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当年扬名黄土埔战斗的“红军营”——济南军区中原猛虎团红军营飞赴青川,在抗震救灾这个特殊战场上演绎出一幕幕舍生忘死、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

     7月17日,记者走进青川县金子山乡该营驻扎地。那一面面鲜亮的锦旗,仿佛在向我们讲述着这个英雄部队的感人事迹。
 
抢救生命   舍我其谁

     5月15日8时40分,红军营官兵到达成都双流机场,转乘汽车向450公里外的青川县机动。山路崎岖,余震不断。当行至“青川天险”酒家垭时,一次强余震袭来,碎石雨点般落下,把前方行驶的两辆面包车挡风玻璃砸得粉碎,道路完全被阻塞。

    “就是爬,也要爬过去!”营长王海军斩钉截铁地下令。红军营官兵徒步4小时,艰难翻过“青川天险”酒家垭。

     此时,突然接到命令立即到茅坝乡救援被困群众,到达茅坝乡还得从酒家垭折回去。

    “抢救生命,舍我其谁!”教导员王共北激励着官兵们的昂扬斗志。

    官兵们一鼓作气翻过酒家垭。绕道奔袭,越过地势险要的琵琶山。天色已暗,行军更加艰难。每人负重50多斤,急行军近30公里,脚上打出了血泡,腿像灌上了铅。经过8个小时的艰难跋涉,5月16日凌晨终于到达茅坝乡。

    气未喘定,接到报告:“距此20公里曙光村32名群众已被困3天,生死未卜。”救命要紧!营长王海军带领65名党员突击队员,在村民的引导下连夜赶往曙光村。

    “我们有救了!”见到亲人解放军的到来,饥饿疲惫近4天的群众激动地哭喊起来。

    突击队员一边给群众发干粮,一边带领他们往外转移。在通过茅坝有名的“刀背路”时,队员们用绳子把身体连起来,手拉手站在到最危险的山路外侧,用身体筑成了一道“生命之墙”,将32名群众成功转移至安全地带。

    这道“生命之墙”,永远定格在曙光村村民心中。
 
主动作为   全力出击

     该营到达重灾区茅坝乡后,快速展开救援行动。

     5月16日下午,二连指导员韩勤波带领16名战士到达群英村。一位叫陈大慧的妇女流泪说:“帮帮我,把粮食给挖出来吧!”她家四间房子坍塌大半,地基全部倾斜变形,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房门怎么也打不开。

    韩勤波亲自提镐撬门,突然,一块木板迸出打在他下颌上,看着他满是鲜血的脸,老乡说什么也不让他挖粮了。他不顾老乡劝阻,又继续干了起来。

    5月22日,该营调整至竹园镇执行任务。71岁的老大爷李荣怀得知部队第二天要转移,拿出儿子结婚用的红被面,让人连夜缝制了一面“感谢红军营官兵抗震救灾为百姓”的锦旗。第二天,300余群众挥泪送别,跟着车队追了近1公里。官兵们哽咽着离开了茅坝乡。

    5月23日,一炮连副指导员岐伟带领10名战士爬了2个多小时的山路,来到竹园镇河口村五组。

    村民李文顺家两层土坯房随时可能坍塌,粮食与衣物全在二楼不敢去取,一家全靠其他村民救济生活。官兵们冒着生命危险把粮食和物品全部给抢了出来,连水也没喝一口就离开了他家。

    6月6日,李文顺让13岁的女儿李敏带着11瓶矿泉水,走了20多公里山路,找到一营驻地,哭着说:“你们不喝,我就不离开!”
 
守纪如铁   秋毫无犯

    在“进村入户”工作中,该营积极帮助村民抢挖粮食490余吨,现金48900元,金项链、金戒指10个,手机9部,全部按上级规定移交给群众。

     5月26日,该营在竹园镇火车站装运救灾物资,连续奋战12个小时。在20多天的装卸过程中,面对各种饮品和高档食品,官兵们没有一人动心;面对整箱的高档衣服和其它日用品,官兵们没有一人打开看看。十几名群众拿出矿泉水和牛肉干硬往战士手里塞,但没有一人伸手去接。

     场站职工和群众先后三次自发为其举行庆功会,赠送6面锦旗,表达他们的感激敬佩之情。

灾后重建   铁肩负重

     该营在“进村入户”期间协助当地设立了6个防疫点。

    5月20日以来,在青川县金子山高速路口设立“抗震防疫消毒点”,坚持从早上5时到晚上11时,平均每天洗消过往车辆5000余台。参加消毒的6名官兵,身上都不同程度地生出红癍,嘴上捂出水泡,但没有一人退缩。截至日前,已洗消车辆20多万台。

     为让灾区群众有个安心舒适的家,6月6日,该营出动兵力150人,经过36个小时的不懈努力,在竹园镇高标准搭建320顶帐篷,被灾区群众称为济南军区“猛虎新村”,并将该村区分成“三社、四区、七条道路”,二连党支部还与该村临时党支部开展了帮建、帮学、帮干“三帮”活动。

    国家民政部抗震救灾司司长参观“猛虎新村”后说,“这是我见到的布局最合理、管理最规范、设施最齐全的受灾群众安置点。”

     为让灾区孩子重返校园,该营按照“学习有场所、授课有老师、教学有条件、生活有保障、管理有组织”的标准,分别在金山村、金院村、河口村及“猛虎新村”搭建了4所“猛虎爱心学校”。震前就读于金子山乡六年级学生刘小勇激动地说:“虽然家没了,学校受损了,但我们却能时时感受到解放军叔叔的情谊,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更好地回报祖国、回报社会。”

王新伟   付晓辉   陈磊   记者   周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