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出4万字建议案四川省希望进一步探讨
6月15日,学生们收到了一封来自四川省副省长李成云的信,对方表达了感谢之情以及进一步探讨的期望。
>>动机
罗杰是人大行政管理系2007级的硕士生。他戴着一副眼镜,习惯穿衬衣、牛仔裤,个子不高,有些瘦弱。来北京上学已经5年了,言语间他依然难改四川口音:“这辈子恐怕都改不掉了。”
16点,揪心的电话终于拨通了。电话那头的妈妈依然心有余悸:房子晃得特别厉害,墙都裂了。所幸的是,家人都平安无事。但罗杰还是放心不下,想赶紧回家去看看。
灾区的消息开始接连不断地传来,一个比一个惨烈。很多地方的受灾情况都比巴中严重得多。罗杰看得坐立难安,萌发出回四川当志愿者的念头。
听了秦惠民的话,罗杰冷静了许多,看看自己单薄的身材,手不能提,肩不能挑,去灾区救援恐怕也出不了多少力。
>>方向
不上前线只做报告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罗杰立即跟自己的两个老乡联系。他们是行政管理系07级硕士生谭毅和法学系07级硕士生何耀。罗杰告诉他们自己想做一份灾后重建的研究报告,三个人一拍即合。
这时罗杰又碰到了一个满脸焦虑的老乡——德语系04级的本科生雷柳倩。她是成都女孩,正忙着为灾区四处搜罗帐篷,但收效甚微。一听罗杰的想法,她眼镜一亮,说:“我也要参加!”
内容摘要
第一章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研究概述
概述灾后重建的主要内容和参加主体,并根据地震破坏对灾区民众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冲击这一实际情况,特别建议重建工作要以人为本,对灾民进行长期的心理干预。
选择台湾9·21大地震、日本阪神大地震、唐山大地震、德国法兰克福二战后重建这四个案例进行研究,对每一个案例都进行经验的总结,并根据四个案例各自不同的情况,分别理出其中最有价值的经验和值得吸取的教训。
第三章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灾情特征分析
从地理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外部环境等四个方面对四川汶川地震后的灾情特征进行细致的分析,以便灾后重建能对症下药。
第四章关于汶川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政策建议
>>工作
15天完成4万字建议
她说,尽管那是人灾,但和地震一样,是在一片废墟上重建。而且法兰克福在二战后,能从满目疮痍迅速地崛起为欧洲的金融中心,这个经验是值得借鉴的。但是国内关于法兰克福重建的资料少之又少,只能求助德国朋友。
一位德国杜塞尔多夫的朋友应雷柳倩的要求,在当地图书馆查找了两万余字的资料,用邮件发给她。“这些在国内应该都算是第一手的资料了。”雷柳倩说。
每天晚上9点,7个人都要聚在人大品4的会客室里开一次碰头会,风雨无阻。小屋子里总是气氛热烈,7个人积极地交流着自己每天的收获,并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观点。等他们散会回去时,寝室都熄灯了。
几经修改之后,5月27日,研究报告《关于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思考和建议》最终定稿,并迅速交至国务院新闻办。
四川副省长来信感谢
很快,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对报告作出批示。6月11日中午,国务院应急办公室致电罗杰,请他加送几份报告至中南海。次日上午,罗杰等人应邀带着几份报告来到中南海,与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半小时的座谈。
对于纷至沓来的肯定,罗杰显得很淡定:“现在很多学生对社会都很有责任感,像这次地震,光人大就有很多学生做了相关的研究,只是我们比较幸运罢了。”
(本文来源:京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