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宝轮镇紫兰湖——菖溪河乡村旅游环线成功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赵辉   摄

广元新闻网记者   谢文鸿                               

    276元——4733元——10000元,成倍翻越的数字,代表的是1986年、2010年和2016年利州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
    大石现代农业园区前进村五组的张学民夫妇去年收入3万多元……“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希望将来更好!”张学民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利州人对该区第七次党代会上提出的“小康利州”的美好期待。

幸福不幸福,百姓说了算
    是经济发展优先,还是民生优先?追问的背后,是对新一届区委、区政府执政智慧的考量。
    幸福不幸福,群众说了算!利州区选择了一条经济和民生相协调的科学发展之路:用幸福指数来衡量发展,将GDP的增长与民生相融合。
    来自区统计局的分析表明,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2010年,利州区实现程度为79.6%,2016年实现程度将接近91.3%。“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在全市率先全面实现小康利州,需要勇气魄力,更需要经济发展做后盾。未来五年,利州区将着力培育形成高效能源、新型材料、纺织服装等“五大工业支柱产业”,重点打造宝轮、回龙河等“四大工业园区”;坚持川陕甘结合部最重要的核桃种植和最大的加工基地……
    小康利州,群众将得到更多实惠:到2016年,该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将超过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将分别达到2.8万元、1万元,城乡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35平方米……

小康利州的最好驱动力
    傍晚六点,华灯初上。雪峰街道泰山路社区居民张友秀牵着7岁的孙女,悠闲地从家中走向附近的红星广场。轻快的音乐声中,56岁的她与众乡邻一同跳起健身舞。
    越来越多的利州人正享受着发展带来的实惠。数据表明,2011年底,该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14300元,是2006年的2.1倍,年均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5300元,是2006年的1.9倍。
    发展成绩喜人,但基础底子薄、经济总量小、工业化进程慢等客观困难依然存在。
    ——坚持“市区互动,市区一体”。发挥资源、设施、信息处于市区共享状态的优势,主动对接市级发展思路和发展布局,积极创新市区互动合作机制和市区一体发展平台,大力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
    ——坚持“两化互动,产城一体”。2010年,利州区城镇化率达75.1%,工业化率却只有43.5%。要合理布局产业园区,协调产城空间关系,密切产城空间联系,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互动、融合发展。
    ——坚持“四化联动,城乡一体”。推进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服务现代化、农业现代化联动发展,形成“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城乡联动、一体发展”局面。
    ——坚持“统筹联动,全域一体”。区域发展不平衡,边远山区发展相对滞后,坚持“统筹联动”、“全域利州”的理念,努力提升城区、壮大城镇、服务社区、富裕农村,在全市率先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
“四个一体”是实现小康利州的最好驱动力。利州,正满怀激情,再度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