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以来,我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紧密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聚力年度脱贫任务,坚持以“六化”行动为统领,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与把我市建设成为“生态康养旅游名市”这一规划相结合,持续深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四化四好”广元模式。
    “今年,我们将完成易地扶贫搬迁总投资23.4亿元,搬迁安置11930户39141人,超今年目标计划37.1%。”市以工代赈办副主任邢万里告诉记者。

    举步维艰
    搬迁政策敲开贫困户幸福之门
    “感谢好政策,感谢那些好干部的帮忙,才让我住进了新房子。”苍溪县雍河乡松光村3组贫困户宋红菊不住地感叹。
    62岁的宋红菊早年丧夫,因中风后意外摔伤导致行动不便,并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儿子也身患疾病,已到44岁的年纪却还未结婚。
    “老房子离场镇很远,要想去乡卫生院买药,或者赶场都不可能。”宋红菊家基本是该村离场镇最远的一户,老房子背靠大山,年久失修,居住条件差。从家门口到机耕道都还有几百米的距离,到场镇大概7公里左右。
    宋红菊是邢万里的帮扶户之一,邢万里对其情况很是了解。“了解到她的生活情况后,我们就在琢磨怎样对其帮扶。之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出台,宋红菊的情况符合,便把她第一个纳入了搬迁行列。”
    年初,宋红菊住进了松光村安置点的新房。
    “现在离场镇近了,十多分钟就能走过去,周围环境又好,周围邻居多了,能有个照应,真是太感谢了。”宋红菊如是说。
    2016年底,松光村已实现整村脱贫,13户易地扶贫搬迁户顺利入住新房。

    多方举措
    集中抓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落实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五个一批”重要措施之一,是脱贫攻坚的重要补充,是实施扶贫战略行动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
    自国家新一轮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市以工代赈办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上来,以“六化”行动为引领,探索形成了“四化四好”广元模式,即“突出差异化搬迁规划好、着力规范化建设住房好、推进多元化发展产业好、培树文明化新风生活好”,此做法得到多方肯定。
    按照统一部署,今年我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计划于3月底前全部开工,7月底前完成住房建设,10月底前入住。据悉,截至6月底,我市已完成总投资12亿元,已建成住房8015户,已搬迁入住3744户12597人。
    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过程中,市以工代赈办严格执行政策,绝不允许超越人均25平方米这一政策“红线”、绝不允许超越户均自筹1万元这一政策“底线”,绝不允许建新不拆旧,绝不允许出现质量和资金不安全。
    坚持问题导向,严格“一周一通报”、“一月一督查”制度。每月派出督查组,重点督查“两线”硬杠子、工程质量、资金安全、入住及拆旧等工作。在集中安置点同步推进排污、管网、电网、道路、供水、垃圾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和文化卫生、村级服务中心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持续着力

    发展产业增强技能支持农户继续发展
    搬迁就是为了脱贫。市以工代赈办创新推出“互联网+易地搬迁扶贫”模式,通过益农信息社方便群众买进卖出,通过远程治疗室方便群众问诊和挂号,通过就业培训系统提示搬迁群众种养殖技术和外出务工技能,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整合使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相关涉农资金,通过“加强技能培训、促进就业”、“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扶贫再贷款+扶贫小额信贷”、“金融支持旅游扶贫示范村”等措施,对搬迁农户的生计及后续发展进行支持。
    朝天区青林乡境内有被誉为“川北小九寨”的水磨沟风景区,青林乡场镇安置点离水磨沟景区不远,为支持农户发展,有关部门与景区协调提供给贫困户保安、保洁等近10个工作岗位。有条件的农户还能依托旅游资源发展农家乐,助力增收。
    “我们将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全市脱贫攻坚总结推进大会精神为指引,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工作状态,确保今年易地扶贫搬迁目标实现,为打赢全市脱贫攻坚第二仗作出新贡献。”邢万里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