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金融论坛2010年北京全球年会”上,经济学家成思危表示,年初就认为今年CPI控制在3%的目标有难度,成思危分析称,从8月、9月CPI的上涨趋势来看,10月份可能达到3。9%,甚至超过4%也是可能的。不过,成思危同时表示,相对于GDP预期10%的增速,5%的CPI水平,没有什么可怕的。他在发言中表示,全年经济增长率预计在10%左右,四季度在9%左右。中国前三季度的GDP增速为10。6%。(新京报,11月10日)
物价上涨5%没什么可怕的,因为我们的GDP增速会在10%左右,我想,成思危先生这么比,恐怕是比错了对象。CPI应该和人们的工资收入相比才对。人们的工资涨了有10%吗?况且,在CPI涨幅的组成当中,人们赖以生存的食品涨幅是远远超出5%这个比例的。从豆你玩,蒜你狠,到姜你军,苹什么,从棉花、蔬菜、水果、肉蛋,到成品油、食用油、方便面、快递费、中药材,视力所及,与人们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几乎所有的食品和日用品都在刮起猛烈的涨价风。在百度上搜索一下“涨价”这个关键词,会在0。08秒之内搜出一亿个相关页面!人们对涨价的焦虑由此可见一斑。因此,说涨价不可怕,就是不知道民生之艰,度日之难,百姓之痛,生活之忧,就是高高在上的那些与既得利益集团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所谓经济学家们“何不食肉糜”的呓语,就是大鳄不知道“海囤族”的生存之艰。
中国货币超发,已是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一大隐患,中国货币存量高达10万亿美元,雄踞世界第一,相对于年GDP,中国70万亿的M2货币量几乎是其两倍,在楼市宏观重拳调控的大背景下,过度泛滥的流动性已然显现出了破坏性,游资在炒作一切可以炒作的资源,而面对此起彼伏,轮番上涨的物价困局,国家发改委也只能屡屡充当救火队员的尴尬角色,什么东西一涨价,就宣布要严厉打击哄抬物价,囤积居奇,或象征性地投放一些杯水车薪,于事无补的国家储备物资。发改委主任张平近日也坦诚,物价控制在3%以内恐怕有难度。
而物价突破3%,就意味着通货膨胀已然来临,因为国际上公认的通胀临界指标是3%,一旦达到3%以上,通胀就会有一个加速上涨的惯性,涨价的列车是不可能一下子就刹住的。而现在中国百姓将钱存在银行,实际上是在补贴银行和贷款企业,明显倒挂的存款利率和通胀率是在进一步剥夺老百姓。所以,央行应该该出手时就出手,果断加息,不要被所谓加息会引发热钱大规模流入的观点所吓住,热钱在意的不是那几十个基点的利息,而是资产暴涨所带来的超额收益,而低息正是资产泡沫产生的温床,再者说,中国尚未放开的资本项目会在相当程度上狙击住热钱的进出,还有,澳洲已经把利率提到了接近7%的高水平,我们也没有观察到澳洲热钱泛滥的迹象。
通胀猛于虎。我们的政府和央行已经看到了通胀将给经济、社会和民生带来的巨大创伤,央行副行长就公开表示,央行不会对通胀坐视。应该说,我们的政府和央行还是清醒的,他们没有被那些持有通胀无害论的经济学家们忽悠。
在全面抗击通胀的局势下,我真的希望那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经济学家们,别在大冬天的说些天雷滚滚的话了,不是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