种“官场文化”,这个“官场文化”,以笔者的简单理解就是:在美国,在政府工作的官员就是一种职业,一个工作岗位,政府雇佣他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他只需要也只能按照法律对这个岗位的描述来工作就可以了,他只对工作负责,对岗位负责;但在中国,官,是一种权力,是一种待遇,代表的是一种地位与声望。其具体体现不是干职权范围内的事,而是在运权、管人,把“官”理解成为“管”,而不是“干”。
不能否认,美国在政府管理方面有比较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可取之处,这也是我国各地频频公派一些高级公务员前去学习、培训的原因。但是,《晏子春秋·杂下之十》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美国有些比较先进的“官场文化”能被意识、学习,但未必能在泱泱华夏生根发芽。比如,我们在为出差“处长不管厅长”叫好的同时,谁敢于“模仿”、“尝试”?我想,恐怕无人第一个吃这个“螃蟹”。毕竟,一个国度的“官场文化”是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沉淀、延续下来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朝夕完成的事;嫁接外来先进的“官场文化”,必须建立在比较完善、先进的“官场”制度设计上,否则,也“嫁接”不活。因此,我们在不遗余力公派公务人员出国学习的同时,国内应该加快各项体制改革步伐,健全完善人才评价、选拔和任用机制,以摈弃腐朽的“官本位”思想,培植健康的“官场文化”。诚如是,国人才会对类似“处长根本不管厅长”的事不惊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