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自5月起推行市级机关公车改革,市局(副厅)级以下一律取消专车,大部分公车都向社会公开拍卖,让公车回归“工作车”的本色。如此大规模、高级别的“车改”在全国尚属首例。但与此同时,杭州发放“车贴”的政策,也引发了不少议论。

  领导也要“抢”车位

  何荣坤已经58岁了。这位杭州市环保局局长、副厅级领导干部,过去出行都是乘坐一辆别克汽车。现在他的新“坐驾”是一辆黄色自行车,还是他女儿读书时骑的。何荣坤说:“车子特别轻,以后外出公务办事骑车机会多了,轻点好。”每天上班何荣坤从家里骑车到环保局,一共要花1小时,“如果开会需要穿正装,我就考虑打车。”

  还有一些领导干部选择开私家车上班,穿行在高峰时段拥挤的车流中,和每一个职工一样,忙着“抢”停车位,感受“行路难”“停车难”。

  第一批21家单位200多辆公车已被全部封存,准备向社会公开拍卖,仅保留一部分作为“工作车”,设立“机关公务用车服务中心”,接受来自机关单位的公务用车预约,非公务用途一概拒绝,计价方式完全市场化,和出租车一样。“我们鼓励公务员利用公共交通或自行车出行。”杭州市纪委常委方东晓说。

  局级干部每月“车贴”2600元

  与此同时,杭州市向公务员发放“车贴”,每月直接打入公务员市民卡,可用于向服务中心叫车后刷卡付费,还可用于公交车、打的、加油等交通支出,但不能取现。“车贴”根据级别分9档,最低每月300元,局级干部2600元。建立公共交通专项经费制度,用于接待上级领导及宾客等。

  一些公务员说,对经常要跑下面县市的人来说,几百元车贴不够用,“就算在市区跑也吃紧”。很多人盘算着叫车出行时尽量拼车,大家可分摊费用。

  第一批“车改”单位包括环保局、财政局、司法局等21家市级机关,截至2011年,除了市4套班子领导及市公安局、法院和检察院,所有市级机关将全部完成车改。

  - 说法

  “车贴”做法引发质疑

  不少干部群众认为车改给杭州的政治文明和经济社会生活带来了新气象,但是发放“车贴”的做法也引发了一些质疑。

  车贴是按照级别发放的,但是一些干部职工反映,实际上出门公干并不一定领导职务越高办事越多,有的普通干部办事更多,用车更多,但是“车贴”却更少。一些人质疑———和级别挂钩的车贴,“是不是对享受公车特权的一种赎买?”“是不是给干部变相发放工资外的福利?”

  署名韩颖龙的网友在人民网理论频道撰文指出,2000多元“车贴”比普通人一个月工资还多,如果车改的钱进入私人口袋后,有的人工作也不做,车也不用,不就成了一种福利?而且有的单位养车本身就违反规定,有的公务人员本身就不符合乘车规定,这种不合理现象本身就属于应清理、纠正的,车改不能是把不合理的职务消费变成合法的个人收入。他认为涉及公共财政的钱,不能公务员自己给自己改,而应听一听纳税人的意见。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李通说,落进自己口袋的钱总不舍得拿出来,有的人会不会能不下乡就不下,懈怠公务?

  也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局级领导透露,现在自己成了司机,会不会因为要花很多时间在找车位上而影响办事效率,会不会因为出去应酬不能喝酒而影响“饭桌上的友谊”?对这些想法,方东晓认为,这是不正确的“官本位”思想在作祟,“国外的一些政府官员也是自己开车上班,没见他们的行政效率比我们低啊。至于应酬喝酒,是个人的选择和自由,但是酒后驾车是绝对不允许的。”

  杨建华教授认为,最重要的是设立有效可行的监督措施,政策在实施中要不断调整、完善,比如可以考虑按照实际需要发放“车贴”等。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