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地冻,腊梅抢先送出了春天的气息。2009年1月,“5·12”特大地震半年多后,四川省“两会”如期举行,作为重灾区之一的“川北门户”广元市在县域经济方面有何作为?经济日报报业集团中国县域经济报记者专程前往广元市代表团驻地,就相关问题与市委书记罗强进行深度对话。

以县域经济为抓手破解民生难题

——访四川省广元市市委书记罗强

邱锐   张发政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记者   戚原

    记者:我们知道,广元是“5·12”特大地震的重灾区,广元县域经济发展受到多大影响,现状怎样,能用数字说明一下吗?

    罗强:广元幅员面积1.6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07万。但由于广元是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和连片贫困地区,也是四川特大地震重灾区,四区叠加导致广元县域经济的基础仍然十分薄弱,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广元所辖四县三区,其中三个属国家级贫困县,四个属省级贫困县。但是,我们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基本方略,强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在极其困难的2008年,我们紧紧抓住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两大机遇”,充分发挥我市县域矿产、农林、生态、旅游等特色优势资源,大力推进资源转化战略,以项目带动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总抓手,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全市四县三区实现生产总值233.56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17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551元,在遭受特大地震的重创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后,主要经济指标均仍然比2007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这个数字,与发达地区相比或许不算什么,然而对于我们却是来之不易、难能可贵。

    记者:正如你说,项目带动的确是发展县域经济的总抓手。广元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着力推进优势产业跨越发展,在解决民生问题方面找到了契合点吗?

    罗强: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是推进科学发展的不二法则。我们坚持把项目投入放在灾后恢复重建、经济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全部工作的中心地位和突出位置,既抓产业项目又抓民生项目,既抓生产项目又抓社会事业项目。2008年,全市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8.22亿元,占全年投资计划的116.7%,与2007年比较,完成投资增长51.6%,创历史新高。在灾后重建项目规划和争取方面,“5·12”以来,我市先后开工建设760个项目,开工项目总投资789亿元。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超过了我们广元建市24年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总和,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180亿元。2009年,我市将进一步加大项目工作力度,确定年内新开工灾后重建和招商引资项目332个,其中,纳入省上5000万元以下开工项目27个,市列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新开工项目26个。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之一,对于我们改善民生效果明显,意义非凡。广元群众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承受能力弱。怎样安民、富民、促和谐?我们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核心,把强大的项目投资作为解决民生的最好契合点,彰显了我们以人为本、富民优先,解难安民、发展富民的发展观。2008年,全市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农民就业15712人,2978户零就业家庭实现至少一人就业,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均超过了14%。

    记者:我国县域金融发展严重滞后,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的金融需求,“贷款难”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没有金融的有力支持,县域经济难以突破资金的瓶颈制约。在应对目前世界性的金融风暴冲击的大背景下,广元如何营造信用环境,建立起绿色县域金融生态服务体系,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形成有效支持县域经济建设的金融合力?

    罗强:金融危机对我市经济影响目前尽管不是特别明显,但影响将逐步加大。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而金融只有在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中,才能得以生存、发展,因此,良好的县域金融生态环境是解决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关键。我们着力改善政策环境,减轻银企负担。充分尊重银行的企业主体地位,切实维护银行的债权和利益,为其健康发展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经营环境。简化手续,提高效率,降低收费标准,切实规范有关部门在银行业金融机构放贷及抵贷资产处置过程中的登记、评估和收费等行为,减轻银行和企业负担。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培育经济增长点。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的信贷增长点,为银行信贷投放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着力改善信用环境,提高诚信水平。进一步加强以创建信用县(区)、信用乡(镇)、信用村(组)及信用企业和信用个人为主要内容的信用细胞建设活动。着力健全中介服务体系,完善担保体系,增强担保能力。加大财政对现有政策性担保机构的注资,寻求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方式创建民营性担保公司,努力扩大机构规模和担保能力,切实缓解我市中小企业融资难矛盾。

    记者:发挥优势走特色发展之路是振兴县域经济的关键。没有特色支柱产业作支撑,县域经济难以做大做强,难以做出特色,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广元如何依托本地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广元的特色经济是否在优化经济结构和促进县域经济总量的扩张和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等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优势作用?

    罗强:广元虽然地处山区,但资源相对丰富,我们的优势在资源,差距在转化,出路在大力推进资源转化。地震后,我们召开了市委五届九次全会,鲜明的把实施资源转化战略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突破口,通过“合理布局、项目推进、集群发展、园区承载、市场运作、生态导向”六措并举,强力推进能源、金属、农副产品、建材、电子机械、旅游、职教“七大板块”,经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资源转化已经取得初步的成效。2008年,全市工业立足资源转化,奋力推动金属、能源、农副产品加工、电子机械、建材等五大板块恢复和发展,实施项目391个,完成投资46.09亿元,实现产值136亿元,分别占工业实施项目总数、完成投资额和实现产值的89.68%、92.62%、87%。特别是能源、建材、电子机械三大板块项目多,增长点多,将成为2009年支撑工业较快增长的主导力量。预计2009年工业五大板块实现工业产值160亿元以上,增长18%以上。特色农业发展方面,种植业生产稳中有增,畜牧业生产日益恢复,特别是山区林业综合开发形势好,全市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12亿元,增长10%。旅游产业恢复发展方面,2008年,我市举办了昭化古城三国文化旅游节,打造了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并正式对外开放,加快了天台山景区道路改造,千佛崖改扩建工程正式开工,同时,我们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推动旅游业灾后恢复重建,全年旅游总收入首次突破30亿元。

    记者:县域经济是城乡统筹发展的纽带,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切入点。县一级是城乡结合地带和区域经济的基本单元,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对于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广元如何在发展县域经济的同时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和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实现广元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罗强:统筹城乡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一个城市带动农村、农村促进城市的城乡双向演进过程,其实质是增强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提高农村对城市的促进能力,不断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距和地区差距,促使城乡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广元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省级试点市。2008年,我市改革试点工作按照既定目标有序推进。为突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我市坚持重点规划并强力打造六大主要支撑点,即中心城区和重点城镇、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发展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重点旅游景区、农业特色产业区(块)带以及升钟、宝电、亭子口移民区。我们以此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着力点、切入点,从而推动广元城乡经济社会新发展。随着广陕、广甘、广南和广巴四条高速公路和兰渝铁路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建成,广元将形成纵横交错的东西南北立体交通网络。亭子口水利枢纽建成后,航运可通江达海。届时,广元将成为连接成都、西安、兰州、重庆四大城市和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物流中心、产业集聚地,这将为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基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