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没有变化快,股市行情历来如此。过了元旦,投资者发现,原来一致悲观的机构投资者也不再看空与做空了;在全球股市回落中A股却更显挺拔了;面对陆续公布的低迷经济数据投资者也不再恐慌了;被一致看淡并遭受到境外战略投资者“组团减持”H股的银行股却反而更显刚劲了。是什么令市场发生如此戏剧性的变化?使新年股市出现新的气象。
机构预期“脑筋急转弯”
最大的变化是来自于原来一直悲观的机构投资者“脑筋急转弯”,根源是已经披露的部分12月份经济数据超出了市场理性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原来的预期。同时,在一个财务年度结束之后,外溢的产业资本向股市流入的进度明显加快,规模也明显加大。理性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原来普遍预期是,宏观经济上半年继续走低,下半年企稳复苏(一个之前的机构年度策略都是这样认为的)。但是,2008年12月下旬发电量增速明显反弹、上市公司库存周转率开始缩短、PMI(采购经理指数)显示11-12月企业库存快速回落,尤其是12月份新增信贷规模和M1、M2增速大幅度超预期,使机构投资者明显感觉到,经济复苏与企业去库存的进程要明显快于预期,在强力度的货币、财政、行业等刺激政策作用下,经济很可能在一季度就提前着陆并产生反弹。
流动性推升估值水平
理性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掌握着市场中大多数的规模性资金,机构投资者的“持仓水位”本来就很低,正在不断流入的外溢产业资本本来就是新入者,使得元旦之后的市场流动性出现了阶段性膨胀。当然,作为市场中最主要的理性资金,主流机构投资者与新流入的产业资本不可能像游资那样进行概念投机与题材炒作,虽然目前中、大盘股的估值水平还缺乏价值驱动,但长时间滞涨后与题材股和小盘股有了比价优势,部分周期性行业已经开始进入反弹性复苏时期,在机构投资者“脑筋急转弯”之后自然成为增持的对象,从而在周边市场普遍下跌的情形下,提升了A股市场的相对估值水平。机构投资者元旦之后“团购”大盘股的现象,为“流动性主导行情涨跌”、“流动性决定市场估值水平”又多增加了一个历史案例。
今年股市基本特征是“三多一少”(利好政策多、股票题材多、市场资金多,公司业绩增长少),目前还只处于2009年市场流动性释放的初期,可以预期的是,尽管今年公司业绩增长不会很多,但在充裕流动性推动下,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较去年将会显著提升。
今年股市“不姓熊”
元旦之后市场预期和行情出现的显著变化给予了我们两点启示:一是,在全球经济与金融大激荡的时代,主流机构“看数据做行情”的方式已经太教条,对市场的反应已经太滞后,长此以往,必将在和羽毛逐渐丰满的私募角逐中越来越显被动。以基金为代表的理性机构往往更注重于“依据”,以私募为代表的游资更侧重于“预期”(概念、题材赋予行情的是一种预期),两者之间的差异是:“依据”能涨10%就涨不了20%,“预期”能涨10%则至少能涨20%;反之,亦然。况且,在股市行情演绎中,“预期”的成分要远大于“依据”。正因为今年行情可能会缺少业绩方面的“依据”,“炒预期”的行情特征将会更显突出,行情最终“超预期”可能性也很大。二是,股市预期可以一夜之间转弯,若从“救急”角度看,在刺激内需与提振消费的策略上,不如稳定实体经济之余大力刺激虚拟经济,以虚拟经济之“旺火”来消融实体经济之“坚冰”。因此,不论从“流动性推升市场估值水平”看,还是从“股市已经不能再拖内需经济后腿”角度看,今年的股市行情“不姓熊”。
持股过节是上选
每到假期,投资者都有持币还是持股的困惑,如果从战略投资角度看,今年是个“买底”年,在春节之前买还是节后买,或者等上一段时间再买的差异都不会很大;从“波段操作”的策略角度看,谁都知道今年行情的关键不在大盘,而在于对个股的精耕细作。具体来看,估值高居的小市值股虽然有衰弱的迹象,但还不会很快回落,居高不下行情将起码维持到年报利好兑现的时候;与经济密切相关的周期性行业和权重股虽然得到了机构投资者的“团购”增持,但基本面状况决定着类似2007年下半年的雄风已经难以再现,更多地将起到为主题性行情“搭台”的角色,题材股尤其是购并类题材股虽然有年报业绩的近忧,但行情仍会反复活跃。
整体来看,1800点附近经过“千锤百炼”已经具备非常强的抗跌性,节后行情即使有外围因素影响有所回调,空间也十分有限,个股行情必然继续活跃。因此,在节前持币还是持股的选择策略中当选持股。(阿琪)
(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