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企走丝路闯世界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四川三项目签约

  去年,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的四川企业新增65家,总数达250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川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达935家,实际到位外资超70亿美元当下输出的重点已经转向资本、品牌和管理,引进来的产业和技术也在不断升级

  签字、收笔、起身、交换合同、握手……全场此起彼伏的闪光灯下,一串动作行云流水。5月14日13时30分,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作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策沟通”平行主题会议迎来高潮时刻,32个双边、多边合作文件以及企业合作项目集中签约。

  四川企业域上和美集团总裁何平与尼泊尔英菲尼迪控股公司董事席拉沃特(Hirawat)签署的中尼文化产业园项目是32个项目之一。“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我感到很自豪。”何平说,“为了这一天,我们等待了整整四年。”

  域上和美集团总部位于成都,主要从事文化旅游和文化创意等产业。公司成立20多年,这次的合作项目却是集团国际化路上的“首秀”。“之前一直有想法,但犹豫不决。”何平说,“主要是担心国别风险,很多国家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但政局不稳,一旦出现问题,单个企业很难应对。”

  转折点发生在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积极响应,这坚定了企业走出去的信心。“有国家给我们壮胆,我们就不得虚。”何平说。

  成功签约的川企不只域上和美,当天一同签约的还有位于德阳的中德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园项目,总投资81亿元,由德阳市建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天翔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德国ALBA(欧绿保)集团投入,引进德国先进的废弃物处理技术和专业装备,实现生活和工业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5月13日,在捷克驻华大使馆举行的“一带一路·捷克年”招待会上,四川汇东通用飞机有限公司与中捷航空工业协会签署协议,合作进行8座螺旋桨飞机合资项目第一期和第二期研发。

  “走出去”加上“引进来”,3个企业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斩获大单,浓缩四川对外开放的全新态势:仅去年,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的四川企业就新增65家、增长超过35%,总数达250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川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达935家,实际到位外资超70亿美元。

  “3个项目各有特点,标志着四川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表示,从前四川“走出去”主要是工程外包,输出人力,当下输出的重点已经转向资本、品牌和管理,引进来的产业和技术也在不断升级。

  何平表示,下一步将从尼泊尔出发,到柬埔寨、印度,甚至东欧等国投资更多的文旅项目。

 看四川对外开放新动向

    5月11日,遂宁市西部铁路物流园内,铁路建设工人正在为铁路物流园货运专用线接轨国家铁路网络而紧张施工,项目完工后可连接蓉欧快铁、渝新欧铁路。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四川企业在京签下三个合作项目,数量虽不多,却折射出川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动向。

  A

  新方向

  从输出劳动力到输出管理和品牌

  域上和美集团签下的中尼文化产业园项目,包含《尺尊公主》主题剧、非遗小镇等文化旅游充分结合的子项目,总投资4.5亿美元。在很多“央字头”动辄成百上千亿元的合作项目面前,该项目显得体量不大,却为何能挤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大舞台?

  “钱小意义大。”域上和美集团总裁何平表示,该项目是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政策沟通”平行主题会议上签署的32个项目中唯一一个文化旅游类项目。通过这个项目,这家川企输出的不仅仅是资本,更重要的是其品牌、管理理念。

  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表示,走出去投资文旅项目蕴藏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在这之前,川企走出去主要以工程外包为主,而工程外包的本质是劳动力输出,文旅项目的竞争力在于其优秀的管理能力和公司的品牌价值,表明四川对外开放的水平在不断提升。

  该负责人表示,四川作为文化旅游资源大省,旅游开发的程度越来越高,逐渐积累了管理经验和资本,而“一带一路”也是文明之路,沿途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四川参与开发的一个新方向。

  B

  新路径

  从以市场换技术到深度合作拓市场

  “落子德阳,意在海外。”成都天翔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邓翔介绍,天翔环境刚刚签订中德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园项目,看似只是引进德国先进技术在德阳落地,其实这一项目的意图早已延伸至“一带一路”沿线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等国家。

  资本走出去-技术引进来-项目走出去,这条曲折的路线背后,是中外资本、技术、品牌和市场在反复“搅拌”,深度融合。其中既有“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也有国内资本与国外技术的结合,还有国内产品与国际市场的结合。

  而这和此前单纯的“引进来”完全不一样。此前,四川“引进来”主要是技术、资本或品牌的引进,面向的是国内市场。

  中德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园项目由德阳市建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天翔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德国ALBA(欧绿保)集团共同投资、建设和运营。项目采用“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环经济模式,实现生活和工业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包括垃圾(分选)焚烧发电、废弃有机物协同处理、生物柴油炼油厂等18个项目,预计2020年基本建成。

  C

  新产业

  从传统产业到引入通航产业全产业链

  5月13日,四川汇东通用飞机有限公司与中捷航空工业协会签署《关于8座螺旋桨飞机合资项目第一期和第二期研发合作协议》。

  这是继去年9月两架自贡组装的捷克SL600型两座轻型飞机首飞后,四川与捷克在通用航空领域又一重大合作项目。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合作我们用‘梅开二度’来形容,对四川通航产业发展非常重要。”

  “这一合作是川捷之间在通航产业全产业链深度合作的一环。”该负责人介绍,按照省航空与燃机产业发展推进小组与中捷航空工业协会签署的《川捷共同开发通用航空飞机的框架协议》,项目分为六期,第一期为在四川组建四川-捷克飞机研发中心;第二期为双方各自成立一个专家组,开展技术分析、飞机概念设计、市场分析以及可行性研究;第三期为双方各自组建企业并共同研制通用飞机试验样机;第四期到六期为通用飞机的适航验证、生产、销售。此次签约的是其中的一期和二期项目。

  从这次签约开始,川捷将在通航产业研发、生产、验证、销售等全产业链进行合作。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表示,这是四川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最近两年,我省大力支持七大优势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正是这些项目的推进,有力促进了全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吴歌王朝”7月试运行

  德阳杂技团走进柬埔寨

  5月15日,记者从德阳方面获悉,经过近两年打造,德阳市首个“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项目、大型旅游文化综合体——吴哥王朝,预计于7月在柬埔寨暹粒市进入试运营阶段。项目发起者德阳杂技团将成为中国艺术院团中首家走出国门经营大型旅游综合体的企业。

  吴哥王朝坐落于柬埔寨暹粒市区美丽城,距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窟5公里。该项目以大型史诗舞台剧《吴哥王朝》为核心,融剧场、商业、娱乐、餐饮等多种业态为一体,包括现代化大剧院、水上世界、美食天地、柬埔寨民俗风情街等。其中,大剧院占地60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200余名观众,周边配备近4000平方米大型餐饮商业综合区和近5000平方米的水上乐园,形成多功能综合性街区群落和体验式商业中心,预计年游客接待人次达百万。

  大型史诗舞台剧《吴哥王朝》汇聚了中国、柬埔寨两国众多艺术家的创作灵感,通过杂技、舞蹈、动物马戏等巧妙配合,呈现给观众一场视听盛宴。目前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舞台机械正在交付安装,舞美制作进入尾声,200多名柬埔寨当地群众组成的剧目演员正在加紧排练。

  成都携手广元打造国际区域物流中心

  5月15日,成都与广元签署《推动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内容涵盖全面创新改革、特色优势产业、商贸物流和教育卫生等领域。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区域物流中心。

  在协同创新方面,双方将共建创新联盟,突出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等优势领域;在工业方面,共建产业合作平台,推进联合招商,支持企业跨地区布局项目;在服务业方面,共建区域性物流信息平台,共同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区域物流中心;在农业方面,积极深化农产品精深加工、特色农业园区建设、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等方面合作,共同培育一批高端“天府农业”品牌;在文旅互融方面,落实区域旅游合作协议,坚持资源共享、线路共推、市场共拓、品牌共建,共兴文旅品牌;在设施联通方面,全面加强航空、铁路、公路和水运等领域对接合作,积极促进广元机场与双流国际机场、天府国际机场战略合作,构建跨区域的多式联运网络体系,打造紧密融入“一带一路”的大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