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显露

    半月谈记者近期在山东等地采访发现,当前由于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紧运行"正成为地方财政运行具有普遍性的一个现实状态。

    山东省财政厅国库处处长袁培全介绍,去年山东省财政收入增速下滑明显、财政刚性增支压力加大,收支矛盾加剧: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但增幅逐步回落。去年前8个月,山东财政收入增幅一直较高,但从去年9月开始,受经济运行和企业效益方面的影响,收入增幅开始逐月回落,回落趋势明显。

    --财政支出保持较快增长。去年1至11月份,全省财政支出增长22.98%,是近年来增幅较高的一年。分项目看,科技、农业、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等重点支出,分别增长33.42%、42.14%、25.37%、25.71%,均高于全省财政支出增幅。

    财政支出增幅一直高于财政收入增幅,导致山东各级财政始终处于"紧运行"状态。随着各项民生政策的落实和重点项目支出加快,去年最后一个月支出压力还在明显加大。

    三大不利因素制约当前财政运行

    当前,制约财政运行的不利因素主要有三:

    一是经济运行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对财政收入影响较大。袁培全介绍,去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动荡、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山东部分企业出现融资困难、成本上升、效益下滑现象,对税收增长影响较大。从重点税种情况看,增值税增幅回落较大,特别是到11月,全省增值税增幅比上年同月回落高达51.09%。同时,营业税增速明显放缓,企业所得税收入下降。分收入项目看,全省增值税增收难度依然较大,特别是纺织品、成品油、有色金属和钢材增值税,受国际金融危机及基础原材料进价较高的影响,这些行业目前尚无明显好转迹象。营业税增长形势也不乐观,主要是目前房地产市场低迷,对营业税收入增长的制约较大。一些重点行业亏损比较严重,企业所得税仍将呈下降趋势。

    二是国家实行新的企业所得税政策、暂停征收存款利息所得税、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等,直接减少税收收入,在2008年12月份进一步显现出来。

    三是新增支出压力较大,基层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基层财政部门反映,2008年,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大事多,要落实的民生政策多,新增支出压力较大。特别是年初预算确定以后,又新增加了许多硬性支出,如支持粮、棉、油、肉、奶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维护物价稳定;增加财政补贴,消除物价上涨对困难群体和弱势行业的影响;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和北川重建等,财政支出压力较大。同时,由于山东绝大多数县的津贴补贴水平较低,各方面要求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统一规范津补贴政策的呼声很高,县乡财政支出压力更大一些。
   警惕"缺口焦虑"导致行政行为扭曲

    采访中,有关人士向半月谈记者指出,由于土地出让收入普遍已经成为弥补地方财政支出缺口的一个重要财源,目前房地产市场低迷、土地开发一级市场成交量的萎缩,导致地方"土地财政"难以为继,这大大加剧了地方政府的财政"缺口焦虑"。

    记者从山东省建设厅获悉,2008年前11个月,山东省房地产企业购置土地1881.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5.2%。自2008年7月份以来,山东省房地产企业购置土地面积一直呈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呈现出逐月增大的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在地方财政的这种收支矛盾突出、"缺口焦虑"日增的情况下,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保增长",执政行为可能会发生种种扭曲。

    一个例证是,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规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全国统一取消公路养路费等6种收费,其中包括"逐步有序取消"二级公路收费。当人们普遍担心,会不会有地方政府为二级公路提高等级"变脸"后继续收费时,黑龙江省有媒体报道称,该省二级公路收费近期将全部取消,届时,部分二级公路将"按照建设规划转成一级或高速公路"。

  多方节支也是科学发展

    事实上,即便是在"紧运行"现状下,地方政府确保重点支出需要,节支"空间"还是很大的。

    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人员经费更需要从严控制。半月谈记者在山东省财政厅采访了解到,山东在全省建立实施机构编制人员与财政预算相结合的"双控"管理机制,对未经审核同意设置的机构,不列入政府预算范围,对超编人员和擅自增加的人员,一律不予核拨经费。同时,严格控制因公出国经费预算,实行因公出国经费预算"零增长";对省直机关及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的日常公用预算一律压减5%,压减资金全部用于支援北川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

    财政越困难,越需要"精兵简政"。山东省宁阳县葛石镇党委书记马新华、乡饮乡党委书记桑逢杰告诉半月谈记者,2002年两个乡镇共有100个行政村,财政收入合计1307万元,但全年村干部报酬支出就达1532万元。通过科学合并,如今两个乡镇的行政村减少为42个,村干部人数由1065人减少为322人,一年就减少村干部报酬和公用经费支出170多万元。

    在保持现行财政体制不变、转移支付基数不减的基础上,山东筹措18.6亿元资金,通过建立财政收入质量改善奖励机制、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奖励机制、均衡县级财力差异奖励机制、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义务教育债务化解奖励机制等"五个机制",加大对困难县乡的支持力度,有力调动了各地发展经济、培植财源、增收节支、改善民生的积极性,受到百姓欢迎。(记者:王志)

来源: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