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导老师黄梅(左三)和吴新龙(右三)等青年社工在一起。陈飞 摄
阳光、青春、健康、向上的社工服务,正成为许多大学生的职业选择。陈飞 摄
今年2月,7名从长沙民政学院社会工作系毕业的大学生走进了天心区下属的社区工作,他们是长沙市首批由政府“买单”的专职专聘职业社工。一个月过去了,记者跟随其中3位,探访了他们的社工生活。
干的活比社区工作更专业
王鹏是天心区金盆岭街道社区矫正服务项目的专职社工,主要工作负责社区问题青少年的行为矫正。“今天是我开展工作的第19天,可我和他的第一场‘对峙’是在第11天时才正式开始的。”王鹏昨日回忆说,“当时他也不太愿意说话,性格内向,看得出是个较叛逆的孩子。”王鹏口中的他名叫王亮(化名),是个曾有过抢劫前科的21岁问题青年,仅比王鹏小一岁。
为帮助自己的同龄人,刚到社区上班的王鹏第一时间通过社区居委会、片区民警、邻里等各条途径搜集王亮的资料,从性格、兴趣爱好、家庭关系,到成长经历及父母的教育方式,凡是能够了解服务对象的资料他都不放过。“现在,他已经开始主动说些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了。”说到这王鹏很欣慰。
“很多人以为我们干的都是社区大妈大婶干的家长里短的活,其实不是,这中间有很多学问。”王鹏说。
“以前我们系也有不少学生毕业后到街道社区工作的,不过都是以社区工作人员的身份。真正以社会工作者的身份被聘用,这在省内还是第一次。”长沙民政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史铁尔介绍,职业社工和传统意义上的社区工作人员最大的不同就在前者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手段和理念来开展工作,通过在专业学习时积累的大量成功案例指导自己,在对服务对象进行个案辅导、小组活动以及生活拓展训练时,与其建立一种平等、不批判的指导模式,用专业服务换取服务对象信任。
工资1400元钱不多但充实
与义工不同,职业社工是拿工资的固定职业。此次招聘的7名大学生社工的工资将全部从天心区专项基金中支出。
杨淑君,目前服务于坡子街社区馨园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中心。每天她都要穿过闹市走进坡子街低矮、阴暗的棚户区与服务对象进行细致的沟通和交流,这对刚满23岁的她来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上班第一天的工作日志里,小杨这样感叹:“在城市繁华的背后却掩藏着这样的地方这样的人,真希望能够多帮他们一点。”这篇日志的标题叫《城市的眼泪》。其实此前小杨在一家咨询培训公司工作,相比现在每月1400元的收入,换工作是赔本买卖。
可杨淑君并不后悔:“我还年轻,家里又没有负担,何况这是我的专业。”相反,她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使命感。为了让一位90岁的独居老人接纳自己,她给这个爱美的老人送了对耳环,老人收到后戴上耳环对着镜子照了很久,就这样两人交上了朋友;听说服务对象成功戒毒15天后复吸,下班之后她匆匆上门进行心理辅导……“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尽管资源有限、能力有限,可我们还是希望能用有限的资源去帮助更多的人。”
社工是份有前景的职业
“我妈都经常问我的工作到底是干什么?”社工吴新龙笑着告诉记者。除了王鹏、吴新龙、杨淑君,另外4名社工彭燕、杨露、刘丁榕、刘仙容也都刚二十出头,很多是时尚达人,生活阳光开朗。但是他们面对的服务对象却经常是城市里的弱势群体。所以,家人、朋友的不理解,是他们第一个要面对的问题。
由于服务对象全部是60岁以上生活困难或行动不变的老人,与他们相处久了,吴新龙说身上学生时代遗留的那股傲气与个性也被逐渐磨平。“现在我哥哥经常说我和家里人说话也像对待服务对象,年纪轻轻就变得有点唠叨了。”看得出,对这份工作,小吴既乐观又满意。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社工并不是一个新职业,因为它在国外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且早已有了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可在我国这个职业却刚刚起步。据了解,湖南农业大学、长沙民政学院很早便开设了社会工作本科专业,但因社会上对此专业的陌生,这些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只能丢下学了4年的课程,投身别的行业。
记者从长沙民政学院社会工作系的黄梅老师处了解到,目前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制度尚不完善,也没有相关细则出台,特别是薪酬体制不完善。不过黄老师也表示,此次天心区的试点正是一次“破冰”,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对社区工作人员需求越来越大,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职业社工不失为大学生就业的一个较有前景的选择。(记者 饶丽 岳霞 实习生 阳晓霞 廖蔚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