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娘苏明娟的“大眼睛”成为希望工程的宣传标志。解海龙摄

  希望工程20年间资助346万余名农村困难学生

     新华网北京10月29日电(记者 贾楠)10月30日是希望工程开始实施20周年纪念日。记者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了解到,20年来,希望工程累计募集捐款超过56.7亿元人民币,资助346万余名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继续学业,建设希望小学1.5万余所。

    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有关负责人介绍,20年来,作为希望工程的发起者和组织者,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始终坚持“助人自助”的核心价值观,始终坚持希望工程“助农民的后代人人有书读”的公益理念,动员社会,协助政府,为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提供持续的、多方面的救助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继续学业,提升能力,获得发展。

    这位负责人表示,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20年来,数以万计的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包括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在希望工程的资助下完成学业,成人成才。如今,他们有的成为企业技术工人,有的回到农村担任乡村教师,还有的成为科研人员、高级管理者……希望工程改变了许多农村贫困家庭孩子的命运,甚至改变了整个家庭的命运。

    据悉,20年间,希望工程在我国农村贫困地区援建希望小学共计15940所,其中,80%集中在西部、中部和东北三省。希望工程还陆续捐建了图书室、数字电影设备、希望网校、快乐体育园地、快乐音乐教室等教育设施,使农村孩子得以享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希望小学已逐渐成为当地农村社区文化传播的中心。

    1989年10月30日,成立不久的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宣布,面向海内外募集捐款,设立基金,开展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活动。此项工作被命名为“希望工程”。

20年跨越,希望工程全面升级

  希望小学以每年760多所的速度递增,“救助模式”转型为“救助—发展模式”

    20年前的10月30日,一项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重返校园的公益事业——希望工程在中华大地拉开序幕。20年后的今天,它已经走过千山,跨过万水,扎根贫穷的农村,落户封闭的山寨,靠着它,一批批贫困农家子弟圆了上学梦,犹如插上翅膀,振翅高飞,命运因此而改变。

    20年募集捐款56.7亿多元人民币

    有一张公益宣传画中的“大眼睛”令人难忘,这张名为《我要读书》的黑白照片中,一位小姑娘手握铅笔,一双大眼睛望着前方……

    “我要读书!”这一渴求很快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希望工程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高度关注和支持。1990年9月5日,他为希望工程题名;1992年10月,他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名义向希望工程捐款5000元,资助了广西百色市平果县希望小学,让25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1989年10月,93岁的女革命家帅孟奇老人在得知希望工程的消息后,率先捐款2000元,成为向希望工程捐款第一人。

    1989年11月初,天津市塘沽区实验小学学生周桐将自己准备买变形金刚的27元零用钱捐给希望工程,成为第一个为希望工程捐款的小学生。

    积沙成塔,集腋成裘。为了让农民的后代人人有书读,20年来,海内外无数爱心人士慷慨解囊。20年来,用希望点燃希望,让温暖传递温暖,这一社会公益事业募集捐款56.7亿多元人民币。这里凝聚着数以亿计的社会各界人士的爱心,传承着中华民族扶弱济贫的优秀传统,彰显了动人的和谐社会理念。

    近年来,除了个人的积极捐款外,大批中外著名企业、社会组织踊跃投身希望工程。公益的旗帜,回报社会的意识,召唤着大家,吸引了大家。

    据统计,在希望工程前10年的捐赠中,个人捐款或集体捐款占到九成以上,而由机构出资捐款的仅占6.5%。2004年之后,在中国青基会的捐赠记录中,法人机构的捐赠占到90%以上,其中还有许多跨国公司。

  20年资助346万名农村贫困学生继续读书

    1989年10月,河北省涞源县桃木疙瘩村小学的张胜利等13名失学少年成为希望工程的首批受助学生。从此,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中等职校学生接受希望工程“一对一”的捐助,继续他们的学业。

    截至今年9月,希望工程以助学金、奖学金等方式,资助农村贫困地区346万名少年儿童重返校园。希望工程资助的学生遍及所有贫困县及国家重点扶持县。

    1996年6月,希望工程受助学生张胜利、让英、胡晶晶赴美国参加第26届奥运会火炬接力。中国的希望工程,中国青少年自强不息、阳光向上的精神风貌赢得世界的赞誉。

    苏明娟——她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至今还震撼着无数的心灵,成为希望工程乃至中国当代公益事业的一个标志。在希望工程的资助下,她如今已大学毕业,成为一家商业银行的员工。

    周标亮——邓小平同志当年捐款资助的一位壮族女孩,师范学校毕业后,她毅然回到老家广西百色地区的平果希望小学当老师。如今,她已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校长。

    无数个苏明娟、周标亮、张胜利、让英、胡晶晶正沐浴着爱的阳光,幸福、快乐地成长。

    自从1990年5月19日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在安徽省金寨县落成,希望小学以每年760多所的速度递增。如今,已经建设希望小学15940所。在西部,在老区,在边远的山区、少数民族地区,淳朴的农民们说,村里最好的房子是学校!

    帮助受助的学生学校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

    希望工程被誉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参与面最广、影响最大、成效最为显著的社会公益事业。

    近年来,随着国家义务教育免费政策的实施,农民后代对教育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他们已将关注的重心由教育的起点公平转变为教育的过程公平。

    如今,和谐的春风吹拂绿色的田野,秉承“助农民的后代人人有书读”的神圣使命,让同一蓝天下的少年儿童享受到同样的教育资源,是希望工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追求。

    2007年,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将希望工程的“救助模式”拓展为“救助—发展模式”,标志着希望工程的动员和服务工作的全面升级,即在动员社会力量,继续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助学金、继续帮助乡村小学改造危旧校舍的同时,不仅“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通过物质、精神多方面的持续扶持,帮助受助的学生和学校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

    希望工程的全面升级包含了一系列公益服务产品:希望工程教师培训——将着力提高希望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希望工程图书室——为希望小学捐建小型图书馆,让孩子们读到优秀的课外书籍;希望工程电脑教室——为希望小学捐赠电脑,让师生们能够上网学习;希望工程快乐体育园地——为希望小学捐赠体育器材,让孩子们享受体育运动的快乐;希望工程数字电影院线——为希望小学捐赠数字电影器材,让学校的师生和周边的农民人人看电影;希望小学校园歌曲——让孩子们学唱著名作词、作曲家为他们专门谱写的十首少儿歌曲;希望教师——选派一流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到希望小学当志愿教师,教电脑课、英语课、音乐美术课;还有专门编辑的《希望工程公益读本》,设计开发的“勤工俭学”、“社会实践”等系列公益活动,将面向所有希望工程的受助学生,传播“助人自助”的公益理念,帮助学生增强公民意识、平等意识,学会助人,传递爱心。

    希望工程,是人类美好情感的交融,是亿万民众用爱心托起的一轮太阳,阳光照耀下的希望学子在一茬茬茁壮成长。(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 董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