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赵敬梅

一条条宽广的公路,连接四县三区。
一条条顺畅的铁路,东来西往。
一架架翱翔的飞机,南来北去。
……

    震后三年,广元交通变得如此四通八达方便快捷。我们有幸见证,我们有幸跨越。一个由高速、铁路、机场“托”起的新广元,正自信而从容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时光倒回2008年5月12日,突如其来的“5·12”地震造成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史无前例的损毁,境内国省干线公路、重要县乡公路及众多桥梁、隧道等重要控制性工程伤痕累累,全市交通设施直接经济损失90多亿元。

     灾害发生后,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迅速投入抗震救灾。我市灾后恢复重建交通项目总数为29个,总投资96.19亿元。通过灾后恢复重建,全市完成的交通投资是建市以来历年交通建设投资的总和。至2010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5100公里;等级公路8898公里,比震前增长1.5倍;高级、次高级路面6469公里,比震前增长2倍;公路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93公里,比震前增长近1倍。全市国省干线公路路面全部实现“黑色化”,农村公路基本实现100%的乡镇通油路水泥路;100%的行政村通公路,50%的行政村通油路水泥路。

生命线上的抢通保运战役

    地震发生后,市交通局快速反应,立即成立广元市交通局抗震救灾指挥部,主动出击查看灾情。

    青川县的进出口道路全部中断,成了一座孤岛。抢险大军、返乡自救群众和灾区物资要进入,受灾群众要转移安置,大批伤员要外运救治。在抢通公路的同时,水陆并举,抢运救灾人员和物资成了当务之急。一场史无前例的水陆应急运输攻坚战全面打响。

    在公路未抢通之前,打通从白龙湖水上通道就成了当时进入青川的唯一救援生命线。市委书记罗强,市委副书记、市长马华先后多次深入白龙湖盐井溪码头,现场指导水运抢险工作,要求一定要发扬交通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保障水上生命线的安全运输,打赢这场抗震救灾运输的硬仗。

    2008年5月13日早上7点,首批抢险部队——武警广元支队56名武警官兵、20多名医护人员经白龙湖水上运输抵达沙州、木鱼,这是震后运送进入青川重灾区的第一支抢险救灾部队。5月13日上午,市法院抢险突击队、广元电力抢险队、通讯抢险队队员120多名经白龙湖水上顺利进入灾区。

     5月15日,从白龙湖水上安全护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赴重灾区青川县木鱼镇查看灾情,指导抗震救灾。

     抢险救灾期间,白龙湖水上运输共组织船舶2000多艘,运送抢险救灾人员、旅客和疏运灾区群众、返乡自救民工5万多人,运送救灾物资上千吨,为青川抗震救灾提供了强有力的水上交通运输保障。

     5月14日晚上,由于宝成铁路109隧道塌方断道,6000多名从全国四面八方赶回的自救群众滞留广元,交通部门仅用1个小时时间就调集客车200多辆,当晚就将滞留旅客安全运抵成都、绵阳、江油、巴中、南充等地。

    全市交通系统在第一时间完成了向灾区运送抢险救灾的武警部队、医护人员、民兵预备役人员;第一时间增调车辆,向青川重灾区运转抢险救灾物资,满足了广元火车南站、王家营物资转运站救灾物资转运的需要。

    灾难无情,人定胜天。

    在这场生命线的抢通保运战役中,全市交通系统各级领导身先士卒,靠前指挥,广大共产党员、干部和职工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为抢通生命线,夺取全市抗震救灾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科学重建交通基础设施硬仗

     交通灾后恢复重建,不是简单的“复原”,必须通过重建,使广元交通趁势上档升级,加速形成次级交通枢纽优势。

    按照规划,一是整治病害,按路面病害程度确定技术方案,恢复原有公路的使用功能。二是从改善广元交通大环境和提高行车舒适性出发,提高公路等级。三是实施路面标线、绿化、波形防撞护栏等工程,提高道路的安全性和服务功能。

    把交通建设与产业发展、资源开发、城镇发展、对外开放等结合起来,依托交通大力发展现代化物流,实现交通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是灾后恢复重建又一科学规划。

     全市境内广陕、广甘和广巴3条高速公路200多公里、15条国省干线和重要经济干线公路800公里以及2200多条、7800多公里农村公路,70多个县乡客运站被列入了国家和省上的交通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盘子。灾后恢复重建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共计94个(不含农村公路项目个数)。其中:国省干线公路有15个项目802.1公里,农村公路7884公里,县乡客运站79个。规划投资102亿元。中期调整后,规划投资99.12亿元,其中国家补助资金37.9亿元。

  “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时间紧、任务重。

    2008年底,全市15个公路灾后重建重点项目全部开工,2009年3月,15个交通基础设施大项目全面开工建设。

    全市交通灾后恢复建设以“千佛崖速度”领航,实现了全面快速推进。两年后,广巴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广陕高速公路实现半幅贯通,广南高速、广甘高速、广南和广巴高速公路连接线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广陕和广巴高速公路连接线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公路2273个项目7884公里恢复到震前水平。

    交通灾后重建项目多,工期紧。工程建设质量控制至关重要。交通部门在监督管理过程中,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措施和办法,从工程设计就开始严格把关,严格实行招投标,坚决打击借牌投标、围标、串标、转包和违法分包等不法行为。

    至2010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5100公里;等级公路8898公里,比震前增长1.5倍;高级、次高级路面6469公里,比震前增长2倍;公路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93公里,比震前增长近1倍。全市国省干线公路路面全部实现“黑色化”,农村公路基本实现100%的乡镇通油路水泥路;100%的行政村通公路,50%的行政村通油路水泥路。

加速构建区域次级交通枢纽

    奋力把广元建设成川陕甘三省结合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是市委、市政府立足广元实际作出的战略决策。
广元地处天关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之间,是主动融入,还是被边缘化,交通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要把握当前交通发展的大好形势,一方面苦练内功,继续抓好市内交通发展,另一方面积极拓展,加速区域次级交通枢纽的建设,主动融入全国交通网络,打通我市通往全国各地的物流通道。

     当前,我们正处在交通发展的黄金时期,国家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地震灾区发展振兴。

    根据全省“十二五”交通发展目标和《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广元次级枢纽建设规划》,我市“十二五”期间,公路、水路建设将规划总投资760亿元。到2015年,全市公路总里程将达到23000公里。基本形成连接西南西北、通江达海的公路水路运输体系,建成区域性次级综合交通枢纽。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一年,也是灾后重建的决胜之年。全市交通建设完成投资96.7亿元,占计划投资83.2亿元的116%。

    接下来,将加快四川北出口大通道建设,建成广陕高速、广南高速、广甘高速、广南和广巴高速公路连接线4条高速公路,实现县县通高速。加快建设“三环五横七射线”的干线公路网,改扩建干线公路9条1234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10000公里。建成上西、下西、雪峰、宝轮4个公路客运枢纽站,雪峰、下西、昭化3个公路货运枢纽站和13个县级客货站、10个公交站、98个乡镇客运站。建成广元港红岩作业区(一区),开工建设广元港张家坝作业区(一区)。

    到2015年,广元境内将建有5条高速公路(绵广、广南、广甘、广陕、广巴)和4条铁路(宝成复线、兰渝铁路和西安到成都高速铁路)1个机场及广元经重庆直达上海的500吨船舶1000吨级船队的西北最大内河港口。全市所有县区都将通高速公路和铁路,这在中国地级市中绝无仅有!

   交通建设不进则退,历史机遇稍纵即逝。

    灾后重建为我市交通发展描绘宏伟蓝图,全社会大办交通的氛围空前浓厚,抓住机遇,努力实现交通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大提速、大发展、大跨越,川陕甘三省结合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的广元即将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