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委五届九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中共广元市委书记    罗   强

一、准确把握当前形势,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全市当前的形势主要体现为“四个非比寻常”:

    一是非比寻常的严峻挑战。我市属连片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困难较多。“5·12”特大地震严重波及我市,造成受灾范围极其广泛、人员伤亡极其惨重、灾害损失极其严重,并且受灾地区多为高山深谷区域、余震频繁集中区域、交通不便区域且自救能力弱。我市是全省6个重灾市州中人均财力最低的市,也是唯一一个市级四大班子和相当部分市级机关办公用房严重受损、只能在临时办公地办公的市。地震灾害还对本来就比较滞后的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二是非比寻常的艰巨任务。我们既要千方百计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又要抓紧恢复受损基础设施;既要毫不松懈地抓好卫生防疫、防治次生灾害,又要尽快提升发展信心和改善发展环境;既要全力以赴抓紧恢复工作,又要刻不容缓开展重建工作;既要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要下大力气着力解决经济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落后的问题;既要不遗余力地推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又要全力确保社会稳定。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重艰巨,对我们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和观念作风都是严峻考验。

    三是非比寻常的战略机遇。灾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深切关怀,对口支援各省市全力援建、倾情帮扶,社会各界爱如潮涌,大力帮助。广元目前所受到的关注、所得到的支持,都是前所未有的。可以预见,随着国家、省支持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落实和整个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全面启动,我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将明显增长;随着国家对于灾区土地、金融、财税、产业布局等支持政策的出台,一些长期以来制约我市发展的瓶颈问题将得到破解,同时显著增强我市在承接产业转移、扩大招商引资等方面的竞争力;随着浙江、黑龙江援建工业园的建设和国家对成、德、绵、广等地建设产业集中区的大力支持,我市的工业强市和产业发展进程将明显加快;随着国家对受灾农户的各项补助政策的落实和农业生产能力的全面恢复,我市的农业仍将保持稳步增长的发展势头;随着部分受灾农村居民向城镇的转移安置,城镇化进程将明显加快,以商贸物流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将在恢复中实现新的突破性发展;随着医院、学校等各类公益项目的重建,社会事业发展也将赢得新的发展机遇。总之,国家强力的政策倾斜、社会各界的无私援助、抗震精神的大力弘扬,必将极大地推进我市跨越发展进程。

    四是非比寻常的精神财富。在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斗争中,全市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谱写了一曲抗击天灾的英雄壮歌,迸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催生出愈挫愈勇、愈摧愈坚的信念和决心。我们紧急动员,全力救灾,取得了抗震救灾的阶段性重大胜利,极大鼓舞和坚定了全市人民的信心和勇气;灾后工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逐步走上正常轨道,坚定地迈上了恢复重建的新征程;灾区人心安定、秩序井然,稳定和谐的社会局面得到有效维护;全市各级党组织迅速反应、坚强领导、周密组织、科学调度,“三位一体”的群众安置模式、积极主动化解堰塞湖险情、迅速启动永久性住房建设、涉校维稳等方面工作在全省成为亮点,各级班子和干部队伍经受住了大灾大难的考验,受到省委的充分肯定和全市人民的广泛认同;广大党员干部不畏艰难、敢于亮剑,以实际行动作出了表率、树立了榜样;人民群众团结友爱,自强不息,展现了震不垮的广元人的精神和风采。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她不仅是我们战胜各种自然灾害的法宝,也必将激励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奋力夺取抗震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胜利,用自己的双手在废墟上重建美好家园。

    非常之时,需非常之策;非常之势,需非常之为。深入开展抗震救灾,抓好群众安置和恢复重建,是当前全市的中心工作和第一位的任务。全市灾后恢复重建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取向,紧紧围绕“全面夺取双胜利、重建美好新广元”的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因地制宜、统筹推进,把住房重建、基础设施重建、产业重建和生态重建结合起来,把物质家园重建和精神家园重建结合起来,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资源转化战略为突破口,以改革开放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改善民生、富民强市为目标,集全市之智,举全市之力,建设经济加快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民安居乐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广元。主要目标是:三年重建家园、五年实现跨越。三年重建家园,即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灾后重建的主要任务,受灾群众住进永久性住房,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正常轨道;五年实现跨越,即通过五年左右的时间,逐步消除地震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经济总量翻番,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再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

 二、大力实施资源转化战略,奋力开创广元发展新局面

   (一)实施资源转化战略是我们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经济发展的过程,是发挥比较优势、转化现实优势、挖掘潜在优势、创造竞争优势的过程。从我市市情看,广元的优势在资源,差距在转化,出路在大力推进资源转化。从经济规律看。区域之间的竞争,关键是比较优势发挥之争。谁能扬长避短,更好地挖掘发挥优势,谁就能抢占发展先机,开拓发展空间,产生倍增的综合效益,形成优势相对突出的战略高地。遵循经济规律,顺应发展大势,我们必须大力实施资源转化战略。从发展任务看。广元地处山区,既有绿水青山,也有矿山宝山,但经济发展滞后、发展不足,满足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迫切愿望,必须尽快改变守着绿水青山、矿山宝山致富难、致富慢的问题。做资源文章,走转化之路,向绿水青山、矿山宝山要金山银山,加快发展富民进程,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顺应人民期待,实现跨越发展,实施资源转化战略是必由之路。

   (二)实施资源转化战略必须树立新的资源观。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树立新的资源观,才能准确把握优势、充分发挥优势。新资源观要求我们以科学思维、多元思维、动态思维来认识、培育、开发和利用资源。要打开眼界,既要看到地下资源,又要看到地上资源。我市既拥有天然气、煤炭、石英砂等重要地下矿藏资源,也拥有林木、山珍、畜禽等丰富的地上资源。既要看到有形资源,又要看到无形资源。要充分利用好各种有形的自然资源,同时也要充分发掘和开发蜀道文化、红军文化等无形的人文资源,以及正在加快形成的区位优势,将其转化为实现跨越的发展优势。既要静态看待资源,又要动态看待资源。要适时把握科技进步的步伐,善于在科技进步和认识水平提高中发现新的优势资源,拓展资源范围,扩大资源利用,加快资源转化。既要看到物质资源,又要看到人力资源。要把人这一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充分激发出来。既要从市内发展状况看待资源,又要从全国全球发展大格局和产业转移大趋势看待资源,在大格局、大趋势中提升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

  (三)实施资源转化战略必须理清思路。资源转化战略,核心在就地转化,关键在精深加工,要求在集约环保,根基在做强企业,目标在富民强市。要抓住核心,牢牢把握就地转化。离开了就地转化,就容易走上资源滥采、资源贱卖的低水平发展路子,它既不能有效推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不能有效促进富民惠民、改善民生。我们必须立足就地,着眼转化,推进资源深度开发。要扭住关键,高度重视精深加工。实现资源转化,关键是做好精深加工,大力提升转化层次,延长产业链条,增加资源开发附加值。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工业强市为主导,立足资源,面向市场,依靠科技,狠抓精深加工,努力构建从初级资源到终端产品的产业链条。要明确要求,切实做到集约环保。实施资源转化战略,必须坚持环保导向,走集中、集聚发展之路,加快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要夯实根基,千方百计做强企业。企业是资源转化的平台和载体,它前连资源,后接产品,是成功实施资源转化战略的根本和基础。要依托资源,围绕需求,科学规划布局,扶持、改造、引进一大批相关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为资源转化提供坚强支撑。要盯住目标,始终围绕富民强市。通过大力实施资源转化战略,加快资源转化产业发展步伐,充分挖掘资源价值,提升资源的附加值,推进经济大发展,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不断加快富民强市进程。

   (四)实施资源转化战略必须突出重点。立足我市实际,借鉴成功经验,我市实施资源转化战略要做强做大七大板块,实行六措并举。七大板块:即能源板块。加快天然气综合产业发展园区的规划和启动,全力推进天然气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煤电、水电,加快推进4×30万千瓦劣质煤电厂和亭子口水利枢纽等重大项目,建成四川重要的能源基地。金属板块。依托启明星铝业,配套发展关联企业,推进精深加工,延长和扩宽产业链条,做大做强有色金属产业;加快达钢集团100万吨钢筋、821电解铝异地技改项目、盛煌1000吨海绵肽、青川电解锰等重点项目建设与发展,进一步壮大我市金属产业。农副产品板块。充分利用全市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中药材资源,优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布局,深入推进山区林业综合开发,大力发展食品饮料产业,促进农副产品和中药材深度开发,加速推进秦巴山区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中药材深加工基地建设。建材板块。整合全市林木、石英砂、石灰石等资源,推进精深加工,培育和发展林板、水泥、玻璃等建材产业。电子机械板块。依托现有电子机械工业基础,加快推进081系统与长虹集团的战略合作,壮大我市电子机械产业。旅游板块。以剑门蜀道三国文化旅游、生态休闲旅游和地震地质遗迹旅游为主线,多渠道、多层次引进各类投资主体,加快建成蜀道文化旅游线路集散中心,剑门蜀道和女皇故里旅游目的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地震地质遗迹体验地。职教板块。依托教育园区和重点职教院校,创新模式与方法,扩大职教规模,打造职教品牌,建设辐射川陕甘宁有特色高质量的川北职业教育基地。六措并举:即合理布局。从区域资源和环境实际出发,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开发建立一批特色产品生产基地,通过专业化和规模化经营,培育支柱产业,促进结构优化。项目推进。将各种相关资源策划成可操作的项目,通过项目引进投资,依托项目发展产业。集群发展。把发展产业集群作为加速推进资源转化的着力点,从抓单个企业、单个项目向抓产业链、产业群转变,高度重视大企业、大集团的培育和引进,形成产业集群的核心主体。园区承载。通过发展产业集中区,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综合配套服务和优质的发展空间,以有效集聚各种生产要素。

    市场运作。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政府主要通过政策扶持和制定规划等措施,引导企业发展产业、开发产品。生态导向。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努力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产业格局。

    资源转化战略横跨一、二、三产业,联结农村和城市,贯通资源、企业和市场,是对近年来我市已经确立的发展战略和思路的继承、深化和强化,是全市经济发展的总突破口。全市上下务必要进一步深化认识、统一思想,从资源转化战略的更高层面加快推进工业强市和农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奋力开创广元发展新局面。

三、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抗震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夺取双胜利

    (一)深入推进受灾群众安置工作,坚决打赢抗震救灾这场硬仗

    加快进度早安居。安居才能安定,安定才能创业、立业、兴业。一方面,要继续做好受灾群众过渡安置工作,在全市总体完成受灾群众过渡安置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安全保障、设施配套和环境改善,确保过渡安置住房能够防寒保暖、安全过冬,创造整洁卫生的居住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快农村永久性住房建设,努力实现非极重灾县区受灾群众春节前搬进新居的目标。当前,这项工作已经全面启动,目标任务已经明确,要着力抓好关键性的工作。

    抓好恢复促安定。要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受灾群众钱粮补助和“三孤”人员基本生活费,必须全面落实到人。认真研究谋划受灾群众长远生活问题,大力提倡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努力通过促进就业、组织外出务工和发展生产,来解决受灾群众长久基本生活问题。针对受灾特殊困难人群,及时制定落实后续救助措施。要全面恢复正常社会秩序。坚持以人为本、防震避暑的原则,始终将学生安全、健康放在第一位,统筹考虑,合理安排,确保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调节安排好机关单位办公用房,保证正常 工作秩序,切实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恢复受灾人口管理秩序,及时补发证件,实施归籍管理。适时撤除城区帐篷,恢复正常城市秩序。继续抓好商品供应,有效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恢复。重点抓好交通设施恢复,确保干线公路和重要专用道路畅通,抓紧恢复旅游通道,统筹推进乡村道路恢复。加快电力、通讯、供水等基础设施恢复重建。优先恢复重建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

    加强防治保安全。把防范次生灾害作为受灾群众安置、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工作,主动预警,积极应对,有效排除。重点巩固堰塞湖险情排除成果,加快病险水库治理,加大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排除力度,加强房屋、桥梁、学校的安全鉴定和修复、除险,防止造成新的损失和人员伤亡。加强防汛工作。目前正值主汛期,震后防汛形势十分严峻。要切实加强气象、水文监测和预警预报,完善防汛工作预案,确保安全渡汛。坚守不发生疫情的底线,毫不松懈地做好卫生防疫工作,调整充实工作力量,强化工作责任,落实工作制度,创新工作方法,广泛发动群众,实行专群结合,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的工作成果。

    弘扬精神建家园。高度重视精神家园重建,为物质家园重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要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广泛宣传抗震救灾英模人物和先进事迹,引导灾区群众自强自立自救、坚定坚强坚韧。要大力弘扬抗震救灾中展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引导灾区干部群众发挥主体作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等不靠、不怨不弃,互帮互助、苦干实干,共克时艰、共建家园。要大力继承优良传统,倡树感恩文化,培育奉献精神,弘扬新风正气,以自强不屈、重建家园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做大文化产业,提升我市文化软实力。要大力丰富灾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入开展心理救治、文化抚慰活动,培育乐观、健康、向上的良好精神面貌。

    (二)把灾后恢复重建作为发展的强大引擎,统筹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与经济社会发展

     一要以规划和政策为引领,坚定不移地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与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灾后恢复重建,规划要先行,政策要用足。务必高度重视规划制定、政策研究,最大限度地发挥规划和政策在恢复重建的重要作用。要科学编制灾后重建规划,把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实施规划的编制作为增强发展动能的重大课题,深入调查,缜密研究,科学论证。要强化规划的全局性,做好与调整产业布局、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结合;要加强规划的协调性,做好与工业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机融合;要注重规划的前瞻性,为我市的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要体现规划的可操作性,使规划在灾后恢复重建中管用、好使、易操作;要突出规划的科学性,使规划和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目前,国家和省上的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即将出台,我们要加强对上沟通和联系,搞好对接,抓紧编制,及早报批。要千方百计争取政策支持。国家和省已经出台了灾后恢复重建的大政策,我们各方面都要深入研究,分门别类,逐条细化,吃透用足。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加强对广元特殊政策的争取和落实。尤其是事关全市发展的项目、政策、资金争取,要抢抓机遇,争取更大支持。

    二要以项目投资为载体,增强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动能。项目投资事关发展全局,事关重建全局。没有项目大突破,就不可能有大发展。必须坚持把项目投入放在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全部工作的中心地位和突出位置,全力以赴,强力推进,抓实抓好,务求实效。要正确处理恢复与提升、当前与长远、政府与市场、困难与机遇的关系,把项目落到住房重建、产业重建、设施重建、城镇重建、生态重建上,既抓生产项目,又抓社会事业项目,既抓产业项目,又抓民生项目,以项目投资推动恢复重建、民生改善和跨越发展,切实增强发展后劲和自我发展能力。要围绕资源转化、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持和承接产业转移,准确把握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提高抢抓机遇、争取项目的能力和水平。要始终把事关国计民生和对全市发展具有强力支撑的重大项目摆在首位,切实抓好重大项目的规划、争取和实施,努力形成“四个一批”的梯次推进、滚动发展新格局。要全力推进在建重点项目复工,争分夺秒地加快建设进度,启动更多招商引资和恢复重建重大项目,鼓舞士气,振奋人心,示范宣传,带动投资。近期要集中精力推进120万KW火电、电解铝、100万吨钢材、燃料乙醇等项目的落地、开工。要进一步加强对项目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完善项目工作机制,确保项目投入效果好、成本低、进展快。

    三要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夯实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基础。要大力推进工业恢复和发展。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市之路,以非常之策谋工业,以非常之力强工业。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全力抓好新列入国家灾后恢复重建范围的产业集中发展区和浙江、黑龙江援建工业园准备工作,尽快启动实施;加快天然气综合利用区的规划建设,务求实质性突破。加快恢复受损工业企业,全面恢复工业生产能力。做大优势产业,完善产业体系,加强产业配套,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壮大金属、能源、农副产品、电子机械、建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进一步加强对工业发展的领导,健全服务工业发展的工作机制。要大力推进农业恢复和发展。突出绿色、特色和生态优势,强化市场开拓,大力调整结构,推进资源转化,促进农业发展水平上档升级。大力引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农村专合组织发展,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加强优质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灾后恢复重建紧密结合起来,扎实推进生态小康新村建设。要大力推进旅游产业的恢复和发展。用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名片,加快恢复重建,努力把旅游产业提升为灾区经济恢复发展的动力产业、灾区扩大增收促进就业的惠民产业;首先要着力恢复重建重点景区景点,恢复旅游基础设施,尽快对外开放;突出旅游特色,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组织开展“感恩旅游”;创新宣传营销,重振旅游市场。要大力推进现代商贸服务业的恢复与发展。加快物流园区、川陕甘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现代粮食物流中心建设步伐,引进、培育现代物流骨干企业。全面恢复商业网点,加快建立完善现代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和市场体系。培育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持和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继续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积极发展会展、信息、中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

    四要以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为动力,不断拓展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克难发展新空间。充分用好援建省市支持我市灾后恢复重建的机遇,加强服务,增强主动,加深感情,拓展领域,不断深化开放合作。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构建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与发达地区和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围绕承接产业转移,创新招商方式和工作机制,发挥企业的招商主体作用,更大规模地引进项目、资金和技术。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机构,加强招商引资领导,组建招商分局,强化招商力量,提高招商引资实效。近期,要加快赴浙江、黑龙江等地的招商准备工作,务求取得实效。继续强力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并与体制机制重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城乡统筹、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的新路子。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更加充分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大力探索资源开发新机制和新模式。加强财税体制改革,加大财源培植力度,加强税收征管和财政监督。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融资方式。引进和培育投资主体,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吸纳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大力促进全民创业,加快发展民营经济。

    五要以生态资源为依托,不断推进生态广元建设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进一步彰显生态特色,发挥生态优势,发展生态产业,深入推进生态广元建设。坚持建设发展与修复重建并重,立足于灾后恢复重建,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全面推进山区林业综合开发,加快以森林旅游业、森林蔬菜业、森林果业、森林加工业、森林畜牧业以及木本油料等为重点的生态特色产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有序开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高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建设水平,加快森林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扩大城镇生态功能区,深化城市绿化、城周绿化、通道绿化、水系绿化和村庄绿化,推进城乡生态建设一体化。加强地质灾害治理,推进河道、道路、可视林地的生态修复。加大工业污染、城市污染和农村水源污染整治力度。努力抓好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理,加强节能减排工作。

    (三)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努力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当前,我们面临的稳定形势仍然异常艰巨复杂,不能有丝毫懈怠。我们务必把这根弦绷得紧而又紧,把这项工作抓得实而又实,全力做到 “四个坚决防止”,确保全市社会稳定。

     要切实改善民生促稳定,化解突出问题保稳定,做好群众工作创稳定。

四、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刘奇葆书记在省委九届五次全会上对全省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提出了要特别讲大局、特别讲付出、特别讲实干、特别讲纪律的要求。这既是对各级党员干部的殷切希望,也是我们必须坚持的行为准则。我们一定要全面落实,并体现到做好各项工作的实际行动中。一要讲政治。要树立强烈的政治意识,服从大局、服务大局,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二要讲奉献。关键时刻,需要我们更多付出,特殊时期,需要我们更多奉献。现在是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是人民对我们考验的时候,各级干部一定要牢记宗旨,不忘责任,勇于奉献,不辱使命,交出无愧于人民和时代的答卷。三要讲实效。越是艰难困苦时刻,越需要苦干实干,越需要见到实效。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做出实效。四要讲创新。创新是一种精神、一种品质。面对困难、面对复杂形势,尤其要创新思维,创新工作。要把创新体现到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上,开动脑筋想问题,想尽办法出实效。五要讲纪律。纪律保障战斗力。要强化纪律意识,逗硬落实责任,严格责任追究。要加强自我约束,严格要求自己,保持清简、清廉本色,营造政治清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