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精准帮扶“五大体系”,76178名党员干部服务脱贫攻坚
以绣花功夫扶贫22.98万贫困人口奔康

    自2015年以来,我市按照省委统一部署,在向贫困村全覆盖选派“五个一”帮扶力量的基础上,明确每户贫困户还要有一名帮扶责任人,从而组织动员1071个部门单位的76178名党员干部走出单位门、走进农家门,以“绣花”功夫构建精准帮扶“五大体系”,助力2541个村的13.43万户贫困户、22.98万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奔向小康。

 


    构建统筹指挥体系14个成员部门    
    “自从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任组长,14个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市‘六个一’帮扶力量协调小组(指挥部),以及县乡成立帮扶力量组织指挥机构后,贫困村、非贫困村全覆盖建立驻村帮扶力量临时党支部,脱贫工作形成有领导抓、有机构抓、有专门人员抓的良好格局,脱贫战线上的‘战友’形成了决战决胜的合力。”市扶贫移民局工作人员陈少华说。
    据了解,目前市、县区协调小组已累计召开例会、联席会议62次,3个部门单位作质询说明。
    构建科学选派体系选派帮扶干部到户
    我市始终坚持市级统筹、县区主体、应派尽派原则,兼顾干部培养、脱贫任务。针对个人意愿实际,实现帮扶力量与帮扶对象精准对接、全域覆盖。在落实省“五个一”要求基础上,实行贫困村“5+1”帮扶力量选派机制,为每个贫困户选派一名帮扶责任人。坚持全覆盖原则,落实市县两级部门在有帮扶贫困村任务的所在乡镇,就近帮扶非贫困村。
    帮扶力量选派不仅全覆盖,还坚持精准和均衡两大特点。精准选派,依据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情况,精准选派帮扶力量到村。依据贫困户致贫原因、贫困程度、发展后劲等指标,精准选派帮扶干部到户。均衡选派,将3个任务相对较轻的市辖区的市级部门帮扶力量,调整到其他帮扶非贫困村贫困户,均衡县区力量。
    构建立体监管体系开展督查暗访40余次
    “上级组织不仅为我们派来了帮扶力量,还建立了针对联系领导、结对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农技员、帮扶责任人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全面强化过程管控,督促履职有为,促使我们村帮扶工作扎实开展,带领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利州区荣山镇红旗村第一书记郝毓说。
    今年来,全市共计开展督查暗访40余次,发现整改问题120余个,通报批评97人次、约谈22人次。
    “作为第一书记,我尽责履职,不仅实现了自己的人身价值,也带领我村走上了致富道路,能得到人民的认可、组织的认可,甚至被提拔重用,这是对我工作的肯定,我将更加坚定地扎根农村、服务农村。”刚被提拔为乡镇副镇长的第一书记颜丙露自信地说。
    截至目前,市委表扬优秀帮扶力量200名,市县累计提拔重用86名第一书记、295名帮扶干部。
    构建全域保障体系选派单位有关心关爱责任
    我市实施主管部门政策保障、行业扶贫资源保障、选派单位后勤保障、乡村组织服务保障的全域服务保障,确保帮扶力量“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
    苍溪县五龙镇三会社区第一书记谭舟说:“政府不仅每年给予我们第一书记1万元工作经费保障,还给予第一书记一定的生活补贴,购买个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确保我们大家能全身心投入工作当中。”
    我市建立项目优先支付机制,将项目资金、技术保障、金融服务等向帮扶力量倾斜。市县同步开通行业扶贫部门热线,联动召开村局对接会50余场次,累计解决实际问题140个。
    630名领导干部到乡镇挂职锻炼
    坚持问题导向,我市聚力薄弱环节,构建帮扶力量直接助推脱贫攻坚机制,打造“永不走的工作队”。建立“帮扶力量+”机制,推行第一书记领办集体经济、电商发展、党员精准扶贫示范项目等,构建农技员领办新型经营主体,驻村工作队长或第一书记领办农民夜校。
    “我是去年刚被提拔的干部,以前没有乡村工作经历,一直在机关从事工作,基层经验有所欠缺,正赶上‘干部下基层’机制,我被选派到村做第一书记,结合脱贫帮扶工作到驻村帮扶岗位‘补课’。”苍溪县石马镇松垭村第一书记罗义说。
    目前,全市已经提拔的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630名领导干部,均通过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到贫困乡镇挂职等方式锻炼,有效形成“干部从基层来、干部到基层去”的鲜明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