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惫:对招聘会没有了激情
“今天全班就只有我一个人来。本来还极力怂恿同学们一起来招聘会,但她们就是不肯。”在近日暨南大学举行的春季招聘会上,来自华农的小淳为此有点郁闷。常理说,越临近毕业,没有找到工作的同学就越往招聘会里跑,但现在一切都变了,不管工作落实与否,反正不想再去跑招聘会了。
据了解,不跑招聘会的原因,一是从去年11月至今跑了很多场了,一想起招聘会就是排队,一天下来脚都发软;二是招聘会效率低,投了一天简历有时连个面试机会都没有,慢慢对招聘会就没有了激情。广外一位毕业生小苏认为,“出来参加招聘会也只求个心安理得。一直待在宿舍,这样显得自己不努力,对不起自己。”
自闭:做“宅一族”网投简历
而选择待在宿舍的毕业生还真的不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小林自3月份从家乡回到广州,到南方人才市场跑了两三场招聘会后,觉得“太累了,机会又不大”。所以,她开始拼命在网上投简历。每天早上八九时起床后,她就打开几大求职网,填写个人简历、浏览招聘信息,然后就投简历。“海投”量之大,以至后来她每次接到面试通知的电话,都不知道究竟是哪一家单位、是什么岗位。到了午、晚餐时间,她也懒得到饭堂吃饭,就在宿舍里泡方便面或靠面包解决三餐。
抑郁:交流少了“挺寂寞的”
“现在室友之间的交流变少了。”在暨南大学举行的文职类专场招聘会上,来自西安的黄同学认为,在找工阶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会发生微妙变化的。“有些人会不愿意分享一些招聘信息、求职经验等。特别是还未找到工作的人,在面对已经找到工作的同学时,他们内心承受了更大的压力。所以,有时也就会出现一点‘私心’,不愿分享找工的经验。”交流少了,聚会也就少了,来自华农的蔡同学表示,与室友们共同外出唱K或逛街的频率也少了。她甚至觉得,交流的减少使得同学之间变得有些生疏了。“主要是当前的就业压力让大家没有更多的心思去聚会、交谈。 ”蔡同学认为,这种现象是可以理解的。“有些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后,讲话、处事方式有所改变,让大家有些不适应。比如说,做文员工作的同学,做起事来会更干练,生活更有节奏了。”
山东大学的Fiona在一个月前来到深圳找工作。宿舍6个人,4个读研,1个因病休学,实际上只剩下她一个人在找工作。“压力好大啊。”她叹了一口气。来到广东,远离学校、远离家乡,身边少了同龄人可以交流,有时,她也觉得“挺寂寞的”。
减压:“自主减压三部曲”
“嗨,你今天减压了吗?”近日,中山大学兴起一股减压热,中大心理学系的学生志愿者引导同学们用“一个信封,一句话语,一片口香糖”的简单方法来舒缓日常的小压力。他们把这种行动称为“自主减压”。 “一个信封”,是给压力一个出口,鼓励同学们不记名地把心底的烦恼写在信封上;“一句话语”,个人的压力大家一起来分担,同学们把建议和关心写在纸条上塞进相应的信封里;“一片口香糖”,科学研究发现压力是可以“嚼不见”的,有时候事情就是这么简单,由此鼓励同学们以灵活的方法和积极的心态解决压力。
记者观察
由于就业压力而带来的“就业综合征”,其实每届毕业生都有,只是今年略微明显一些。对此,我们不能无限放大,也不能忽略轻视。正视“就业综合征”就要采用各种方法去排除它。心理学家建议,出现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时,应进行适当宣泄,甚至可以大哭一场,以缓解紧张的情绪。另外,可参加一些大运动量的户外活动,如打球、爬山等来宣泄不良情绪。如果这种焦虑、抑郁情绪长时间无法解除,就要到心理门诊就诊。
再看看学生自己的排解方法吧。中山大学的陈淼彬同学说,班里六七成同学都已经找到工作了,只有他还奔波在招聘会上。虽然他觉得“压力很大”,但心态还是比较乐观的。“有时听到同学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还会起哄让他请客,也趁机向他 ‘偷师’,看是否能学习到一些求职的窍门。”而广东金融学院的一名男生则称,偶尔会组织尚未找到工作的同学一起去唱K,发泄一番。 (记者 邓仲谋通讯员 龙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