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天军前几年一直在广州、汉中等地打工,虽然也能挣到比在家中务农多一些的钱,可他总觉得在外打工毕竟不是长远之计,空闲之余,他脑海里总是思考着有一天能够回乡创业。2008年,一个偶然机会,在汉中打工的侯天军来到了当地的大鲵养殖基地,通过参观和与养殖业主的闲聊,他突然联想到万家乡也是高寒地区、有着适宜大鲵生长的天然环境和冷水资源,于是当即产生了回乡从事大鲵养殖的念头。
带着创业的激情,侯天军回到了家乡,他花了1万多元从汉中购买了20多条幼鱼开始了大鲵养殖,尽管他对未来满怀憧憬,但现实却是残酷的,因为不懂养殖技术,很快,首次购买的20多只幼鱼全部得病死光了。
失败立即引起了亲戚朋友的冷嘲热讽,母亲语重心长地劝他:“投入这么大,咱们又不懂技术,还是算了吧。”虽然一次损失一万多对侯天军来说也不是个小数字,但失败却没有动摇这个倔强的农家小伙,他再次来到汉中,认真学习大鲵养殖技术。大半年的时间,虽然一分钱没有挣到,反而花去了以前打工挣来的1万多元钱,但功夫不负有心人,侯天军终于掌握了大鲵养殖技术。
再次回乡创业,资金成了第一道难题。通过在外的接触和了解,侯天军知道几十条的养殖规模确实是太小,作为一个养殖场,最起码也要达到一两百条。可是大鲵鱼种非常昂贵,这样算下来至少得二十来万元,这的确不是一笔小开支。侯天军下定决心,通过耐心劝说,他和妻子拿出了两口子多年来外出务工的10多万元收入,又通过贷款和向亲戚朋友东拆西借,资金问题初步解决,侯天军一次性从正源乡买了200多条大鲵幼鱼。
大鲵喜欢阴暗的环境,侯天军就请人在自己家旁边凿了个小洞,这里常年有水流出,很适合大鲵养殖。为了方便养殖,侯天军在养殖点旁边又建了个简易的棚子,每天晚上他就睡在里面,伺候着这些精贵的“小家伙”。“大鲵的生长周期太长,所以至今还没有见到经济效益。”侯天军介绍说。因为他的大鲵养殖点处在万龙旅游路沿线,所以经常有游客在饱览风光之后也会顺便去他的养殖点参观一下,看看这些“娃娃鱼”长的什么样子。“这是好事,相当于顺便给自己做做广告。”他说。
通过两年多的创业历程,如今的侯天军变得更加沉稳。说起下一步的打算,他觉得自己虽然掌握了大鲵养殖技术,也有了一点规模,但大鲵养殖毕竟投资达、周期长、技术难度高,下一步他打算引进一些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鱼种;同时对外部环境进行改造,因为自己的养殖点处在景区沿线,他计划建设一座集养殖、观光、休闲、餐饮为一体的综合型农家乐。
“只要相信自己,就没有办不好的事。”他最后用这样一句语言对自己,既是评价,更是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