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无名遗体“回家”之路

  5月28日,在都江堰市殡仪馆一层大厅看到儿子的照片后,周萍哭着想去抱照片上的儿子。 本报记者 吕宗恕 摄

汶川地震无名遗体“回家”之路

5月24日,法医在检查一具无名遗体。 本报记者 吕宗恕 摄

 

核心提示

查体、拍照、提取样本……从这个世界消失之前,每一具无名遗体都被留存了信息。这些信息证明他们曾经的存在,也试图证明他们是谁。

据了解,汶川地震已产生了上万具无名遗体。对这些遗体的处理,正在程序化进行。希望每具遗体“终有所归”,希望生者能寻到失去亲人的确切信息,是这个程序的终极使命。

截至6月4日12时,汶川地震已造成69122人遇难,失踪17991人。

□本报记者 吕宗恕 四川都江堰报道

周萍夫妇已17天没看见8岁的儿子了,没半点消息。

5月28日一大早,她和丈夫赶到了金沙河边的都江堰市殡仪馆。

她听邻居说,很多无人认领的遗体,都存放在这里。

不过,这些遗体都已被火化,留下的只有三张照片:头部的,全身的,有关遗物或胎记的。

殡仪馆办公楼一层大厅,四张大木板上,贴满了遇难者照片,至少300组。

在第三块木板前,周萍突然哭起来,双手拼命捶打木板。任凭丈夫怎么拉,她都想张开双臂,抱起照片上的儿子。

这个男孩火化前已被提取了DNA样本。殡仪馆馆长刘良志说,尽管周萍夫妇通过照片认出孩子,但考虑辨认可能出错等问题,根据上级规定,还不能让他们领走骨灰。

“从5月27日起,上级领导要求暂停领取骨灰,所有辨认者需到公安机关抽血做DNA比对,并拿到检验报告,再到街道、民政局开具亲属关系后,才能办理遇难亲人骨灰领取手续。”刘良志说。

据了解,有关无名遗体骨灰领取等方面的官方文件,有望近日出台。届时,汶川地震无名遗体将按程序处理。

个体的痕迹

三张照片,一张全身,一张脸部,一张个体特征的。每天都有二三十名亲属来辨认

到5月27日晚,都江堰市殡仪馆储存的无名遗体照片数,已增至356组,每组三张。

5月12日下午4时15分,第一具遇难者遗体被家属用三轮车运到了殡仪馆。

当班馆长刘良志记得,那具遗体还没被抬进悼念大厅,就来了第二具。那是一个福利院养的老人,地震中,一块瓦片砸中他的头部。

从12日下午5时起,这座殡仪馆15名运尸工开始了72个小时不间断工作。他们分乘五辆运尸车,轮流到全市各个塌方现场,急运遇难者遗体。

到15日下午3时换班时,有两名工人因劳累过度晕倒。

开始几天送来的遗体基本四肢完好,有名有姓,有的有身份证、手机等遗物,通过公安内部人口查询网,或通过移动、联通,相对容易完成辨认过程。只要家属在场,核对后就能火化了。

18日开始,无名遗体多了起来,按照都江堰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有关规定,殡仪馆和法医开始介入。

24日,记者见到成都点击查看成都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市公安局的法医在处理一具无名遗体。他们先打开裹尸袋,给遗体拍了一张全身照,然后剪开外衣从头部、上肢到下肢依次检查,又对其头部和右手臂的伤疤分别拍照。

到27日下午6时,都江堰市殡仪馆共接收了遗体2200余具,其中830具遗体在该馆火化,剩余的因火化能力有限被转至该市其他八座殡仪馆处理。

据刘良志介绍,依据上级规定,所有无名遗体被运至殡仪馆后,经有关程序后发布公告,若24小时后仍无人认领,就火化处理,保留骨灰。

记者从成都市公安局了解到,每一具无名遗体在火化前都被要求留下三张照片,一张脸部,一张全身,一张遗物或有胎记、残疾等个体特征的,三张放在一个页面,用软件制成PPT幻灯片。另外,所有照片还要被打印九套,分置各殡仪馆,供亲属查认。

这些照片20日首次公布,每天至少有二三十名亲属到殡仪馆辨认。

成都市公安局有关人士介绍,其实辨认成功几率并不高,因为遗体腐败严重,有的几乎面目全非,仅靠照片辨尸难度很大。

刘良志说,对于很难通过照片直接辨认,他们重点介绍遗物或个体特征,比如有无胎记、有无染发卷发、穿什么样的衣服等。要是这些要素仍不能辨认遗体,只有通过DNA检验。

万具无名遗体

王统兵说,他们在处理无名遗体时很慎重,力求每具遗体能终有所归

并不是所有的遗体都被运到殡仪馆,有的土葬了。

都江堰市是重灾区,全市17个乡镇受灾。地震后,该市民政局接到上级指示,成立了遇难遗体善后处理工作组,副局长王统兵任组长。

王统兵说,17个乡镇多为非火化区(幸福镇、灌口镇为火化区),凡遗体有亲属认领的,就可在当地土葬。对于无人认领的遗体,他们和法医一起检验、记录、拍照,然后请当地百姓土葬。

很多灾民忙于安置家里或照顾受伤亲人,待他们安顿好,就会马上想起自己失散或失踪的其他亲人,有的甚至直接找政府要人。王统兵说,基于这种考虑,他们在处理无名遗体时很慎重,力求让每一具遗体终有归所。

地震发生时,都江堰上游的紫坪铺水库,不少钓鱼者被巨浪卷入水底,近日陆续浮上水面。这些遇难者,都成了无名遗体。

5月28日上午,三具从水库打捞的遗体被运至都江堰市殡仪馆。来自成都市公安局刑警支队的四名法医依次对其检验、记录、拍照和提取可供DNA鉴定的生物检材。未能找到显著身份特征,考虑到遗体高度腐败,当日即火化了。

31日下午,又有五具无名遗体被打捞上来。

记者从成都市公安局新都、成华两个分局了解到,截至5月30日,两局派出的7个法医共检验遗体350具,其中无名遗体百余具。

据四川省公安厅刑侦局有关人士推测,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地震造成的无名遗体数量已接近万具,且呈增加态势,最终数据要等统计全部结束才知晓。

目前,地震遇难者遗体挖掘工作还在进行中,政府要求对所有无名遗体提取可供DNA检验的生物检材。

地震造成无名遗体数量已接近万具(组图)

无名遗体处理流程图

“存在”与DNA

提取检材后,法医会将无名遗体的创口缝合、简单整容,然后再火化  

5月20日,来自国务院新闻办的消息,民政部、公安部、卫生部派出的专家组,已到灾区去指导遗体处理工作。

与此同时,三部联合制定了“5·12”地震遇难人员遗体处理意见。对那些无法辨认身份的遇难者,要进行编号、记录、拍照,提取DNA检材,并且由公安部门统一保管和检验,建立“5·12”地震遇难人员身份识别的DNA数据库。

在实际操作中,四川警方遇到了未曾料到的困难。

成都市公安系统法医力量突出的成华分局,在灾后第三天,接到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急电,要求调派法医进驻北郊殡仪馆从事遗体检验。

接当时急电的成华分局刑警大队教导员李天说,出发前,他们登录公安部等网站查询,除了发现一些空难遗体检验报告外,未能找到有关地震遇难遗体检验方面的资料。如何登记,哪些信息需录入,用何种登记卡,均没有详细说明和规定。于是,他们参照刑事案件取证方法,编制一种类似于名片大小的记录卡。

李天说,根据事先的初步设想,在拍照前,他们给遗体填写一张记录卡,包含检验编号、时间、地点、遗体特征(身高、体型、衣服颜色、发型染色、四肢是否健全、有无假牙等)、遗物(手机、身份证、首饰等)、死亡初步原因、检验法医姓名等基本信息。其中,检验编号与裹尸袋序号、遗体照片编号、火化后骨灰盒编号一一对应。

接下来,就是提取可供DNA检验的材料。李天介绍,按照遗体腐败程度和DNA分析规定,检材可分血液、皮肤、肌肉、肋软骨、牙齿、高密度四肢大骨等。考虑到不少遗体高度腐败,血液不新鲜,皮肤、肌肉严重腐化,只有肋软骨作DNA检材较合适。于是,后来遗体的DNA检材基本选用了肋软骨,长度大约两厘米。

如此多的小段肋软骨该如何保存,也曾一度困扰了他们。经法医胡华子提议,他们到冲印店找来数百个废弃胶卷盒,加上75%酒精浸泡,放置在零下10至20℃的冰柜中。通常情况下,这种肋软骨至少可保存2个月。

胡华子说,若遇到腐败严重且肋软骨已腐烂的遗体,他们考虑提取磨牙,如果找不到牙齿,就用密度较高的四肢大骨来代替。

24日,胡华子和同事在北郊殡仪馆遇到了两具已全部肢解的无名遗体。他们把两个裹尸袋打开,按人体解剖结构关系,花了一个多小时才把遗体拼成人形。拍照,登记,提取磨牙。

提取肋软骨或磨牙后,法医会将无名遗体的创口缝合、简单整容后,再火化。

据了解,地震后,四川紧急从全省7市抽调法医检验遇难者遗体,公安部又从重庆点击查看重庆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贵州、云南、湖南抽调了184名法医和照相技术人员增援。

据最新的公开数据显示,汶川地震中已有2700余具未知名遇难者遗体完成检验,提取检材6000余份,已进行DNA检验360余份,录入DNA数据库200余份。

浩大的工程

法医推算,如果仅用10套设备来完成万具遗体的检测,大概要250天

所有无名遗体的DNA生物检材,都将被送入四川省和成都市两级公安机关的DNA室作进一步检验。

至于该工作目前已推进到哪一步,四川省公安厅刑侦局未透露。

目前,四川省有近10套DNA检测设备。成都市公安局成华分局刑警大队技术室法医博士胡华子说,通常情况下,完成一套DNA检材的分析检测,至少五六个小时,一旦发现检测结果有问题,从头再来则耗时更长。

根据胡华子的推算,按每具遗体检测6小时计算,一套设备一次同时检验5个样本,10台机器24小时工作,完成1万具遗体的检验,至少需要250天。如果遇到有其他刑事案件需DNA检验,时间会更长。

来自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的一位专家说,待检验结果出来,数据将录入“5·12”地震遇难人员DNA数据库,供后期寻亲家属比对,且资源全国共享。从四川省现有检验设备和需检的无名遗体数量来看,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何时能全面结束,仍是未知数。

胡华子介绍,仅从技术层面,这次DNA建库、比对也并不简单。假如遇到父母双亡且找不到遗体的情况,则要从他们一个孩子身上提取DNA,来辨认另一个孩子的身份,结果也只能是推定他们有血缘关系,而不能断定是兄弟关系,因为平行鉴定几率远不及以父子找母亲或母子找父亲的垂直鉴定几率大。

据了解,DNA检验的正确率,理论上并非能达到100%,具体操作中只能精确到99.9999%,尽管如此,现行法院判案仍认定这个证据。

另外,DNA鉴定技术已相对成熟,我国与国外水平相当。四川省公安厅有关人士说,省厅要求DNA室对每一具遗体样本做13个位点(染色体上一个基因或者标记的位置叫做位点。位点有时特指DNA上有表达功能的部分),力求准确无误。理论上,检验的位点越多,精确度就越高。

四川省公安厅物证鉴定中心主任江理书说,鉴于四川现有检测条件有限,要短期完成所有无名遗体DNA检验、录入等工作,难度很大,如果所有生物检材提取完毕,可能届时要请求兄弟省份的支援。

比对中“寻亲”

对于无人认领的无名骨灰,有关部门将通过报纸、电视、网络公示

“建库数据越多,比对成功率越高。”胡华子打了个比喻,DNA数据库好比一本词典,词典更新越快,收入的词条越多,那么要找的词也越容易找到。

如果万名无名遗体的DNA生物检材已提取并被检验完成,那么,从“5·12”地震遇难人员DNA数据库中找亲属就相对容易很多。

江理书说,待建库完成,警方将会同民政部门对外发布通告,凡有失踪或未找到亲属遗体的家属,均可持身份证到指定的公安机关,提供自己的唾液、有毛囊的头发、血液等作DNA检材。形成数据后,输入数据库,经电脑自动比对,寻找亲属。

曾参加“5·12”地震遇难人员遗体处理有关会议的刘良志还告诉记者,成都方面已就无名遗体处理开了多次会议,目前,正在酝酿有关处理办法,并会下发官方文件。

从这次会上传来的消息说,对于无人认领的无名骨灰,有关部门将通过报纸、电视、网络公示。自正式文件公布之日起,30日内,由第一继承人领取;若无人认领,此后10日内,第二继承人可认领;若再无认领者,可由第三人认领。50天后,仍无认领者,依据有关殡葬法规予以深埋。

“有关遗体处理,政府部门格外谨慎。”据江理书介绍,一旦比对成功,警方将出具DNA检验书面报告,家属凭报告到殡仪馆领取亲人的骨灰。检验前后,全程免费。

另外,亲属需要到公安机关、所在辖区、乡镇或居委会开身份、隶属关系证明,方可到殡仪馆寻亲。届时,仅凭照片,觉得好像是自己亲人,就领回骨灰的情形,将不复存在。

“只有当这些无名遗体得到亲人的认领后,生者才会心安,心灵创伤才会减少或抚平,社会才会趋于稳定。”有评论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