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习近平总书记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四川广元着眼山区农业市特征,以扩大绿色优质供给为取向,探索山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路径,建成万亩亿元现代农业园区85个共86万亩,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3年净增3377元,助力实现特色农业资源大市向特色农业强市的跨越。
特色型农业园区是保障农业优质供给的产业基地。为形成特色优势产业,我们坚持绿色有机方向,统筹规划、整合资源、集成配套,成片建设万亩现代农业园区,建成全省农产品产地无公害市,从产业源头上破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坚持优势产业主导,深刻把握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确立优质粮油、生态畜禽水产、高山绿色果蔬、特色山珍、富硒富锌茶叶、道地中药材6大优势特色产业,优先发展红心猕猴桃、核桃、剑门关土鸡、道地中药材等全产业链集群,大力发展茶叶、蔬菜、食用菌,突破发展肉牛羊、生态有机渔业,优化产业结构。
此外,我们坚持“一园一业、多园一业、以业立园”思路,在最适区域发展最适宜产业,统筹推进连片现代农业产业园、村村特色产业示范园、户户产业小庭园“三园”联动发展,打通“三园”之间阻隔,形成园园相连、群园发展格局。同时,我们坚持多规合一,园区产业发展、新村建设、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有效衔接,每个县区每年按规划建成一个万亩亿元产业园区,至今带动建成43万亩红心猕猴桃、44万亩茶叶、200万亩核桃基地,全市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基地400万亩,惠及52万农户。
要优化山区农业优质供给的产品结构,必须建强品牌。我们坚持创建、整合、引进名优品牌,推动园区产业由“以量取胜”向“高品质、高附加值、高盈利”转变。在品牌标准体系建设中,为做到有标可依,我们制定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质量安全标准48项;为做到按标生产,我们加强农耕农艺农机、良种良法良壤等标准化生产技术的集成应用,全域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3个共166万亩,数量居全省第一,面积居全省第二。
坚持质量监管提质,我们实施废弃农膜回收、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加强农产品土地环境保护,并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监管平台,使全市农畜产品抽检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8%以上,被列为国家第二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市。同时,我们实行品牌认证奖补,推动26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创建苍溪红心猕猴桃、米仓山茶等6个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坚持线上线下营销结合,我们发展配送、代理、邮购等新型流通业态,扩大“广元七绝”等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如今,我们的曾家山高山露地蔬菜直销港澳,苍溪红心猕猴桃、青川黑木耳等产品销往欧盟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产融合、发展“新六产”、延伸价值链,是现代农业园区转型发展的方向。我们坚持把园区特色产业与农产加工、生态康养旅游等结合,培育壮大现代农业新业态。为发展农产品初加工,我们引进华朴公司、温氏集团,做大做强川珍、米仓山茶业等重点龙头企业,带动全产业链集群发展,实现农产品加工业年产值310亿元,全市60%以上的农户进入农产品加工链。另外,我们推进园区景区化建设,围绕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的建设,发展“农业+乡村旅游康养”等新业态,建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中国美丽田园和最美休闲乡村5个,农业园区中有3个建成4A景区,5个建成3A景区,全市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2000余万人次、收入56亿元。
坚持创新,农业园区才能集聚优质供给发展动能。我们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完善市、县、乡三级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管理平台,引导和鼓励土地经营权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流转土地124万亩,将园区集体资产、财政资金股权量化到人到户,增加农户财产性收入。我们以现代农业园区为龙头,带动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029家,并建成一批以服务农户为主体,融生产合作、供销合作、消费合作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合作社。
我们在加大国家项目资金整合投入力度的同时,建立财政投入与涉农信贷、农业保险联动机制,撬动各类资金投入园区建设近100亿元。通过股份合作、托管寄养、二次返利等多种方式,我们构建起“园区+经营主体+农户”利益链,让广大农户分享园区发展红利,助推3.5万户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
(作者为四川省广元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