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服务,公众权益也离不开有关行政执法部门的保护。行政效能建设,是一件事关全局发展的大事。
去年,全市推选出10个“行政效能示范单位(岗位)”。这些单位在行政效能建设上都有各自的创新,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效能保障。近日,四路记者深入这10个单位,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他们是如何创新、如何提高效能、如何为民惠民。本报将陆续推出“聚焦行政效能”专栏,发掘典型,放大示范效应。
广元新闻网记者 唐彪
“你们看嘛,兔子喝的是干净的自来水。”3月14日,青川县乔庄镇张家村2组养兔大户王玉珍高兴地告诉记者,如今她家存栏兔子2000只,2010年增收14万元,这都是当地党委政府“马上办”带给她的实惠。
“2009年12月,我引进了第一批兔子。5天后,兔子拉稀并陆续出现死亡。一急之下没得啥办法,只有找镇上分管农业的副镇长李久凯求救。”王玉珍一边喂兔子,一边回忆道。
“李久凯立即协调有关人员查找兔子死因,当得知兔子是由于饮用了不干净的河水才出现死亡时,李久凯跟镇上的主要领导协商后表示,将想办法‘马上’解决兔子饮用水问题。结果10天不到,就从1000米外的山上引来了干净的山泉水。”
“要是我们自家去干,恐怕一个月都完成不了!”王玉珍补充说,镇上为了扶持像她一样的养殖大户,除“马上办”养殖户反映能够解决的问题外,镇上领导还经常主动走上门,提醒养殖户注意日常管理。
乔庄镇城郊社区向井坝村民刘安秀2010年6月搬进了两层新楼房,开起了茶楼,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她对乔庄镇党委政府推行的“上门办”同样赞不绝口。
“地震使我们家的房屋损毁,镇上领导带着国土、建设等部门工作人员来到我们家中,2天不到就办完了重新建房的手续,要是我自己去跑差不多得花上一周。”刘安秀说,地震后镇上的办公地点经常更换,群众不好找。针对城区建房等特殊问题,镇上领导逐一走到群众家中,提高了工作效率不说,还大大方便了广大群众。
“在机关效能建设中,除对日常性工作‘主动办’,对群众反映能够解决的问题‘马上办’,对特殊问题‘上门办’,我们还对符合政策在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变通办’,大大提高了党委政府机关办事效率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乔庄镇党委副书记董发松如是说。
长期以来,乔庄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机关效能建设,灾后重建中于2009年7月探索并建立了“四办”工作机制,全镇上下提高了为民办事的服务质量,形成了高效务实的工作机制。
灾后重建过程中,乔庄镇党员干部围绕建设“安全宜居生态秀美新青川”的工作目标,以“四办”工作机制为载体,着力提升机关效能建设,完成了农村2156户、城周1074户居民住房重建和维修加固,实现了拆除拆迁、板房腾挪等工作目标,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了县城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