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德国体育信息通讯社解除了记者迪特·黑尼希的职务,引发德国媒体的普遍关注。媒体大多认为,迪特·黑尼希被解职的原因是因为他长期以来“明显亲华”。

    迪特·黑尼希是否真的“明显亲华”,他的前雇主德国体育信息通讯社老板克莱默其实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克莱默称通讯社一直致力于“干净的新闻报道”,“通讯社与北京必须在报道中保持距离,不能局限于纯体育角度,不能陷入一个欢呼的陷阱里去”,言外之意就是说迪特·黑尼希对中国的报道不“干净”,在报道北京奥运会的时候没能加入体育以外的作料,换句话说也就是,迪特·黑尼希在报道中国体育的时候不能够太“干净”,而应该“肮脏”一些,这显然是不折不扣的新闻报道双重标准。

    其实,早在迪特·黑尼希事件事发之初,一些媒体就对德国体育信息通讯社所谓的新闻自由提出了质疑,其核心观点是,如果新闻是充分自由的,那么即使迪特·黑尼希的报道“明显亲华”了一些,又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呢,更何况迪特·黑尼希的报道有根有据、“干净纯粹”。

    我们知道,世界上从来就没有绝对的自由,所谓的新闻自由也摆脱不了相对属性,在一些西方媒体看来,新闻自由的相对性就突出表现在对东方世界,特别是对正在快速崛起的中国巨龙的用有色眼镜看待。他们把新闻自由的相对性原理运用于中国,倒不全是因为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更是因为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早已今非夕比,上百年来一直都习惯于俯视东方的西方世界开始变得不自然、不习惯,他们无法接受一个崛起的大国与自己平起平坐,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正是这种强烈的潜在优越性的作用,一些西方媒体变得自欺欺人起来,他们一方面不愿意接受既成的事实,以为接受了就是委屈自己,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情愿让国内的民众知道这一事实,以为民众一旦看到了真实的中国,德国就不再是德国,西方文明就不再是西方文明似的,说到底,这还是一种过于自信所导致的不自信心理在作怪。

    以一些西方媒体为代表的西方世界的自信和不自信表现在许多方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方面就是中国的崛起威胁到了业已存在数百年的世界价值优势观,在西方国家所构建起来的全球框架内,任何西方国家都不会乐意见到另一种价值观竟然会贸然兴起,并且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国的举国体制在北京奥运中的巨大成功就是鲜明的例子。西方媒体不想让国内民众了解到真实中国,正是因为他们把兼容并包的中国元素和国家发展新模式当作成了洪水猛兽,于是妄想拒中国价值观的伟大力量于之门外,然而,这恰恰暴露了他们内心里的惧怕。(作者:徐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