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贴民生 百姓舒心 题 记 “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 ——摘自党的十八大报告 向勇 记者 任小昌 盛伍 寒冬,利州区大石镇五一村。在王定洪的种植大棚里,蘑菇一茬接一茬。在丰富市民餐桌的同时,老王估计“今年可以赚个十万八万的!” 几十公里外的元坝区紫云乡紫云村,杨家老屋住户杨厚能养殖的43头肥猪春节前可出栏。他乐呵呵地说:“帮扶单位又为我家送来了急需的猪饲料。”他家3亩地里种植的猕猴桃,将在后年全面挂果。 偏僻山乡的群众富了…… “一切为了群众,不断造福群众,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员干部必须深入基层,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帮助基层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市委书记马华说。 在新时期开展群众工作中,我市创新践行群众路线工作方法,实行“三通四联三行动两倒查”,形成凝心聚力加快重建振兴的生动局面。 “三通四联三行动两倒查”即畅通民生特快通道、领导干部接访下访主渠道、网络诉求新渠道,结对联系群众、定点联系基层、紧密联系民情、分线联系部门,党员志愿服务行动、机关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行动、机关党组织与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行动;斗硬倒查工作落实不力的责任、斗硬倒查该办不办和矛盾上交的责任。 听民声 知民情 纳民意 集民智 五一村处于城乡结合部,村民大多白天进城务工,晚上回村。2010年,利州区财政局、大石镇、五一村“三股”力量合流,拉开帮扶序幕。 “白天老百姓在外,召集不齐,我们就把会放在晚上开,”副镇长宋宇回忆,当时,全村的干部群众大会商议到底是先修路还是先修水,“所有的参会群众,采用丢包谷米的方式投票,最终选定先修路。” 12月20日,记者见证了五一村的变化,“清一色”的水泥路到村入户,自来水通到每家每户。“过去基础设施就是几条泥巴路,产业几乎是务农,”村党支部书记黎焕勤向记者如此描述曾经的五一村。 3年前,进村帮扶的区财政局对村情摸得透彻:一六七组离城区近,适宜就近务工;二四五组土地资源相对丰富,有产业发展基础,宜发展水果、蔬菜产业,水果应以桃树为主;三组地质灾害易发,需异地安置,鼓励村民发展个体经营。 “于是,劳动力供需的对接、桃树种植技术培训、个人小额贷款的帮扶思路就这样出台了。”区农发办主任徐松说。 如今,五一村水果产业收入已经超过了务工收入。区委组织部干部鲍海兵说,区上通过结对联户、蹲点入户、民情通户、服务到户的服务群众工作方式,全区新发展优势特色产业5000余亩,带动6000余户群众脱贫致富。 下基层问民需是个“技术活”。为此,剑阁县将3月确定为“调查月”,由1070人组织171个调查队,带着问题调查;苍溪县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每月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深入基层,问计于民,研究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网络是了解民意、汇集民智的重要渠道。全市大力推行网络问政,三年来,书记市长信箱办理群众来信4.98万件,办结率99.5%,1.3万多条“建言献策”意见建议均得到官方实名ID回复,一大批意见建议被各级党委政府参考或采纳。 “民意从哪里来?从群众中来。全市推行以畅通民生特快通道、畅通领导干部接访下访主渠道、畅通网络诉求新渠道‘三通’ 为主要内容的民意直通法,有效搭建了党和政府直接联系群众的桥梁与纽带。”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冯磊说。 顺民意 解民忧 惠民生 鱼洞河边,流水潺潺。利州区荣山镇鱼龙村老支书忍不住向记者感叹:党的政策好,帮扶单位好,群众觉悟高。 让老支书感叹的缘由是一串串村民眼中的大好事:村里就医难,于是卫生室建起来了;村民过河难,于是联结两河两岸的吊桥修起来了;土鸡养殖户销售遇冷,于是联系帮扶单位当起了“销售员”…… “在与鱼龙村结对帮扶中,以支部为单位,每个支部帮扶一户,对点对户;结合公安工作性质,开展法制宣传,在帮扶中增进感情,实现‘警民亲’。”区公安分局机关党委书记淡彦鸿告诉记者。 一个计划就是一份路线图。鱼龙村三年帮扶计划实施后,鱼龙村旧貌换新颜。村党支部书记严刚给记者讲了件真实的事:前年,村民严勇的儿子带女朋友回家,女朋友看到家里的境况,心里酸了。今年上半年,女朋友再来鱼龙村,一口答应婚事。 三年时间,区公安分局与村民结下亲人般的感情。有群众听说,今年帮扶计划将结束,或许会调整帮扶单位。“村民不同意了,对新换帮扶部门‘很有意见’。”严刚说。 不仅在鱼龙村,惠民行动遍布全市村庄社区。 苍溪县将5月确定为“群众工作月”,全县机关干部进村入户助农忙,确保了夏收夏播应收快收尽收,应种快种尽种;朝天区67个区级部门,累计发放联系卡3000张,帮扶普通群众2000余人,帮扶困难群众1000余人;旺苍县将帮扶村划片,对帮扶干部分组,采取“贫困村——重点贫困社(组)——干部责任片区——重点贫困户”的逐层网络式划分,一名干部确定1——2户贫困群众,并互签帮扶协议…… 据初步统计,三年来,全市1200个机关党组织与1420个基层党组织结对帮扶,帮助基层单位落实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活动阵地建设等项目4.1万多个、完成投资8.3亿元。 除开展机关党组织与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行动外,全市还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党员志愿服务行动与机关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行动。全市5000余支党员志愿服务队、10万余名党员志愿者常年活跃在为民服务第一线,党员志愿服务已成为广元的红色品牌和亮丽风景。全市2.2万多名机关党员主动到社区党组织报到,认领服务岗位2.6万多个,帮助社区群众解难事、办好事近3万件。 天大地大民生为大 紫云村是一个移民村,曾经发展滞后。如今紫云村,入户水泥路干净整洁,村民房前屋后都发展了猕猴桃产业,成为远近闻名的“无粮村”,人均年收入近1万元。 紫云村是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联系帮扶村,他先后三次到该村,为群众增收致富出谋划策。 “紫云村能有今天,倾注了帮扶单位的心血。”紫云乡乡长张明告诉记者,紫云村的改变首先从改变基础设施开始,曾经守着紫云水库“望水兴叹”,在投入千万修建集中供水站后,全村人畜饮水全部解决。通过农网改造,实现“同网同价”。通过资金补贴与村民投劳的方式,打通村的产业发展道路,还兴建了村里的“二环路”。 基础打牢后,发展产业成为村民的致富渠道。村民蒋开华告诉记者,“家里种了6亩猕猴桃,今年仅鲜果就卖了5万元左右。”摩托车也换代升级为小汽车。 “紫云村无论是在发展产业还是搞基础设施建设,都严格实施‘听证、论证、施政、督政、评政’这一‘五步工作法’, 让‘村里事’成为‘大家事’,是元坝独创的群众工作‘路线图’。”元坝区组织部副部长王水生说。 心系民生、服务群众的工作方法在其他县区也有创举:旺苍县推出“三四”工作法,极力解决民生需求;剑阁县级部门派驻工作队员实行一年一轮换,工作目标没完成的队员,原则上继续驻村不变,直至完成工作考核合格为止;青川县推行县委常委、其他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县级部门主要领导干部三级领导联系,“第一书记”一线指导、农技专家蹲点辅导、信息员定向服务的“二三”帮扶模式。 在全市,机关干部深入农村、社区、企业与困难群众认亲结对,开展群众安居、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改善等帮扶工作,这已经成为常态化。通过强力推行“结对联系群众、定点联系基层、紧密联系民情、分线联系部门”的“四联”工作法,出真招、出实招,让发展成果与民共享。 三年来,全市1.2万名党员干部困难群众认亲结对,开展帮扶工作,累计帮扶困难群众8000余户3万余人,资助和救助困难学生和留守儿童4万余人(次),实现机关全参与、结对全覆盖。 今年还采取市、县、乡联动向工作薄弱村(社区)选派第一书记649人,定点驻村开展工作,帮助基层理清发展思路,培育骨干产业,建强班子队伍,实现富民惠民。朝天区遴选100名老干部、老军人、老模范、老教师、老专家担任三类村或重点村“指导员”,帮助村里做实事、干好事、解难事。 为落实服务群众实效,全市建立责任倒查机制,斗硬倒查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对群众工作落实不力的责任与斗硬倒查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该办不办、矛盾上交的责任,先后对落实群众工作责任不力的7个部门和6名领导干部分别进行通报批评和诫勉谈话,确保了群众工作的责任到位、领导到位、落实到位。 |