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青年官员成了腐败的高危群体。一些业务精良、挑大梁担重担的青年官员由于某些方面尤其是经济上没把住,一下子滑落下来,让人扼腕而叹。这不但是国家人才培养的浪费,其个人的人生也从此转向。青年官员历来是一国行政的中坚力量。他们正值年富力强的实干期,对国家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笔者以为,青年官员宜加强修身,层次有三。
首先,要在实践中构筑信念。信念是安全的最好保障,也是事业的最好动力。我们有着丰富的干部教育传统,但经济发展后出现了很多超越经验的实践挑战。整个社会功利化趋向、社会阶层多元化因素的出现,要求我们对青年官员的价值体系与信念建构作出更符合现实的调整。对每个具体的个体来说,如何在复杂的现实中将主流价值内化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时下有的官员一方面在政治学习中表现出积极向上,在现实层面却屡屡出格。对青年官员而言,要学会在充满诱惑的社会环境中以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面对世界、有所作为。
青年官员沉沦的出现看似是个体的操守问题,但与整个社会大环境也是密切关联的。比如对自己的付出与回报的不平衡该怎样对待,对社会上所谓的裙带关系与升迁有自己的辨别,这一切都需要信念做支撑。只有对服务公共事业有一种天下为公、为人民服务的内在认同,才能使自己面对复杂的社会现实有自己的坚持。
我国古人曾经把不求大财、不谋高位,以一种公正与宽容的心态为民办事的官员称为循吏。白居易的诗句“病惬官曹静,闲惭俸禄优。琴书中有得,衣食外何求”描述的就是自己在职养病、惭领俸禄的心情。我们不要认为这是一种虚伪,对服务民众舍伪善而走向高尚是官员信念构建必须经历的过程。
其次,要加强读书学习,领略时代使命。对于那些信念迷失的青年官员而言,其迷失在很大程度上与忽略读书学习、不注重自己的修养有关。最近中央领导提出干部要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认为读书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领导水平。通过读书学习,能使青年官员提高修养,正确对待自己手中的权力,做一个具有更高精神境界的官员。
在战争年代,人们为了革命的信念努力奋斗。在当下社会,青年官员应当相信我们国家对人才的需要与重用。我们所处的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也日益复杂。国家需要真正有德有才的人来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时代赋予青年的使命。但这样一个大前提并不意味着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有得到重用的机遇。孔子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说的就是人可以作为一个时代最高使命的参与者、建设者,但不能期待时代使命一定会给予你相应的地位、权力和一切使个人光华的东西。由此,孔子主张:“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即,得到重用就推行,得不到机遇就独善其身。有些人走向沉沦,就是因为觉得自己应当得到更多,升迁无望,转而谋财。没有认识到自己不过是权力的代行者,需要公正地去行使,不能以此作为赢取别人尊重与奉迎的砝码。
第三,要善于区分公私,正确对待官员这一公共身份,回归公民的普通心态。我们很多问题的产生就在于公私不分。这不是指经济上,更多的是生活和工作这二维之间的关系处理上。我们应当努力工作,但这并不就意味着一定要牺牲家庭与个人生活。过去我们往往以牺牲个人来努力工作,再以工作成功来补偿家庭。但在一个法律化的社会里,这种模式不再适合官员了。官员官阶之高,其待遇已经越来越被局限在工作要求上,外延则会给自己的家庭招致诟病,也涉嫌违纪。所以要对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做更合理的安排,寻求一种努力奉公和负责家庭的结合点。和谐社会不仅仅强调工作和谐,生活和谐是题中应有之义。美国总统奥巴马坚持陪自己孩子读书,回家总把电视关了。据说他给孩子读的,是《哈利·波特》。
我以为在一个公民社会中,我们会越来越发现,私生活是公共生活最好的助益。好的生活状态能更好地促进工作状态。人是有血有肉的,必须有张有弛。只有过上有品质的生活才能将工作干得更有品质,同样具有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形成对工作的正反馈。同时要善于区分身份的公共性和私人性。离开工作岗位,就要做一个好父亲、好儿子、好丈夫、好妻子。在职务之外的场合,就是一个普通公民。那种酒后自炫级别的人往往除了级别就没有别的了,青年官员一定要培养有品质的生活和工作模式,不要沾染上官气、匪气。
青年官员读书修身,对于国家的发展、个体的价值,以及提倡一种更从容更长久,有品质有价值的生活无疑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刘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