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11年农历春节的到来,38万元的“天价年夜饭”、2200元的“天价榨菜”等,进入公众视野。春节市场中的“天价商品”引起百姓的广泛关注。

  采访中我们得知,大多数消费者表示不会购买此类商品。在消费者看来,“天价商品”多是豪华包装,用作礼品送人,而真正自用的很少。

  某些生产农副产品的厂家以“倡导绿色健康理念”为由,称其采用特殊的养殖或种植方法,因此高价。但是,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长刘华林表示,此类产品的营养价值会比普通产品要高一些,但“高”的程度很难衡量。目前,相关实验室还未建成,具体的数值无法检测,是否物有所值不好评定。

  “天价”往往与过度包装有关。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环境科学学会副秘书长董金狮认为,这是一种不合理的社会消费现象,与国人“礼好面子才好”的价值观密切相关。相应的法律法规只有笼统的要求,缺少具体的标准,使得一些商家钻了空子。

  在“天价商品”的背后,消费者也对“谁来为‘天价商品’买单”提出了疑问。一位名叫“雁宁”的网友称:“首先要看是什么人吃。一般来说有两种人:一种是富豪炫富。虽然老百姓看不惯,但也随他去。另一种就是公款吃喝。”

  在时评家吴建平看来,“天价商品”风行之处往往也是关系盛炽之地,而两者的结合又极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制度的废弃,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当人们不再为了办事送礼拉关系,“天价商品”现象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

  综合舆论观点看,“天价”消费的社会影响是负面的,大多数消费者对“天价商品”保持了理性的态度。“与其妒忌富人,不如打好自己的一份工,过年跟亲朋逛个花市,不比吃山珍海味来得差。”一位网友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