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好一道加法题‘1+1+1=1’,即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以人为本、一切以发展为第一要义,才能把科学发展观融于灾后恢复重建每一个具体项目和事情之中。”这是青川县委、县政府形成的共识。
建房忙,施工忙,采茶忙,生产忙……在明媚阳光里,昨日记者走进青川大地,处处生机勃勃,见证着“3个1相加为什么等于1”的结论。
以人为本,“搬”出和谐重建
【新闻现场】沿途群众建房如火如荼,三五成群采茶忙,翻滚的小麦丰收在望。当记者走进蒿溪乡场镇重建工地一片繁忙,机声隆隆工程车来回穿梭……
站在热闹的工地上,乡党委书记强海英给记者讲述一个“搬”出和谐重建的故事。在重建中,最难的是拆迁户搬迁问题。由于乡场镇重建,有150户居民需要搬迁。但是,有的搬迁户常为边边角角的小事大吵大闹。乡村干部却总是耐心细致地宣讲政策,一次、两次、三次……经过10多次的大小会议和谈心,慢慢地让搬迁户想通了。其中有一个40多岁的单身汉名叫锁金贵最为典型。地震后,他在外打工,动员他好几次就不愿回来。等他回来后,又发生了一件小事,他邻居的房子在余震中掉下的东西打碎他家房上的几片瓦,硬要叫赔偿。我就去给他做工作,再劝说就是不同意。大家多次去找他谈心,还托人给他介绍了媳妇,帮助他谋划如何建房、过日子、做小生意的事情。前后,经过10多次反复引导和劝说,他深深体会到党的政策好,党的干部好。现在,两口子一起抓紧建房,谋划新生活,还积极支持灾后重建,成为“搬”出和谐重建的典型。
【新闻延伸】和谐重建加快了蒿溪乡灾后重建步伐。据该乡有关统计表明,需要农房重建1076户,预计6月底基本完成;城镇重建已全面开始,预计明年5月完成;茶叶、核桃、森林等主导产业恢复重建如雨后春笋,其中光辉村靠春茶户均收入可达5000多元。
因地制宜,“议”出多元化建房新路
【新闻现场】 小青瓦,白粉墙,人字顶,环保经济,安全省地,一座座轻钢架的新房格外耀眼。这是昨日记者在青川县骑马乡里坪村响水坝所见。
“这种房子叫轻钢架结构,抗震性强,还能二次利用废旧材料。一套房屋从开建到装修入住,每平方米投入只要500至600元。”骑马乡里坪村委会主任唐述刚乐呵呵地说,去年地震让全村270多户房屋受损,其中需要重建的220户。怎样建房,成为大家昼思夜想的难题?
去年8月初,唐述刚与村干部来到县城,恰逢县红十字会推介一种轻钢架结构房屋。唐述刚如获似宝,回村后立即给大家宣传。还带领村干部、村民代表20多人到绵竹市九龙镇考察这种建房情况。回来后,立即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一致通过了不建砖混结构而用新材料统一修建轻钢架房的决议,用了两个月率先在响水坝、冯家试点成功80套房后,其余140个重建户你追我赶建好了新房。
【新闻延伸】 地震让青川县6.4万户农房全部受损,5.3万户农房需要重建。余震不断,水泥、钢材、沙石、砖等建材紧缺,重建面广、时间紧,宅基地调剂难度大。该县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调结构、减面积、降成本、重质量、抢进度,依山傍水、显山露水、随形就势、错落有致,形成了“小青瓦、白粉墙、人字顶”具有川北民居特色的多元化建房和安置模式。通过调整农房结构,有15802户重建户由计划修砖混结构房改为修建轻钢、钢木结构房、穿斗木架房等,据估算节约成本6.9亿元。
发展为要,“严”出来科学重建
【新闻现场】 走进县发展和改革局,记者在现场碰到一个来自青溪镇民办幼儿园负责人,在审批幼儿园重建项目规划时,她想方设法要求工作人员把规模核批大一些。工作人员覃冬拿出青溪镇的重建规划,严格按照总规划来审核。我们必须遵循全县“1+12”重建总体要求严格审批每个具体项目,才能保证科学重建。
【新闻延伸】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实现科学重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又好又快发展。”青川县委书记李浩生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