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十九大精神在基层生根发芽
——党的十九大代表、“背篼法官”郭兴利的“宣讲时光”
党的十九大代表郭兴利为龙虎村党员群众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11月1日,久雨初晴,深秋的剑门大地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中。
村口广场上一幅“剑阁县正兴乡龙虎村十九大精神宣讲会”横幅格外显眼。
龙虎村是党的十九大代表郭兴利的家乡,是他脱贫攻坚的联系村,也是他在农村宣讲十九大精神的第一站。
“我得兑现我的诺言。”郭兴利在去北京出席党的十九大前,专门看望了龙虎村的贫困户,听他们的想法和愿望,并承诺大会结束后就回到村里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全村党员干部和贫困户早早地来到广场,等着聆听郭兴利的宣讲。
“农忙时节,大家聚在一起不容易,今天我把党的十九大精神给大家学习传达下哈。”简单开场白后,郭兴利向大家分享自己参加党的十九大所见、所闻、所感。
“作为一名基层普通党员,能够当选党代表出席党的十九大这样高规格的会议,这是组织和群众对我的关爱和信任。”郭兴利说,党的十九大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他感受最深刻是会风节俭朴素、务实高效。
“出发时没有迎送,房间内的洗漱用品都不是一次性的,可重复使用。会场布置庄重朴素、简洁大方,铅笔和纸都是再生材料制造的,矿泉水瓶上也加了姓名贴。一日三餐都是在驻地吃自助餐。”
“对严肃认真的会风体会最深的还是开幕会。人民大会堂没有摆绿植、鲜花,总书记作的报告总共3万多字,用时3个多小时,他一直站着,几乎没怎么喝水。代表们聚精会神、一字不落地听报告。整个大会期间,几乎没有代表走动,会场纪律非常好。”
“总书记的报告直抵人心、催人奋进。”郭兴利说,“双脚踏进庄严的人民大会堂那一刻,我的心里就满是对党的无限崇敬,那种内心的自豪感与使命感也油然而生。”
“开幕会现场气氛非常热烈,让人感受到一种催人奋进的能量,特别是在默哀的时候,我的眼睛也湿润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作报告过程中,会场上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我置身于其中,感到浑身的热血都在沸腾。”
“感觉像到了人民大会场一样。”龙虎村主任田得失说,郭兴利代表把大会精神传达到我们的心坎里,感觉十九大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特别近。
农民当然最关心农村的事。郭兴利在宣讲前狠下了一番“功课”。“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村农业优先发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土地承包再延长三十年”……这些与未来农村发展息息相关的论述让郭兴利最激动,也最吸引乡亲们的关注。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关乎每一个农民的切身利益,受益的都是咱农民自己。”
“‘优先’二字体现了党把‘三农’问题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未来更多的政策、资源将会向‘三农’倾斜。”
“过去提的是‘村容整洁’,现在要求是‘生态宜居’,字词变化上体现的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自古以来土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承包再延长30年’给农民吃了一颗长效‘定心丸’。”
大家听了郭兴利的宣讲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作为一名基层法官,郭兴利对报告中的法治内容尤为关注,并向乡亲们谈了他对法治建设的感受。
“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郭兴利说,习近平总书记仅用了12个字,就概括这极不平凡的5年我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整个报告饱含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整个理论体系非常完善,涵盖了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而且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行了详实阐述,对全面深化依法治国实践进行了专门的论述。报告把对全面依法治国,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提到更高位的占位。”
宣讲中,郭兴利作为当地人,说的都是“土言土语”,大家能听懂也很爱听。
“现在农村很多人外出务工,土地谁来种,怎么种?”
“这次十九大对提高农村老百姓法治意识有啥新东西不?”
对大家的疑惑,郭兴利结合一个个大家身边的事例作答,引来热烈掌声。
郭兴利说,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农业农村发展,2020年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家跟着党中央走,大家的生活就会一天比一天好,我们的国家就会一天比一天强。
从党的十九大闭幕到回到家乡,郭兴利可谓是马不停蹄。参加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全市传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动员大会,并在剑阁县十二届五次全会上作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报告,还要办理案件,虽然脸上略带倦容,但他依旧精神抖擞。
“做好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宣讲是基层代表的责任所在。”郭兴利说,下一步还将继续深入社区、学校、企业、乡村,把党的十九大精神传播到千家万户,让十九大精神在基层生根发芽。同时,尽心尽力干好本职工作,办好每一个案件,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让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