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在很多人的概念里面,信访这个概念就等同于上访,但是最近一段时间,有一条跟信访有关的新闻却拓展了这个概念,信访也可以是下访。今天我们就来关注中办、国办转发的中共中央政法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意见》,岩松怎么看待这个意见? 

  白岩松(评论员):
  其实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在把上访变成下访的过程中,有了一种新的模式的建设,再通俗的说就是不到北京也能解决问题。我觉得还有一个多月就要北京迎来国庆60周年大典的这样一种背景下,这个意见的出台非常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当然更多的人在期待,它也具有长远的信访模式建设的意义。
  主持人:
  我们先来关注一下这个意见出台的具体措施。
  解说:
  这条由中办、国办转发的长达28个字的意见被媒体通俗地理解为“不到北京也能解决问题”。
  意见中,中央政法机关对进京上访量比较大的省,将派出接访组或巡回接访组,就地就近地受理督办可能到中央政法机关上访的问题,省、市、县级政法机关主要领导干部一般每月安排一天接待群众来访,领导班子成员定期轮流接访,并要对定期接访的时间、地点及时公示。此外,意见还要求对群众来信和出访反映的问题能解决的立即解决,并原则上要求在60天内解决问题,回复当事人。
  意见提出,对合理诉求确实解决到位,实际困难确已妥善解决的问题,由省级以上政法机关审核后,按有关规定做出终结决定,各级政法机关将不再受理。
  与此同时,为防止一些地方政法机关随意使用这种终结机制,不重视实际问题的解决,强调中央政法机关要定期评查各地的信访终结案件,发现问题从严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对于问题已经得到解决的上访当事人,意见中也提出了应对机制,如对经省级以上政法机关做出终结决定,当事人仍然无理缠访的,要动员其亲属、基层组织共同做好停访熄诉工作,而对采取极端方式上访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处理,建立规范有序的涉法涉诉信访秩序。
  段元祥:
  案件是可以终结的,但是对上访人的这种帮扶工作是不可以终结的,他们的困难我们还要通过当地的党委、政府和社会的有关方面继续给予关注。
  主持人:
  由上访到下访,由你来找我到我去找你,然后中央主动到地方去接访,你觉得这个举动,通过这个举动它所透露出来的核心的意味是什么?
  白岩松:
  首先尊重中国现在的信访现状,首先是尊重现实,因为的确上访是一个非常具有中国国情的一种特殊的去解决和自己自身利益有关的一种方式,可能由几个因素决定的:第一个,不愿意打官司;第二个,相信晴天,海瑞、包公;第三个,信访不信法;第四个,成本,打官司可能成本太高;第五个,的确可能有一些人对地方不信任,县里出事要去市里告,市里出事要去省里,省里如果解决不了就会去北京。因此这几年,其实这些年来,北京在面对各种各样上访的人群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大家心知肚明的一种遍泛的现象,对地方就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围、追、堵、截,甚至要出很大的成本,陪着你去上访,然后出钱劝你回来等等,已经成为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所以把上访变成下访不是这个意见刚提出来的,其实这几年这样的意见已经很多了。
 
  但是这次一个非常重要的亮点是上访改下访只是一种说法,但是这次有专门的组,带国子头的,包括巡视组直接就到地方了,到那些信访量比较大的省市自治区里,直接带着国子头,落地到那儿,他也就可以完成大家说告御状的功能,虽然没到北京。 

  主持人:
  中央的寻访组到了地方之后,恐怕给地方政府,各级地方政府也能缓解一下他们自身的压力。
  白岩松:
  是。其实我也曾经跟一个信访的大省,就是进京信访的大省,直接说吧,就是河北,河北其实是在信访量里在北京排得是比较靠前的,并不是说它一定比其他省的问题非常严重,因为我直接跟河北省委的负责人面对面沟通过,他跟我讲,河北进京上访太方便了,因为河北条条大路通北京,它把北京包在中间,因此有时候有的人压着有些事儿,即使忙别的事,进京去买点东西或者办其他的事,就事就上访了,因此它的上访量就很高。
  但是这件事情返过来提醒我们,方便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准则,不要说个人要付出北京来上访的成本,特有的一种中国的上访心理,我们要去尊重这种现实。因此如果我们到了地方的话,就让他就近可以方便,把北京这种巨大的压力也闪展腾挪给闪出来,另一方面也让当地的百姓可以说,我即使在本地,我没有到北京,也可以解决告御状,解决我的最高诉求。所以我觉得这本身是一个对各方面压力缓解的一个很重要的模式。而且我觉得它不该是短期的,有人会直接分析说,是,国庆马上就要到了,但是我觉得随着这几年大家已经在探讨上访要变成下访的模式过程中,这个模式可能会很久持续下去,而且会不断更新。
  主持人:
  信访的案件怎么把它落实下来,这一直以来就是一个特别大的问题,各级地方政府身上承担了非常大的压力,但是在这个压力的同时,他们也想尽了办法去寻找一个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道路,我们不妨看看河南的做法。
  (播放短片)
  字幕提示:
  8月12日,河南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李新民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建立“两查一访一满意”工作机制,认真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为主题与网友在线交流。
  李新民(河南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
  从2007年到今年上半年,到2009年上半年,2007年、2008年、2009年,两年多时间,中央给我们交办了3100多起,中央给我们交办3111起,我们办结了3010起,我们河南省自己排查了1200多起,也处理了、办结了1100多起,加在一起5000多起案件,办结大概96%左右。
  两查,一个是全面的督查,就是把中央政法委交办下来的涉法涉诉的信访案件,我们逐案的交到市、县去,而且要派出督查组对这些案件进行督办。
  第二,重点评查,对重点的案件进行评查。
 
  第三就是一满意,让老百姓满意,让当事人满意,让上访人满意,派出回访组对当事人进行回访,满意不满意是由当事人说,是由上访的群众说,而不是仅仅由我们政法机关去说。
  主持人:
  刚才河南政法委的书记说了这么一句话,说以往过去的案件上面交到下面,交下去就交下去了,交下去很长时间也没有一个结果,这样就造成群众的反复上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个现象?
  白岩松: 

  这次针对这个意见,相关的人士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上来就说到了这一点,过去上访的案件,进北京的比例高,重复上访的比例高,进北京的我们说了,其实这里很关键的一点是国子头,告御状,信任的问题。
  另一方面,重复上访率高,问题卡在哪儿呢?卡在还是要回到源头解决,一个县里的问题,一个市里的问题,到北京来告状,北京接了,它要通过多长的链条,才能回到他告的状的发生地,而且还要核实情况是不是真实的,而且当地怎么解决,最后即使在北京告了状,解决问题还是要通过跟当地的磨合,案件打回去了,信访的件打回去了,当地如果中间出现了真空,又久拖不决,他还会再次重复上访。
  所以河南的模式很重要的一点是,第一个,源头治理;第二个,督查,督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个案件到底最后解决了没有,如果没有这样一个督查的过程,就重复上访,一次又一次地来北京或者去郑州。
  主持人:
  他得找这个问题的根源在哪儿,然后他就解决这个根源,不再像以前似的交待下去就没人管了。
  白岩松:
  归根到底,其实要把上访问题解决成下访,变成这样下访的一个模式,两个因素最重要,第一个,这是由带国子头的下去了,信任感继续保持。另外,由于下去了才跟问题的发生地之间的距离一下变得非常近了,可以通过联席办公和地方直接督办,包括跟地方去商讨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使这个问题能够尽快地解决,减少重复上访的比例。
  主持人:
  刚才岩松我们在演播室也说到,要解决信访的问题,把信访的案件划上一个句号,关键的问题是要往前推,看这个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看这个问题,河南方面又是怎么去看的?怎么去想的?
  李新民:
  一个是由于当时主客观条件的原因,一些案子没有按时侦破,这就造成了受害一方的群众不满意,他必定要上访,这个上访时间越长越不好处理。
  第二个就是有些案子当时办的时候,有些工作人员,有些基层的同志,基层的法官,或者是当时执法的水平不高,如果从思想上去找根源的话,执法工作中和司法工作中有些问题,就是过多地强调当庭宣判,当事人主义,究竟是不是合理,是不是合法,群众是不是满意,我判了就判了,一判了之。
 
  还有就是执行难,执行的问题,执行的问题是困扰我们政法机关很大的一个问题。
  主持人:
  看来基层执法是存在问题的,找着根了。
  白岩松: 

  其实他刚才也说了,由于2004年之前很多的积案,在过去的时候执法的水平,包括相应的公正程度,留下了很多很多的隐患,所以你当然要去给他一个合理的、合法的这样一个说法。
  我觉得涉及到地方的时候,现在有两个很重要的问题:第一点是是不是派了国子号的巡视组下去了,去信访量比较大的省市自治区了,地方就可以省心了,不是,请注意这条新闻里特别强调,有了这样一种带国子头下去的下访模式过程当中的时候,省、市、县的主要领导起码每个月要有一次接访,而且相关的部门也要有更加方便和有一定密度的接访量,归根到底的问题将来不能靠国子头全面去解决,还是要在源头去解决。所以这样的一个安排就是既有国子头来满足现在大家的一种心理的需求;另一方面,一步一步的向地方去解决来寻找出路。
  还有一点说到地方也要去说,这回为什么减轻了很多他们的压力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很多地方现在都有一票否决制,什么叫一票否决制呢?就是地方一旦出现了对社会稳定产生重大危害这样的事件的时候,追责,一票否决。但是在很多地方它被扩大化了,越级上访、进京上访都变成了一票否决的相关内容,这个时候地方的压力,乌纱帽,问题很大,围追堵截,围追堵截这是一个硬的,还有软的。最近国庆了,最近什么什么,我请你吃饭,我请你旅游,到了北京来,我把你接回去,甚至满足你的一些要求,这种情况在这几年屡屡发生,也有像中央党校的《学习时报》专门有一篇文章叫“我下去,你回去”,在最后的时候针对这一点特别指出,我们能不能让一票否决真的停留在只有出现了重大的社会稳定这方面事情的时候才去追责,而一般的出现了比如说上访、越级上访就不要动用一票否决,这样使地方也不至于产生过大的压力,然后对上访采用围追堵截,甚至花很大的成本去买单这样一种现象。
  主持人:
  刚才我们在关注的主要是涉法涉访的一些信访案件,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大量的信访案件它是非常复杂的,而且它的成因也非常的复杂,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怎么去处理这些问题,怎么办,我们的节目稍候继续。
  (播放短片)
  韩玉海(康平县山东屯乡张家村村民):
  2002年退耕还林,乡村干部传达,责任田、口粮田让栽树,经济林,八年可以砍伐,现在七年了,树全死了,向村上和乡里已经往上报了,报到县里就卡住,一直到现在没有答复。
  解说:
  这是农民韩玉海第一次到沈阳市信访大厅反映情况,没想到他在身份登记后直接就见到了对口的沈阳市农经纬的工作人员。
  沈阳市的这个新举措可以追溯到2008年年初,沈阳建立起了市县两级16个信访大厅,从房产、城建等19个职能部门选派业务骨干进驻,与上访群众直接见面,而实行新举措的一个原因是近几年沈阳市的信访形势越来越严峻。
 
  苏宏章(沈阳市市委副书记):
  以2008年为例,当时我们全市在全省的排名,(进京)上访总量第一名,占了全省的二分之一还强,那么在全国的15个副省级城市当中,我们拔了不光彩的头筹。那么这样一种现实,就逼迫我们考虑,必须要面对、正式来解决这样一个问题。
  解说:
  沈阳市的信访新政打破了过去信访部门只能充当转材料的中转站的局面,一条龙服务、一体化调处、一竿子插到底的新机制,让信访大厅成为了一个集接待、协调、监督、查处为一体的综合型办事机构。此外,他们还开始了一些大胆的尝试,例如采用边办事边追责的模式。 

  九年前,李光国与其他100多名老师一起买了沈阳的经济适用房,而因为当年涉及拆迁房,曾经手多家开发商,建设手续中途被扣押,房产证办不下来,九年来,老师们不停地上访,花费巨大。
  李光国(市民):
  这是4月27号去市政府,这是4月28号去于洪区信访办,这是10月17号去于洪区执法局,这是6月25号去市信访办,这是4月27号去市人大,最后都灰心了,放弃了,几乎都要放弃了。
  解说:
  今年5月份,李光国来到沈阳信访大厅,市房产局驻信访大厅办公室主任黄殿忠接待了他。
  黄殿忠(房产局驻信访大厅办公室主任):
  这样的房屋是不具备办房屋所有权证条件的,就说我们房产局不给他办证,应该说也是依法行政,但是老百姓花钱买商品,他的权益也应该得到保护。
  解说:
  对此问题,沈阳信访局专门召开主任联席会议,最终还是决定特事特办,市房产局先行为老师们办理房产证,同时责成有关部门向开发商追责,完善手续,这样的新模式实行后,沈阳市因各种原因拿不到房产证的8万多业主,现在已经有2.5万多户办理了房产证。
  字幕提示:
  2008年以来,沈阳信访大厅共受理来访95000多起,其中现场化解32000多起,直接回复化解37000多起,化解率达到73%。
  主持人:
  你觉得沈阳的这种做法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问题?
  白岩松:
  我觉得它有两点非常突出的特点。第一个,它的信访大厅变成16个,变成一种常设的机构,门槛非常低,非常方便。
  第二个,联席办公可以使很多复杂的问题得以迅速解决。
  主持人:
  接下来我们就连线沈阳市信访局局长陈国强,陈局长您好。
 
  陈国强(中共沈阳市委副秘书长、沈阳市信访局局长):
  你好董倩。
  主持人:
  刚才我们看了这个短片了,知道沈阳市这种尝试解决了相当多的问题,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有哪些问题仍然是用这种模式也是解决不了的? 

  陈国强:
  现在主要困扰我们的问题就是政策缺失方面的问题,因为解决起来依据不足。对于这类的上访群众,我们会实事求是的根据他家庭的情况,比如说有实际困难,我们就把这些当事人纳入政府救助的范围。
  主持人:
  但是在面对这种政策缺失的时候,你们这种办法有没有可以弥补的地方?怎么做?
  陈国强:
  现在我们市政府和各区县政府都设定了专项的救助基金,对一些家庭困难的,需要解决的,我们都入户调查,一户一户解决。去年我们解决了7000多类似这样的上访群众的实际困难。
  主持人:
  好,谢谢陈局长给我们介绍相关的情况。
  岩松你看,刚才你也说了沈阳这种做法它可以迅速地解决问题,而信访这种方式可能对于司法这种救济来说,它是一个补充,但是你怎么看,现在有一些人放着可能司法这个途径不走,却走信访这条路。
  白岩松:
  节目一开始我就说了,其实上访是一个特别具有中国国情的这样一种行为,但是追究的目标是什么?我愿意相信上访即使有几千年这样的一个传统,我们在一路上留下包公、海瑞,什么县官的轿子这样的细节和人物,在一个依法治国的现代化的国家里,我们追究追求的目标应该是用法律解决问题。但是现在毕竟一个是传统的心理依然是存在的,还有成本,司法的成本如何得以更多的,现在为什么司法救助会谈得很多,让很多打不起官司的人可以打,另外,司法的门槛降低。但是首先我们要去面对现实,上访的工作在中国还会有一个很长的过渡期,但是我依然期待它只是过渡期,慢慢慢慢上访即使改成下访了,也终究有一天,变成用法律去解决更多的问题。
  主持人:
  就在节目以前,我在跟沈阳市信访局的陈局长打电话的时候,他说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要引导到法律渠道上,比如说他没走法律渠道到信访这一块,他们就引导他,你去走法律渠道。正在走的,说我解决你的问题,还希望你走法律的渠道。
  白岩松:
  是,其实就是这样几个问题,门槛降低,成本降低,同时信任和公正度提高,这样才能慢慢去形成。其实针对今天我们谈论的这条新闻,还有一点是没有谈到的,这里特别谈到了关于信访案件终结的问题,信访案件的终结问题,就需要包括即使有了多现代的新的模式,也需要通过跟司法等社会各界共同去完成,最后通过公开、听证等等很多模式,最后结案,只有结案了才能减少重复的上访,但是这个结案必须是公正的,又是在法律的框架之内。所以我觉得有了这样的一个新的举措,同时在整个下访过程中,还有人提出新的建议,其实也很有吸引力,说现在我们是派出去的接访组,还有巡视组,将来能不能固定化的在各个省市自治区,就有国子头的接待信访的就在那儿驻扎。
  主持人:
  常设机构。
  白岩松:
  另外北京现在哪儿都有,比如说国办、北京信访局等等,甚至媒体都成了一定的信访办,将来集中起来变成国子头真正下放到了地方,又可以告御状,又可以长久地解决问题,在过渡期里,它不失为一种不错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