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元坝区有线电视用户已达24000余户,灾后重建中又建设有线电视线路356杆公里,为进一步发展有线电视提供了有利条件;自2009年以来,全区直播卫星用户已达7028户,2011年1007户的规划工作已经落实;灾后重建中农村广播网基本得到了恢复,
安装高音喇叭950支,建村广播室88个,全区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已达98%以上。除有线电视由网络公司独立经营外,在农村广播电视服务体系的建设、运行、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
农村广播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广播是党委政府重要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工具,同时具有应急功能,但多年来,历经几次改革,农村广播阵地渐失,无人管理,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弱化。
一、农村广播的作用和地位极度弱化。长期以来,农村广播在政策宣传、信息传播、民众教化和基层政权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科技发达、传媒众多、通讯便利的今天,农村广播不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从而使广播功能在衰退,阵地日见萎缩。大多乡镇领导和村组干部对农村广播并不重视,他们对广播的关心大多停留在口头上、会议上、文件上,很少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的。有的乡镇连广播电视站必需的机房都没有安排。
二、乡镇一级无专门机构,无专职人员。该区在2004年、2005年间对乡镇广播电视机构进行了改革,拆销了乡镇广播电视站的机构设置,原带编不带资的广播员成建制划转到网络公司,带编带资的广播员并入文化服务中心。这些年来,因退休、病故等原因,原17名专职广播员中只有9人处于工作状态,但由于他们年老、体弱、疾病以及乡镇安排多项兼职工作等原因,大多疏于广播工作。针对乡镇无人从事广播工作的现实,2010年底,区政府专门制发了文件(元府办函[2010]192号),明确了各乡镇专兼职广播员。但由于多种原因,形成了乡、村广播有人建、没人管的局面,形成了广电局联系广播电视工作都找不着接洽对象的局面。由于缺人具体管理,前期已恢复开通的农村广播就出现了很多前头建、后头瘫的情况。
三、农村广播管理体制较乱,职责不明。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和广播员是由乡镇进行统一管理的,农村广播的建设、运行维护和人员管理应该是乡镇政府的职责,广电局是业务管理部门,主要是负责业务指导、技术培训和行业管理。但由于管理较为混乱,或大多数广播员职责不太明确,或相当一部分乡镇领导干部对此项工作认识不到位,认为农村广播建设和管理“就是区广电局的事,该广电局来搞”。
四、乡镇广播员业务技能差,维护管理工作跟不上。虽然,目前兼职的乡镇广播员大多年龄结构适合,文化程度较高,他们简单的开机、发通知、念文件还行,但缺乏基本的专业技能,从而难于从事安装、维护、维修工作。2007年至2009年,该区广电局专门举办了数期技术短训班,但受训的人员大多对培训没有什么兴趣,无甚学习效果。由于广播的维护维修工作跟不上,相当一部分乡镇、村社一遇问题就要求广电局支持,广电局无奈之下也只能视具体情况安排技术人员下去维护维修。但广电局是不可能将全区各地的广播进行维修维护的,这样导致一些地方广播成了摆设。
五、农村基础所限,短期内全面建网有难度。就农村广播技术体系而言,发展方向主要是广播与电视共缆传输技术方式。我区有线电视联通了29个乡(镇、办),已通有线电视的120余个行政村基本上都恢复开通了农村广播,未通有线电视的90个行政村建设广播就有不小的难度。若在村级大面积采取无线发射方式,就算不考虑无线电行业法规限制因素,但在山区复杂的地理条件下即使投入巨资也难以满足广覆盖。若全部架设铁线广播,与农网电杆同杆架设的安全性和斥巨资建专杆专线的可行性相比较,这也绝对是两难之选。
六、广播经费缺乏。政府财政缺乏必要的经费投入。上级文件规定的财政预算经费大多难于兑现。乡镇广播的电费、维修费、管理费缺乏的问题日益突出,运行维护困难,大大影响到了乡镇和村级对农村广播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现在,就靠区广电局无偿提供一些维修器材,但长此以往坚持不了多久。有的村在广播建成后因电费的原因,长期关停扩音机,村干部只是在有事情通知时才偶尔用一用。好不容易建起的网络,一部分成了摆设。
“村村通”直播卫星服务体系建设中村在的问题
“村村通”直播卫星是国家实施的一项民生工程,直播卫星让群众既能看到电视又能听到广播,深受欢迎。自2009年以来,我区已安装直播卫星设施7028套,2011年将再次安装1007套。但怎样让“村村通”直播卫星长期通,却存在许多问题。
一、维护人员问题。虽然。我们在村委会、乡镇所在地公布了维修维护电话和联系人,但这些联系人一般都是村干部和乡干部,由于这些联系人不能判断故障,直播卫星设备出了问题后他们不知道怎么办;由于直播卫星设备可能随时出现故障需要维修,长久了,这些联系人就没有耐心;同时他们都是义务服务,没有报酬,长久了他们也没有服务的兴趣。
二、县区没有维护工作的阵地。目前的维护点在市里,县区直播卫星设备送到了市维修点,老百姓的成本太高。由于直播卫星安装点都十分偏远,他们送到县区广电局就要一两天的时间,来领取又要花一两天的时间,再加上维修费,坏一次就可能花去成本100元至200元,群众怨言很大。
三、缺乏相关维护经费。上述两个问题都涉及经费问题。乡、村联系人经费怎么办?他们不可能长期义务做这些工作;县区建立维修站,这个维修站涉及到房租、聘用人员工资,这些工资怎么办?同时还涉及维修价格问题,低了,维修站亏本,没人做;高了,群众受不了,要做到两全其美,就需要有经费作支撑。
针对以上现状,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明确广播建设管理的职责。应以“谁用谁建,谁用谁管,分级负责”为总的原则。乡镇负责辖区内的广播建设、管理、维护并解决经费投入;区广电局负责区到乡镇广播网建设管理、信号传输维护、业务指导和技术培训。要解决“权责分明”的问题。
二、解决有人办事的问题。切实安排落实专职广播员,一并做好农村广播和直播卫星“村村通”工作。在新一轮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中时,最好是争取恢复乡镇广播电视站的机构设置,若确实不能恢复单设机构的情况下,也要充分考虑农村广播的人员配备,必须要明确配备专职人员,让思想素质、文化条件、身体条件、业务技能等都适合的人充实到广播战线上来,并切实履行起岗位职责,解决“有人办事”的问题。
三、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农村广播建设费和运行维护费由财政预算,并拨付到位。同时还应考虑一定的 “村村通” 直播卫星设施的维护费用。农村广播作为公益事业,不具经营性,没有收费来源,缺乏“自身造血”功能,只能由财政全额供养。要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
四、加强 “村村通” 直播卫星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应将直播卫星的维修维护服务站建在各县区。在维修维护中应坚持服务为宗旨,不赢利或少赢利。一是政府应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二是相关厂家应将维修设备直接供应给维修站;三是全市、全省应对维修价格进行统一定价;四是省、市广电局应对县区维修人员进行定期免费培训。
五、直播卫星设施设备的供给方式应走市场化的路子。目前的直播卫星设施设备,包括智能卡在内都由国家负责供给群众,由县区广电局统一组织发送、安装,县区广播电视局收取了100元的运输安装辅材费用。这样就给群众造成了这些设备设施是从广电局购买的、而不是国家负责供给的,从而使许多群众对广电局产生了严重的心理依赖:我给了钱,设备设施出了问题广电局就该维护维修,稍有不合意他们就可能上访、找广电局或当地政府的麻烦。然而形成鲜明的对比是,他们在市场上购买的山寨设备,出了问题后他们却知心甘情愿的找人维修,一般不会去找商家的麻烦。鉴于此,我们希望将国家配送的直播卫星设备设施的发放由指定的商家经营,价格由国家根据各地情况统一定价,限制商家利润,设备设施价格由广电局监管,维修价格也应统一定价,但是智能卡则严格由广电局统一面对面发放给群众。
(元坝区广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