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禁烟”“怎么禁烟”“禁烟有哪些难处”“禁烟令会不会成为法律白条”?近日,《四川省公众场所卫生管理办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出炉,该《草案》拟对幼儿园、商场、公共汽车、出租汽车等9种场所全面禁烟。本报民意调查组针对“禁烟令”中的热点话题对200名市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本报联合大成网也进行了网络调查,参与人数为2782人。
最无辜
吸二手烟市民超一半
本报本次问卷调查共选取了200名市民,其中男士99名,女士101名,平均年龄33岁,分别为公务员、公司职员、律师、记者、大学生、销售、自由职业等职业。
在调查中,有50人称自己是烟民,但有101人称自己经常被迫吸二手烟,占调查人数的50.5%。而在全国的调查数据中,中国一共有13.5亿人,而有5.4亿人受二手烟的危害。
此外,参与大成网和本报的联合调查共计2782人,其中烟民有1260人,还有240人称自己曾经是烟民,现在已经戒掉。而有1894人称自己是“二手烟”的受害者,占到总人数的68%。
最看好
支持立法禁烟超七成
本次《草案》拟对9大公共场所实施全面禁烟,市民是什么态度呢?在本报的问卷调查中,受访的200人中支持立法禁烟的为152人,占到76%。
在大成网和本报的网络调查中,参与调查的2782人中有2374人支持立法禁烟,占到总人数的85%。但分别有33%和29%的受访者觉得应该“半禁”(划定吸烟区),而不是全禁。
“怎样才能禁烟呢?”在本报的问卷调查中(多选),有32%的人选择了“应该对在公共场所吸烟进行高额罚款”,有16%的人选择了“应该坚持不懈地大力进行反吸烟宣传,让吸烟者自觉不在公共场所吸烟”,17%的人选择了“应该实行公共场所责任制,由公共场所的管理人员监管吸烟行为”,有48%的人选择了“应该在公共场所设立足够的吸烟区,让想吸烟的人可以在吸烟区吸烟而不影响其他人”。
最严厉
四成希望高额罚款
而在大成网的网络调查中,有40%的人希望能用高额罚款来惩戒“顶风作案”者。对于具体金额,有28%的受访者认为20元比较适合,16%的受访者选择50元,16%的受访者选择100元,而40%的受访者选择了“200元以上”。
正在举行足球世界杯的南非在今年1月颁发了新的“禁烟令”,它最让人感到紧张的一点,就是罚款的金额大幅提高,以往在禁烟的公共场合吸烟被逮,大概只要缴个200兰特罚金(1.00兰特=1.04383人民币),如今罚款金额却提高到500兰特,此外餐厅如果违规,必须缴五万兰特的罚款,许多餐饮业者听到这种新规定,都纷纷表示“吓死人”。实际上大多数国家都是靠高额罚款来推进禁烟工作,“罚款10、20元根本起不了威慑作用”。
最支持
八成呼吁办公室禁烟
据国外知名专家机构的研究发现,如果办公室不禁烟,在里面工作8个小时,也相当于吸了6支烟。来自北京的控烟数据显示:非禁烟办公室比禁烟办公室的空气污染程度高出7倍,一个人在办公室里抽一支烟,5分钟后,空气污染率为90%。所以办公室禁烟也成了市民关心的话题。
在《草案》中,拟对9种场所实施全面禁烟。而调查中,有8成的受访者呼吁办公场所也应该禁烟。本报的问卷中,有168人选择了该项,在网络调查中,有1981人选择了该项,分别占总人数的84%和71%。
实际上办公室被称为史上最严厉、范围最彻底的“禁烟令”——《广州市控制吸烟条例》第七条规定:室内工作场所限制吸烟。
而大家唯一担心的是,办公室禁烟怎么实施的问题。“在公共场所遇上烟民可以找警察举报,那在单位、公司,领导、老板在你面前吸烟,你敢举报他吗?”这确实值得立法者思考。
“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实际上在餐厅、咖啡厅、茶馆抽烟的情况也比较多,除开大家呼吁办公室禁烟外,大家还呼吁在餐厅、咖啡厅、茶馆、车站、地铁等场所也要禁烟。
最担心
“禁烟令”打白条
我们经常能在公交站、商场、医院等各大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看到“禁止抽烟”标志。但是我们发现大多又形同虚设,很多烟民不分场合、旁若无人地吞云吐雾。这不免让人担忧:禁烟工作能够推行吗?
在本报的问卷调查中,有26.5%的受访者选择了“不能,一是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二是监管难度大”,有46%的受访者选择了“能,公共场所禁烟是文明社会共识,国内外很多地区经验也表明公共场所禁烟可行”,有31.5%的受访者选择了“不好说”。在大成网和本报的网络调查中,上面的数据分别是:31%、51%、28%。
“法律虽好,关键是落实”这是受访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在本报关于“你觉得今后的禁烟工作的难处是什么”的问卷调查中(多选),有107人选择了“(禁烟)不好监管”,81人选择了“有监管责任的部门没有执法权”,103人选择了“公民素质不高”,有135人选择了“如果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等于法律白条”。在本报与大成网的网络调查中,数据分别为1260人,960人,1233人,1473人。看来担心成为法律白条的人为数不少。
最希望
七成吸烟者想戒烟
“其实我也想戒烟,但总是半途而废。”在媒体工作的网友“钝刀锋利”是一个有着10年烟龄以上的“老烟枪”,也试着戒了几次烟,但最长都没超过一年。“如果这次禁烟行动能够执行下去,与其到处都受限制,还真不如一下子戒掉的好。”“钝刀锋利”说,禁烟正好是他戒烟的外部动力,最起码也能帮助他减少吸烟量,逐步达到戒烟的目的。
在本报的问卷调查中,表示“会戒烟”的占19.5%,“由于处处受限,会考虑戒烟”的占50%,其中约有70%的人为吸烟者。大成网和本报的网络调查结论也与此相吻合,1052人表示“会戒烟”,874人表示“会考虑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