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昭化古城川北特色民居
昭化古城内的民俗旅游客栈
古驿道、葭萌关、费祎墓、武侯祠、桔柏古渡……5月13日,为迎接6月下旬在广元举办的2014中国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中央媒体“走基层·广元行”采访团来到有“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都”美誉的四川广元昭化古城,品味三国文化。
国内保存最好的唯一一座三国古城
依山傍水的昭化古城已经存在了2300多年,是迄今为止国内保存最好的唯一一座三国古城,千年厚重的历史和丰富的三国文化内涵,叙述着古城的沧桑和曾经的辉煌。
而今,昭化区已构建全域旅游格局,突出昭化古城、平乐、柏林、虎跳四个核心节点,形成东翼(平乐—柏林—太公),西翼(昭化古城—牛头山—大朝),嘉陵江沿线(昭化古城—射箭—红岩—虎跳—青牛),紫云乡紫云村、大朝乡牛头村、射箭乡龙江村、磨滩镇山青村等10个以上特色旅游乡村组成的“两翼一线多点”的旅游产业空间布局。
传承三国文化:一个会讲故事的古城
昭化古城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以厚重的“三国文化”著称于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历史人物在这里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许多文人雅士、墨客骚人留下了无数的传世之作。不同时期、不同朝代的英雄人物在这里上演了一幕幕动人心魄的历史话剧。因此,昭化古城又有“蜀道三国重镇,世外千年古城”之称。
昭化古城民俗文化底蕴丰厚,昭化民歌广为传诵,特别是被誉为古戏剧活化石的昭化《提阳戏》闻名中外。昭化古城,千年的古文明蕴育了大量的民风民俗文化,拥有川主庙会、城隍会、娘娘会、舞狮、牛牛灯、采莲船、走高脚、吹唢呐、哭嫁等传统节日、传统风俗近20种;源于本地广为流传的“张飞挑灯夜战马超”、何易于“腰笏挽纤”、唐明皇摆宴坝摆宴、姜维兵困牛头山等传说故事30余个。拥有《娘送子》、《嫁歌》等两百余首昭化名歌,在民间广为流传。
川北民俗文化为景区旅游增色
昭化古城的乐楼里,不时传来宛转悠扬的歌声,其中,还夹杂着观众的掌声。“每次带朋友到昭化古城,都要来乐楼坐坐,让他们感受下川北民俗文化的魅力。”游客周捷说。
昭化区为提升旅游“软实力”,把川北民俗文化以各种形式融入到景区的打造、提升之中。成立蜀道文化研究中心、蜀道昭化艺术团,很好的提升了昭化古城的“文气”和“商气”。
乐楼之中,长期驻演的主题系列节目多达20余个。《到了昭化,不想爹妈》、《刘备入城》、《婆孙情》、《鸡公车车》……每一个精心排练的节目都受到了中外游客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赞誉。截至目前,乐楼已累计接待观众3.1万人次。
创建5A级旅游景区,做好精准营销
2008年,昭化古城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近年来,昭化区全力打造特色旅游品牌,经过一系列精准营销,逐步打开了国内外旅游市场,游客数量稳步增长。2013年,昭化区接待游客突破300万人次,而今年“五一”小长假短短三天,接待游客就突破21万人次。
“我们实现了由政府投资到市场融资、由政府主导到市场主体推进景区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建设的良好发展建设机制,力争到2017年形成‘到了昭化,不想爹妈’知名国内旅游品牌;到2020年,把昭化古城创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文凌云说。
在昭化区,像昭化古城一样的旅游景区还有很多,像三国文化旅游节一样的节会活动层出不穷。2013年,昭化区参加省市大型宣传营销18次,举办系列节会15次,地区旅游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昭化借助新媒体拓展宣传渠道,打开电脑,游客可以看到昭化旅游的微博;拿出手机,可以翻看昭化旅游的微信。“增添新的旅游项目,我们在微博上能第一时间看到,真是太方便了。”游客徐阳说。
在移动网络时代,昭化区利用新兴媒体,拓展了对外宣传的方式方法。同时,还利用车载广告和手机短信平台营销,在全市手机信息发布平台发布信息500余条。
“到了昭化古城,我特别震惊……我觉得它不是一个化石,它活着的,从古至今活着延续下来。”5月3日至4日,国家一级导演娄乃鸣到昭化古城考察,对古城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完整的风貌、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