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6日,据中国工商银行发布的2008年业绩报告显示,中国工商银行2008年实现税后利润1112亿元,同比增长35.2%,盈利位居全球银行业之首。 中新社发 刘君凤 摄


 

    资料图:2007年11月6日,中国最大的油气生产和销售商中国石油5日王者归来。该股收报人民币43.96元,成为A股第一大市值股票,在上证指数中权重接近1/4。按5日收盘价计算,中石油市值高达10780亿美元,超过埃克森美孚(目前总市值约4876.82亿美元),成全球市值第一公司。 中新社发 井韦 摄

  中新社北京七月八日电 题:中国国企迎头赶上竞风流

  中新社记者 赵建华

  全球市值最大的五家企业,中国占据了三席;全球市值最大的五家银行,中国同样拥有三席。

  许多诸如微软、IBM、BP、花旗之类的西方跨国公司,已被中国大企业远远地“甩”在了身后。金融危机之前,这些西方公司大都令中国企业难以望其项背。

  本月,一家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副行长级的高管公开预测说,英国的金融影响力将不可避免地衰落,美国的金融规模和实力将削弱,日本的金融规模则会继续紧缩,但中国银行业会继续走上坡路。他甚至因为别人没有把银行业列为今后中国主导世界的产业,而感到失望。

  至少在经营规模、财务数据上,站在西方同行面前,中国国有企业的底气,正如这位银行高管那样,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充足。

  如果把时间推移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中国只有为数不多的私营企业,国有企业也就是发电、供水、造纸等提供日常生活之用的小作坊、小企业;即使到了一九七八年,中国的第二产业也只有一千七百多亿元产值,其中工业近一千六百亿元,比农业为主体的第一产业,也多不了六百亿元。就是到了世纪之交,国有企业的发展也是磕磕碰碰。

  一九九八年,超过三分之二的国有企业亏损。企业破产、厂房拍卖、工人失业,国有企业可谓举步维艰。

  即便对前景极其乐观的这位银行高管,他所在的银行跟另外三家国有商业银行,当时也不得不伸手向政府求助,共同剥离了一万四千亿元人民币的“天量”不良贷款。

  西方跨国公司,则成为中国国企改革学习、追赶的“标杆”。在中国“攻城略地”的主角自然是西方人。中外合资、外资公司在华并购案,不断有中国国企投入西方怀抱。上述银行高管所在的银行,乃至全行业也纷纷引进西方战略投资者。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回忆说,一九九八年到二000年,是国有企业最困难的三年,国有企业人才大量流失。规模较小的国企,则被本土的私营企业主“瓜分”。外资公司成为当时大学毕业生就业、甚至国企员工跳槽的首选。

  到了二00一年加入WTO时,许多中国人担心市场一旦开放,包括银行在内的许多国有企业将被外资公司击垮。

  但入世后,随着出口激增、经济规模迅速扩张,中国国企逐渐走出了“阴影”,集中在能源、矿业、金融、通信、交通等政府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营业收入、利润、交纳税金都接连走高。

  根据国资委公布的统计数据,在剔除四川大地震等自然灾害、政策性亏损等因素后,最近两年仅中央国企的利润就都达到了约一万亿元。如果把不在国资委掌管之列的金融类企业也计算在内,中国国企的赢利规模还会更为庞大。国有企业尤其是被称为共和国长子的中央国企,重新带上了昔日的“光环”。

  如今,一些西方百年老店宣告破产、跨国公司面临困境之时,中国国有企业开始反守为攻,在国内、海外掀起了并购热潮,并且不断刷新着并购标的额。甚至一度遭受挫折的中国投资公司也重拾信心,加入了海外并购之列。

  在国内,国企并购也动作频频。本周,一家中央国企宣布,将入股曾创下世界经济史上神话般发展速度的民营企业——蒙牛;国有企业成为土地竞拍“地王”的消息,最近也接连不断。

  或成或败的并购案,真地验证了中国的那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但愿正如坦陈中国央企军团跟世界军团竞争力相比尚有差距的李荣融所言,经历此次金融危机后的国有企业,能成为“一个出色者,而不一个失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