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高考时。“5·12”大地震中,甘肃陇南重灾区的考生走出地震阴影了吗?他们的学习、生活怎么样?他们是如何备战高考的?带着这一连串的问题,《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近日深入陇南文县的四所完全中学采访。 地震灾区能否开通上大学的VIP通道? 一年来,地震灾区的老师和考生一直受余震、心理、家庭等诸多方面的严重影响,教学和学习难以恢复到震前水平。有教师为此呼吁,灾区考生属于高考大军中的弱势群体,不应在录取分数线上用一把尺子衡量。 文县教育局副局长张玉忠说,2008年,国家对汶川大地震重灾区的高考考生实行优惠政策, 2009年地震重灾区的考生比2008年高考生有过之而无不及,衷心希望国家今年能继续对地震重灾区的考生给予优惠政策,为重灾区考生开辟一条通向高等学府的绿色通道。 地震影响学习之学习环境差 板房占领操场 实验仪器毁于地震 今年,甘肃陇南有2万应届和往届高考生。文县教育局局长李寿录介绍说,文县四所完全中学,其中1所在县城,其余3所均在农村乡镇。今年,全县有1824名应届和往届高中毕业生报名参加高考,其中应届高中毕业生有1583人,均比上年增长近10%。“5·12”地震后,由于教学设施在地震中毁坏,全县四所完全中学27个高中教学班、1583名学生,均在帐篷上课,后来又搬进活动板房上课。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文县一中、二中看到,由于场地等诸多因素,板房教室数量有限,一间教室往往有60个学生左右,把狭小的空间挤得满满当当。加之活动板房受条件限制,夏热冬冷、嘈杂不隔音,班与班之间相互影响。文县四中板房教室和老师生活区相连,难以安静。由于教学环境恶劣,直接影响了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 由于受场地影响,文县一中的板房,排与排之间的间陋近在咫尺,比胡同还窄,不足2米。文县二中的板房,排与排之间的间隔仅1.7米。这两所学校,板房教室与正在建设中的教学楼施工工地紧挨在一起,深受其施工影响。 文县一中副校长罗强说:“搅拌机轰轰隆隆的声音,拉运建筑材料汽车的喇叭声,此起彼伏,交织在一起,对教学是个严重干扰,但又无可奈何。” 文县一中高三学生徐彦峰说:“以前在教室里上课能静下心,现在在板房里上课环境差,能听到隔壁教室老师教课和学生回答问题声音,根本无法全神贯注地听讲。” 另外,由于校舍毁于地震,学校按规定开设的课程只有“忍痛割爱”。文县四所完全中学的操场,均被板房教室占领,学校早操、体育课、课外活动、集会等活动,只好“精兵简政”,因此学生得不到很好的体育锻炼。 学校昔日的阅览室、图书室、实验室已不复存在,致使这些教学活动“偃旗息鼓”。文县三中校长张付荣忧心忡忡地说:“校舍在地震中毁坏了,物理、化学、生物试验室的仪器毁于一旦,致使高中毕业班的物化、生物试验均无法开展。其他三所完全中学境遇也都如此,学生试验课挂起“免战牌”。 地震影响学习之教学条件差 办公室成“杂院” 教师分心维修房屋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看到,文县四所完全中学的教师全都在板房里办公、备课。一间面积不大的板房,往往有十几个老师挤在一起,有备课批改作业的,有找学生谈话的,有学生来汇报事情的,有家长探访的,五花八门,相互影响。 文县一中高三年级组长杨鸿雁说:“本应清静的老师办公场所成了一片嘈杂的‘大杂院’,严重地影响老师办公、备课。”文县四中何光万老师介绍说:“由于校舍毁坏,很长时间两个老师分配一间板房,办公、宿舍、灶房‘三位一体’,办公条件很差。” 除此之外,不少教师由于家中重建新房或维修房屋,难以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有的教师亲属在地震中受伤或遇难,也使他们心灵受到创伤,影响教学。 文县一中副校长罗强说:“学校多功厅等设施毁坏,受影响最大的是报考体育、音乐、舞蹈、美术等专业的特长生,他们失去‘练功’场所,不得不花大价钱去兰州等地上专业课。” 该校高三(15)班65名学生,报考音美体的特长生有15名,他们大多是贫困的农家子弟,出外学习额外出了一份高昂学费。这个班报考美术的特长生敖蕾说,她从去年6月去兰州学习专业课,直到今年3月才又回到文县一中,在兰州学习花费3万多元。 《中国经济周刊》在文县四所完全中学了解到,2009级高三应届毕业生,由于地震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严重不足。文县一中副校长罗强算了一笔帐,这届高三毕业生整整少了两个月左右的课时,占全学年课时的20%以上。他解释说,由于地震后帐篷短缺等原因,学校首先让高三毕业班复课,其他年级复课推迟到6月份,但只上半天课,7月上旬学校又提前放假。秋季开学后,12月份由于板房教室太冷,省上又安排12月份提前放假。 文县三中校长张付荣说:“过去高中毕业班学生即使课时上够,教学质量和外地学校相比都有不小的差距。如今,课时少了两月多月,教学质量打折扣就在所难免。” 地震影响学习之心理障碍大 “地震病”困扰学生 惦念父母家中重建 对灾区学生来说,地震对他们心灵造成严重影响至今犹在。文县一中高三学生张清说:“我常常睡梦中,都梦见‘5·12’地震的情景,有时半夜里被惊醒。” 心理学家认为,地震恐怖感在脑海根深蒂固很难短时间消退。学生亲眼目睹地震发生那一刻,山摇地动,天塌地陷,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恐怖景象至今历历在目,成为挥之不去的阴影。一些学生的亲属受伤、甚至遇难,家中房倒屋塌、财产损失,给他们心灵造成难以弥合的创伤,精神异常,情绪波动。高三学生张英菊来自农村,奶奶在地震中不幸遇难,跟奶奶有着特殊感情的她,至今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现实,多次徘徊江畔。 “地震病”在困扰着灾区学生。地震过后,不少学生出现头痛、头晕、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高三学生李维强说:“地震过后,我就患上了头痛症,记忆力减退,吃了些药,效果也不理想。” 余震也让学生缺乏安全感。“5·12”地震后,陇南有感觉的余震达数百次,余震中又死伤100多人。学生上课提心吊胆,心神不宁,时时时刻刻担心余震发生。学生已成“风声鹤唳”、“惊弓之鸟”。 文县是甘肃遭受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县之一,全县城乡7万多户近70%是重建户,其余是维修户。虽然重建户每户国家补助2万元,银行贴息贷款3万元,但许多农户因担保人难找,银行贷款至今还是“水中月”,砖、水泥等建材和小工涨价也让农户建房资金短缺。 因此,父母在农村搞重建,也令在校学习的学生想“常回家看看”,为家中建房助一臂之力。文县四中何光万老师说:“高三学生李明德,家住离学校10多公里高山上的新舍村,星期天天不亮就往家里赶,走3个小时才到家,帮家里修房干大半天活,傍晚离家摸黑返校,回到学校已是夜里。” “2009年地震重灾区的高考生,受地震影响整整一年时间,其影响之深、时间之长,比2008年高考生有过之而无不及。衷心希望上级今年能继续对地震重灾区的高考生给予优惠政策,让灾区考生因地震造成的影响得到一些补偿,使更多的灾区学生圆大学梦。”张玉忠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记者 包锐 李开南 特约记者 刘启舒/甘肃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