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与造血结合,帮扶与合作并举——
  ·编者按· 震后,中央安排全国18个省(市)对口支援四川18个重灾县(市)。跨越千山万水的握手,让四川人民感受到了来自他乡异地的深深兄弟情谊。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让对口支援工作在许多方面都需要“磨合”。本报记者寻访浙江省对口帮扶四川革命老区12年的经验,意在为受援方和援建方提供相处上的一种借鉴。

  ■ 四川日报记者 杨晓  昨(11)日,70多名浙商转道成都奔赴广元青川灾区,开启“全国浙商参与灾后重建青川行”活动总序幕。
  本次浙商团团长、浙江省政府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副主任郑宪宏,广元人并不陌生。按照中央部署,浙江省从1996年起开始对口帮扶四川广元、南充两个革命老区。郑宪宏长期负责对口帮扶,他跑遍了广元的四县三区。
  “广元在地震中受灾严重,我们非常难过。”郑宪宏透露了一个细节,对口支援青川县,是浙江省主动争取的结果,“虽然青川灾情相对严重,余震不断,对口支援任务很重,但我们熟悉情况,双方感情深厚,能更好地帮助灾区恢复重建”。

  要看到合作对双方都有好处——
  娃哈哈的“假戏真做”

  虽然四川乐意积极引入浙江企业,发展地方经济,但开放程度还是不够——郑宪宏还记得对口帮扶初期,与四川人的接触感受。当时,还有一些浙江老板认为,四川基层有些公务员办事效率不高,服务精神少了点。
  “后来看,这是一种相处上的不适应,体现了双方观念和制度环境上的差异。”郑宪宏说,从四川人的角度看,可能也觉得浙江人太会赚钱,老板对员工要求太严。
  正如谈恋爱都有“磨合期”,双方有今天的深厚感情,郑宪宏认为,首先要保持积极心态,多看对方长处。
亲戚之间要多走动。这些年,双方高层互访不断,浙江省几任主要领导都来川“走亲戚”,广元、南充两地也年年派出党政代表团到浙江学习;浙江热情接纳来自广元、南充的数百名中层干部学习发展思路、管理理念……你来我往,双方有了良性互动,沟通协作更密切。
  郑宪宏特别指出,浙江对口帮扶的经验是 “输血与造血结合,帮扶与合作并举”,其实也适用于现在对口支援工作:“要看到合作对双方都有好处,不能简单地把帮扶、支援看作施舍。”
“合作”最经典也是最常被传颂的例子,是娃哈哈在广元的发展。1997年,杭州娃哈哈集团带着对口帮扶的“任务”而来,后来“假戏真做”,3次增资至近3亿元,去年广元公司税利就超亿元。

  企业主体构建“造血机制”——
  对口支援应“授之以渔”

  四川省浙江商会秘书长刘良绪介绍,本次来川的浙商仅是第一批,浙江省经协办利用全国的浙江企业联合会、商会网络,号召全国的浙商前来支援青川恢复重建,“紧接着还有第二批、第三批浙商团队成行”。
  为什么要大力组织企业前来?郑宪宏说,三年对口支援浙江省财政要拿60亿元,对经济相对发达的浙江来说,难度不大,但光是给予、输血,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恢复重建的问题,从对口帮扶的经验看,对口支援同样应“授之以渔”。
  据了解,浙江对口支援前线指挥部已成立了5个小组:项目规划组、项目推进组、工程管理组、产业发展组、后勤保障组。产业发展问题与基础设施重建并列为浙江对口支援的中心工作。这一“造血机制”建设中,浙江方面的思路是“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这也是浙江作为民营经济大省的特点,政府只能号召组织企业上门相亲。”刘良绪说,这种跨越千山万水的握手,生命力在于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和共谋发展。
  “浙商爱‘抱团’,浙江广元这十几年的感情,也让浙商有信心来广元发展。”郑宪宏介绍,基于此,目前浙江对口支援前线指挥部正在策划用“飞地工业”的模式,在广元市区建设浙江工业园,使之成为承接浙商投资的载体。

相关报道:浙江百名规划师支援青川

  本报讯 (记者 徐凯 曾鸣)8月8日,浙江省百名规划师支援青川行动启动仪式在青川县举行。浙江省湖州市首批53名规划师冒着余震威胁进入青川。
  青川县灾后重建规划将结合青川实际,充分考虑环境资源条件、承载能力和资金承受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科学重建的原则,切实突出 “统、简、实、深、快”,即以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城总体规划为统领,统筹协调各乡镇总体规划,规划要求简单明了,不求大求全,要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医院、学校等援建项目要相应统一设计及配置标准,各乡镇规划编制要有一定深度,通过规划设计,确保8月底前一批重点援建项目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