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专访元坝区委书记王华蓉
记者 左丽琼
8月5日,记者暗访元坝区的拣银岩社区,查找有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的“问题”。然而,街道干净整洁;墙面、电杆上“牛皮癣”没了踪影;河沟里白色垃圾销声匿迹……
拣银岩社区变亮了。变亮的原因是什么?
元坝区委书记王华蓉告诉记者:“元坝区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作为‘书记工程’、‘民心工程’来抓,严格按照省、市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坚持早宣传、早安排、快落实,迅速在全区56个区级部门、28个乡镇、1个社区街道办事处、211个行政村开展了以‘大谋划、大手笔、大动作、大见效’为目标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环境治理,元坝从开始就有了明确的目标。
王华蓉说,元坝区确定了“坚持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与灾后重建、新农村建设、生态家园建设、打造宜商宜居活力元坝相结合,努力实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与灾后重建、经济社会发展互动互促。”的整治目标。
投入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有力保障,怎样突破投入这个瓶颈?王华蓉告诉记者,“我们采取增加财政投入、乡镇自筹、群众自建等办法,及时增添和更新元坝城区和部分乡镇及居民户必要的环卫基础设施。目前,全区已投入资金1550余万元,实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12个、实施污水处理设施项目15个,7个建制乡镇垃圾填埋场、垃圾中转站和公共厕所建设的资金已全部到位。同时,我区结合灾后重建和新农村建设,加快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上档升级,逐步实现场镇基本亮化、村道不断硬化、庭园加大绿化。”
王华蓉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王家镇为了清除场镇垃圾、改善环卫基础设施,投入资金15余万元,用于建垃圾屋3处,购买并铺设下水管道50余根,购垃圾桶30余个、保洁服10余件和垃圾清运车2台,还聘请了10名义务监督员。
元坝还重点打造典型,坚持示范引路,部门综合整治,工作整体推进。塑造元坝特色是该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又一举措。
元坝搞好国道212线和108线、省道202线、环线公路、成普铁路沿线“四线”的环境卫生,并对212线元坝至永宁A标段施工管理混乱、材料乱堆、现场不清洁等现象要求施工单位进行了治理;开展了对平乐现代农业园区、昭化旅游产业园区的集中整治,以此作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典型;突出城区及中心集镇和乡场镇的治理;加强了“四项专项治理”、“八进”活动和“十大专项建设活动”。
王华蓉说,将从四个方面为建设宜商宜居活力元坝、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营造良好的城乡环境。
进一步强化宣传,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人人动手,全民参与格局;进一步构建长效机制,强化全民公共卫生意识,积极预防和控制疾病,减少危害健康的不利因素;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配备必需的环卫设施,确保硬件达标升级;进一步加强督查督办,坚持检查评比制度,逗硬责任追究,彻底清除卫生死角,严格效能问责。为建设宜商宜居活力元坝、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营造良好的城乡环境。
环境治理打造亮丽新张家
记者 左丽琼
驱车驶进元坝区张家乡,道路上见不到泥土灰尘,只见街道两旁每隔几十米都有垃圾桶,车辆有序停放在停车点内,街道干净明亮……这是记者8月5日在元坝区张家乡看到的美丽画卷。
老年宣传队 唱响新歌谣
5日中午12点,张家乡松梁村五组一农户的院落里锣声震天,村民们正围着观看老年队扭秧歌。
老人们敲锣打鼓,边跳边唱:“天变蓝,水变清,白色垃圾人人清……”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谣听得村民们眉开眼笑。
秧歌领队张克忠,家住石庙村4组,今年已是70高龄。他告诉记者:“这支队伍是今年1月份组成的老年活动宣传队,共26人。表演的节目有花灯、花鼓、二胡演奏、唢呐、歌唱好人好事等,都是自创自编自演。经常到各村组宣传,告诉人们不要相信封建迷信,不搞赌博,把时间花在搞好环境卫生上面来。”
张家乡为了发动全民参与环境治理,乡文化站组织文艺爱好者编写了8部“治理美化城乡环境”的歌谣。
先进带后进 比比谁干净
在松梁村五组,记者看到俞永谷、俞永春、熊美兰等家的大门上,都挂着张家乡政府颁发的 “清洁户”牌子。熊美兰高兴地向记者介绍,“厕所、猪牛圈都改了,和城里一样卫生。”
村支书俞永国讲,村里有56户重建户,重建中和环境整治相结合,厨、厕、圈等建设一次性到位。“我们村群众都想得‘清洁户’,互相比赛。对清洁搞得不好的农户,干部群众就到其家帮着搞。几个后进户觉悟了,立即自己动手打扫,再也不好意思麻烦我们了。”
告别脏乱差 处处换新颜
走进正在重建中的张家乡卫生院,一条绿色的隔离带把工作区和建设场地分开。工地上,沙石、材料堆放整齐;医院里,疾病知识宣传牌齐全。该院负责人说,“我们医生经常对病人义务宣传卫生防病知识,目前还没有收到过传染病人。”这是张家乡在“七进”中增加的“进医院”活动。
在张家乡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软件里,记者看到了一组数据:投资4万元对场镇排污管道进行了梳理、检修,硬化密封排污沟450米。投资2万元对场镇、单位垃圾桶更换并增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